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1901年,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提出,其师康有为是“孔教之马丁·路德”。然而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在提到路德时,几乎都是集中于对路德个人事迹的论述和对其勇气的称赞。由此推知(     
A.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B.制度改革难以深入人心
C.国人抵触西方思想传播D.维新变法具有空想色彩
2023-06-04更新 | 498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均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对其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均摆脱了内忧外患B.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C.均未涉及教育改革D.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梁启超说:“清初几位大师,实即残明遗老,黄梨洲、顾炎武、朱舜水、王船山之流,他们很多话,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到这时忽然象(像)电气一般把许多青年的心弦震得直跳。"这反映出,当时(     
A.反对君主政体成为共识B.变法思想源于传统文化
C.侧重动员民众参与变法D.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题
4 . 学者王先明指出,百日维新时期新政诏书连篇频发,然其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化为无形,很多内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饰而无实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奉诏……光绪皇帝严责守旧大臣的诏令也达十多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有所推动。王先明旨在说明百日维新时期(     
A.官僚集团思想较僵化B.改革内容背离了国情且无实效
C.改革的举措急躁冒进D.政治变革缺乏深入开展的条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人士张元济在信函中写道:“今上有心变法,但力似未足,询词约数十语,旧党之阻挠、八股试帖之无用、部议之因循扦格、大臣之不明新学,上皆言之,可见其胸有成竹矣。近来举动,毫无步骤,绝非善象。”该信函透露出光绪帝(     
A.对实施变法充满了信心B.变法的内容和目标明确
C.急于摆脱守旧派的控制D.已感受到变法阻力强大
2023-02-14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史事的本来面目,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言事者的表述不一,而显得扑朔迷离,给后人带来困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9年康有为回忆“公车上书”时说:“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梁启超鼓动各省公车,上折拒和议。时以士气可用,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昼二夜草万言书。联都察院前里许,至四月八日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许多论著据此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并将之视为资产阶级改良派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二       近来,史学界对康有为的说法提出诸多质疑。茅海建详细查阅清朝军机处《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从二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上奏、代奏或电奏次数达154次,人数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在京城,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举人们单独上书达31次,人数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员领衔上书7次,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八日,即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材料三       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在京官员及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关于“公车上书”,材料一、二的分歧在哪里?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观点的?
2.利用材料一、二,尝试解释材料三关于“公车上书”史事的叙述。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2022-06-16更新 | 13622次组卷 | 93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2022-06-09更新 | 12812次组卷 | 97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

——摘自《曾国藩日记》

材料二   9月18日……海军在大东沟外遇倭船十二只,我船十一只,济远逃回旅顺,而致远、经远、扬威、超武四船皆沉没矣。又闻平壤已失,益觉肝火上炎。

——摘自《翁同龢日记》

材料三   初十日,是日又闻奉旨缉捕十六人,有谭嗣同、张元济、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康长素(即康有为)至吴陆口,为英兵轮所救。康在都为上信任,言听计从,累改革大政,许士民上书,裁冗官,增设农工商局,为守旧党所不悦,以是贾(招惹)祸。

——摘自(晚清工部官员)孙宝瑄《忘山庐日记》

(1)指出上述三则日记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其性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B.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
C.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D.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完全被废除
2021-12-27更新 | 1188次组卷 | 78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