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警醒于民族危机,使中国人看到了群体的形式和力量,为广开民智而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转化为政治力量。新式知识分子是“中等社会”最进步的部分,但他们的思想、观念并不是直接从中国社会里直接孕育处理的,而是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这与他们所代表的社会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脱节。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难之时,变法维新思潮的灵魂是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与以前相比,变法维新思潮的爱国主义思想要更加广泛和更为深刻。维新思想家以抵御外国侵略为基点、着重于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实现祖国的富强.才能彻底摆脱民族危机。维新派所从事的变法宣传和历次上书言事的内容中,无不把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作为当务之急。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中国清代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民族主义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影响。
2 . 夏衍在《懒寻旧梦录》中写道: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人们封建忠君思想浓厚B.晚清农村交通闭塞,通讯不畅
C.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D.清政府封锁戊戌政变的消息
2020-12-08更新 | 1254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豫北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亡,但作为一场更广阔的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百日维新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A.促进了国民觉醒B.推翻了专制制度
C.挽救了民族危亡D.实现了主权在民
2020-11-19更新 | 925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虽然当时他们没有声音,但一旦改革失败,他们就会表现出一股很强的义愤。戊戌六君子被杀的时候,不少老百姓其实是叫好的,他们都认为国家杀了奸臣。”这说明
A.康梁等维新派影响力太小B.戊戌六君子是守旧派代表
C.变法的群众基础过于薄弱D.民众对清朝统治基本认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1898年,康有为替大学士徐致靖代拟《请废八股以育人才折》上奏,指出:中国人聪明智慧却“愚暗无才……皆因八股累之”,“新政之最要而成效最速者”莫过于“罢废八股”,奏请“自岁科试以至乡会试及各项考试,一律改试策论……讲求时务”。这一动议的背景包括(  )
①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②维新派推动维新思想传播
③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④清政府废除科举选官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世济变之才,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据此可知(     )
A.选官制度发生根本改变B.局势推动官制变革
C.清政府积极进行改革D.经世致用成为主流
2020-09-03更新 | 588次组卷 | 14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这一诏令内容的实施
A.标志着科举制走到了尽头B.有助于人才培养思想的解放
C.使近代教育体制得以建立D.使统治者放弃中体西用思想
8 . 维新变法运动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召唤着一代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的真理而献身。这表述的是维新变法运动的
A.背景B.目的C.内容D.影响
9 . 关于康有为密谋捕杀西太后,光绪帝是否知情的问题,有多种记载。袁世凯在他的《戊戌日记》中称光绪皇帝完全不知情;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记载,9月20日袁世凯“请训”时,光绪帝曾赐以“朱笔密谕”。这表明
A.文献史料往往带有主观性B.阶级属性决定史料价值大小
C.同一事件具有不同的理解D.日记比二手史料更具真实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新学伪经考》强调:东汉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经学,是新莽一朝之学,与孔子无涉,所以叫做“新学”,是刘歆帮助王莽篡汉伪造而成。《孔子改制考》强调孔子创立儒教,提出一套他创造的政教礼法,作六经以为“托古改制”的根据。这表明康有为
A.探求中国儒家思想的真谛B.借助传统文化减轻宣传变法阻力
C.考证出儒学经典的历史演变D.认为孔子是一个善于改革的人物
2020-05-01更新 | 928次组卷 | 13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