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下图是民国六年《新闻报》刊登的马星驰所作名为《竟欲携孺子以号召耶》的漫画。这一漫画的主旨是
A.讥讽袁世凯试图篡夺革命果实B.揭露国内反民主的政治行为
C.复辟帝制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D.体现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
2 . 1912年8月,宋教仁把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为了争夺政治上的利益,统一党、共和党、民主党也先后成立。随者政治形势的变化,在袁世凯的指使下,黎元洪、梁启超等人将共和、民主、统一三党合并为进步党,以期与国民党抗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成中国民主政治确立
B.民国初年民众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
D.民国初年政党制度在中国开始形成
3 . 1913年3月,主张用以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专权的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孙中山抛弃对袁世凯的幻想,力主武力讨袁。但黄兴等人反对,主张“以法律解决之为愈"。汪精卫等人也竭力谋求与袁世凯妥协。这说明
A.革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B.革命党人推崇依法治国
C.封建主义势力卷土重来D.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凸显
4 . 1912年8月,《民权报》副刊《民权画报》刊发同盟会会员赓留的漫画《环游地球》(下图)。作者意在传递的信息是
A.提醒警惕袁世凯的专制企图B.揭示中国宪政之路的艰难
C.表达对封建王朝复辟的担忧D.认识到思想革新更加紧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1928年6月,国民党基本统一全国。依照孙中山遗教,政府理应结束军政,进入训政。但是训政时期是否需要一部约法,在党内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解译。国民党三大正式确定以”总理主要遗教为训政时期中华民国最高根本法”的原则后,在党内当权派的眼中,约法已无必要。

自国民党决定实施训政和“党治”后,胡适在《新月》杂志上,连续发表文章严厉批评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他在《人权与约法》一文中列举种种事实,指责国民政府保障人权命令的虚伪,他还表明,我们要一个约法来规定政府的权限,过此权限,便是“非法行为”。我们要一个约法来规定人民的“身体自由及财产”的保障,有侵犯这法定的人权的,无论是军队的连长或国民政府主席,人民都可以控告,都得受法律的制裁。在胡适看来,民主首要在于保障民生,不可因人民的民主程度不够便不许他们参政。

他的一系列文章自然受到南京政府的严厉查禁,国民党中央训练部还要求对胡适予以“严惩”。但他的言论获得了许多知识分子的支持。他已发表的文章,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鸣,形成了训政时期是否需要约法的一场大讨论。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关于制定“约法”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适的“宪政”思想。
2020-09-1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张謇力促朝廷大员派政府军援助湖北前线。但随着局势的发展,他转而致电袁世凯,说:“环顾世界,默察人心,舍共和无可为和平之结果,趋势然也。”“纳民族于共和主义之中”。据此可知
A.辛亥革命使民权观念深入人心B.民主共和思潮影响扩大
C.辛亥革命引发了社会动荡不安D.立宪派放弃了政治理想
2020-04-30更新 | 277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如表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主要党派简况。这表明
党派时间创建人概况
中华民国联合会1912.1章炳麟、程德全等扶助共和政府,最先瓦解同盟会
民社1912.1孙武、黎元洪等反对南京临时政府,拥护袁世凯政权,“反孙倒黄”“捧黎拥袁”
统一共和党1912.4陈其美、张謇等谋求“江浙集团”领导南京临时政府

A.党派政治立场完全一致
B.革命党放弃了反满情绪
C.革命阵营内部陷于分裂
D.民国时期政治环境宽松
2019-11-2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铜梁区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在晚清的最后十年,围绕中国立宪进程的争论很激烈。考察了西方政治之后载泽提出以5年为限改行立宪政体;端方则提出15至20年实行立宪政体;《大公报》提出10年立宪论;《南方报》提出3年立宪论;梁启超则给出了20年后实现宪政的时间表。这表明当时
A.维新变法的舆论准备较充分
B.实行立宪政体已成社会共识
C.清政府意在拖延立宪的时间
D.大众传媒主导立宪整改议程
2018-11-1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如何用“法”来协调社会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为此作出了各自的贡献,给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材料一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五口通商章程》签订后,西方各国以中国审判方式野蛮、监狱条件恶劣为借口纷纷攫取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但他们在审判中依据各自所属法律所规定的审判原则处理案件,令人耳目一新,使时人得以更直观的方式与西方审判制度、审判观念、审判原则相接触。1906年清政府着手司法官制改革:改刑部为法部,统一管理司法行政,不再兼理审判;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中央审判机关,专掌最高审判。
一一龚春英《清末审判制度改革与中国法制近代化》
材料三 法律就是人类的理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四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据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对封建社会的法律进行了怎样的批判?分析其意义。
(2)据材料二,分析清末司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述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4)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法治”目标。
2016-11-27更新 | 3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主城区六校高二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10 . 20世纪初,中国有一文章写道:“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满洲立宪,忽而五旗共和,忽而临时总统,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忽而以约法暂代宪法,忽而催促制定宪法。……使全国民众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该文章是
A.《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B.《第二次讨袁宣言》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文学改良刍议》
2016-11-18更新 | 9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西南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