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落后就要挨打”是学习鸦片战争等历史时人们常用常见的一种观点,但其本身就存在争议,并在不同的历史时空环境下呈现复杂多样的历史解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是优胜劣败、适者生存。这种思想在欧美被发展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并被看作为帝国主义战争辩护的工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严复不满于斯宾塞、赫胥黎:“任天为治”的主张,在《天演论》中将之改为“以人持天,与天争胜”,借“优胜劣败”的生物演化规律,唤起国人“与天争胜”,救亡图存。

——摘编自陈伟《西方政治思想史(下册)》、沈福伟《中国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陈金龙《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进化论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阐述原因。
(2)综合上述,简述“中国式现代化”对你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夏天,邹容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自费进入东京同文书院学习,由于参加留日学生的反清宣传,1903年被迫离开日本,回到上海,1903年5月出版《革命军》,鼓动国民“驱逐住居中国中之满洲人,或杀以报仇。”同时,《革命军》说“革命之前,须有教育,革命之后,须有教育。”应该教育国人知“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知“平等自由之大义”、有“政治法律之观念”。中国若想“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而“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就“不可不革命”,革命是“天演之公例”“去腐败而存良善者”,邹容急呼“请执卢梭请大哲之宝旌,以招展于我神州上”,建立“自由独立”的“中华共和国”,“一国之政治机关,一国之人共司之”,“所有国家权利与各大国平等”,仿行美国,参照中国性质立定宪法和其他法律, “于各省中投票公举一总议员,由各省总议员中投票公举一人为暂行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又举一人为副总统,各府州县,又举议员若干。”全国无论男女,皆为国民。均有“军国民”“承担国税”“效忠新国家”的义务,国人的“权利均由天授”,国家不得“侵人自由”,必须保护“各人权利”,如果政府“干犯人民权利”,人民“即可革命”“更立新政府”。

——(摘编自邹容《革命军》)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邹容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邹容的主要主张,并简要评价。
2021-08-2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南北议和期间,伍廷芳首倡清帝退位,由君宪主义者改为服膺共和政体。他强调:“大势所在,非共和无以免生灵之涂炭,保满汉之和平。”受近代西方教育和国家观念的影响,伍廷芳认为清廷覆亡之因在于“不知变通”,“不知时事变迁,昧于中外情形”,故“国民反正,非有其他,以清廷失纲,势难补救,割地赔款,贻累吾民,格杀勿论之谕,无异与民宣战,非民弃清室,实由清室执政之自绝其民也”。民国并非一人一族,“可得而私有之”,所以民国取代清朝,犹如公司股东调换不善经营的管理者一样,更易执政者,“改良其政治”,而非“易国”。

——摘编自李忠兴《从君宪到共和——论伍廷芳的政治制度思想》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决意复辟帝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蔡锷在“多方设法,冀挽狂澜,卒归无效”后,义无反顾地走上反袁之路。他返回云南后,发起护国运动,号召全国一切反袁力量,共同行动,强调“地无分南北,省无论甲乙,同此领土,同是国民”,但能“倒袁救国”,“便当引为同志”。当袁世凯被迫放弃帝制和仍以“本大总统”之名发号施令时,蔡锷认为袁世凯“为背叛民国之罪人,当然丧失元首之资格”,要求其辞职,并接受法律制裁。粉碎袁世凯独裁统治后,蔡锷还主张尊用民元约法和召集国会,“以定民治”。蔡锷的反复辟思想体现了其对君主专制的坚决否定和对民主共和制度的不懈追求。

——摘编自邓江祁《蔡锷反复辟思想论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伍廷芳支持民主共和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锷维护民主共和制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021-12-0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古代中国政治文明成果斐然,近代中国历经东西文明对接,浴火重生。

材料一   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比较,指出:“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战国时期,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1)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政治领域中发生的变化。举例说明战国时期法律对新政治秩序的维护作用。

材料二   中国文明能结合内聚、弹性、磁力于一体是很令人惊奇的,因为这些特性很难在如此大规模的成长之中维持不变。自古以来的外族侵略者也每每屈服于中国文明的优越,即便在战场上把中国人打垮,例如……元代的蒙古人、清代的满族人无一例外;……尽管被统治的汉人总视他们为异族,统治者却都迅速彻底接受中国的传统。

——摘编自【英】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著《文明的力量》


(2)结合所学,从政治领域方面论证上述观点。

材料三   20世纪初,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变,黄远庸在《远生遗著》中称:“晚清时代,国之现象,亦惫甚矣。然人心勃勃,犹有莫大之希望,立宪党曰,吾国立宪,则强盛可立致;革命党曰,吾国革命而易共和,则法美不足言。今以革命既成,立宪政体,亦既确定,而种种败象,莫不与往日所祈向者向左。于是全国之人,丧心失图,皇皇然不知所归。”

——摘编自杨国强《百年嬗蜕》


(3)概括民国建立前后的社会现象。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在一个自由的国家每人都可以自由思想,自由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不可割让的天赋权利,都是自己思想的主人,因此,如果强迫有不同思想的人只能按照最高当局的命令说话,就必然造成可悲的结果。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按大多数人的意志交付某个机构,这个机构将能确保大多数人的自然权不受侵犯。在所有政体中,民主政体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结合的政体。
——摘编自斯宾诺莎(荷兰)《神学政治论》(1670年)
材料二:总之,共和国体即在欧美诸邦,亦成于不得已,必因无地求君,乃行此制,而行之亦乱弱其常……至于中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存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失败,后来只有内讧瓜分为必至之结果。
——《严复集》
材料三:吾以为开明专制者,绝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借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之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
——梁启超《开明专制论》
(1)概括材料一中斯宾诺莎的思想主张。
(2)概括材料三中梁启超的主要主张及其依据,并分析他与材料二中严复主张的共同之处。
6 . 材料   1928年6月,国民党基本统一全国。依照孙中山遗教,政府理应结束军政,进入训政。但是训政时期是否需要一部约法,在党内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解译。国民党三大正式确定以”总理主要遗教为训政时期中华民国最高根本法”的原则后,在党内当权派的眼中,约法已无必要。

自国民党决定实施训政和“党治”后,胡适在《新月》杂志上,连续发表文章严厉批评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他在《人权与约法》一文中列举种种事实,指责国民政府保障人权命令的虚伪,他还表明,我们要一个约法来规定政府的权限,过此权限,便是“非法行为”。我们要一个约法来规定人民的“身体自由及财产”的保障,有侵犯这法定的人权的,无论是军队的连长或国民政府主席,人民都可以控告,都得受法律的制裁。在胡适看来,民主首要在于保障民生,不可因人民的民主程度不够便不许他们参政。

他的一系列文章自然受到南京政府的严厉查禁,国民党中央训练部还要求对胡适予以“严惩”。但他的言论获得了许多知识分子的支持。他已发表的文章,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鸣,形成了训政时期是否需要约法的一场大讨论。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关于制定“约法”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适的“宪政”思想。
2020-09-1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1908年清朝制定《谘议局章程》。按照章程规定,凡本省籍贯的男子,年满二十五岁以上,并具有下列资格之一的,才能有选举谘议局议员的权利:(1)曾在本省地方办理“学务”及其他“公益事务”满三年以上著有成绩者;(2)曾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及与中学堂同等或中学以上之学堂毕业得有文凭者;(3)有举贡生员以上之出身者;(4)曾任实缺文官七品、武官五品以上官职未被参革者;(5)在本省有五千元以上的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非本省籍贯的男子,年满二十五岁,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在寄居地方有一万元以上的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也有选举谘议局议员的权利。

——摘编自范明辛《中国近代法制史》

材料二1912年9月《省议会议员选举法》规定,凡有中华民国国籍之男子,年满21岁以上,于编制选举人名册以前在选举区内住居满2年以上,具有下列资格之一者有选举省议会议员之权;(1)年纳直接税2元以上者;(2)有值五百元以上不动产者;(3)有小学校以上毕业者;(4)有与小学校以上毕业相当之资格者。

——摘编自叶利军《民初〈省议会议员选举法〉探略》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省议会议员选举法》在选举资格方面有何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年9月《省议会议员选举法》选举资格规定的进步意义。

2017-12-2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区别,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主要原因。
2019-07-08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西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后的法国急需稳定的社会秩序,波拿巴上台后,执行了以实现稳定为首要目标的政策,顺应了克服混乱,巩固大革命成果的客观历史潮流。这使他获得了广泛的支持……颁布《民法典》后,拿破仑称帝的步伐加快了。他周围的人也不断制造舆论,宣传应该由他称帝以“完成不朽大业”。随后,保民院提出了由波拿巴称帝的主张,元老院对波拿巴正式劝进:“元老院认为,把共和国托付给世袭皇帝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人民的最大利益。”5月18日以元老院法令形式修改共和十年宪法,宣布法国改制为帝国,第一执政为皇帝,号拿破仑一世。元老院还设立世袭的“法兰西人的皇帝”一事进行公民投票,结果为350万票拥护,反对只有2000多票。1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加冕礼。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篇上》

材料二   民初复辟帝制运动是在目睹了民初政治动乱而国体难定、民不聊生状况后产生的。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缺乏一种永久性政治权威的结果,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后,拥袁登基的活动就肆无忌惮的展开了。筹安会成立后,各省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体,表决结果居然是“一致同意君宪”。许多北洋军阀首领也纷纷表示忠心。在复辟势力的策动下,全国各地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请愿团体“劝进”。1915年底,袁世凯故作谦让后接受参政院“再劝进”,并于1916年元旦复辟帝制。随后,护国运动爆发,云南蔡锷宣布成立护国军首举义旗,孙中山在上海策动起义。全国各地的革命党人都发起反袁活动。在全国各地一片讨袁之声,袁世凯只得于“取消帝制”,不久病逝于北京。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称帝和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历史背景有何相似之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袁世凯复辟帝制闹剧失败的原因。

2018-10-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段祺瑞,北洋时期皖系首领。段祺瑞一生中曾经“三造共和”。1911年,段祺瑞率前线北洋将领46人联名致电清政府吁请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凯蓄意称帝时,反对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使复辟破产。这并没有改变段祺瑞的本质,1916年至1920年他成为北洋政府的实际独裁者,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20年直奉两系结成反段联盟进攻皖系,双方混战,皖系败退,段祺瑞下台。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段祺瑞还是中国近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近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摘编自季宇《段祺瑞传》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段祺瑞“三造共和”的背景和本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一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