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央政府实行责任内阁制”;同年秋,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发表演讲称“欲政府完善,须有政党内阁”。民国初年的责任内阁制
A.促成民主政治的实现B.意在限制总统的权力
C.借鉴了美国政治体制D.直接导致了党派纷争
2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
①使人民真正获得一些自由和民主权利       ②实现了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
③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和等级制度             ④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1-11-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政治传统立法、司法、行政三柄合一,其“权柄”全在“天子”手中。当这“三权”都从“天子”手中一一解放出来、不具神圣性后,“天子”发布的各项命令将会遭到质疑。下列选项中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王权合法的是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民享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C.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D.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2021-05-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是近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中的法律条文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该法律文件颁布于何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初期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部宪法的性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经全国人民大会审议通过。这部新中国历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应时代所需,既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权利保障的宣言书。

材料一   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就是被拿破仑称为一生荣耀的《民法典》,拿破仑武力所及之处,其法典必然随之。这部法典遵循古代罗马“法典”的传统,在编纂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各种来源,于1804年3月颁布。法典内容丰富,包括总则、三编(35章),共2282条。其中最突出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537条规定:“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544条规定:“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113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而且规定原料的取得,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第8条规定:“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是指非政治性权利,包括关于个人的权利、亲属的权利和财产的权利。

第488条:“满21岁为成年,到达此年龄后……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

《拿破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经过多次修订,至今仍在使用。

——百度百科《法国民法典》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于1912年3月颁布施行,共七章五十六条。其目的是防范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确保中国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1914年5月由袁世凯的《中华民国约法》取代。

《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容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

——摘编自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法典》所体现的原则;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及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
2020-09-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选举”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可以说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来选择治理者,或者说是以“贤”选“贤”。……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明法”诸科并行,地方官掌握着较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央,士民可以自由投考。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46.1%来自寒族。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二   根据1832年改革法令,56个腐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个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仍有一些仅有数十名选民的小选邑被保留下来;一些人口较多的城市依然无权选送代表。改革法案还保留了选举人的财产资格,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全国选民大约增加了30万,即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万,选民在全国成年居民中的比例由5%提高到8%。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选举政治是孙中山及革命党人共同追求的目标。……孙中山指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民国初年参议员选举法有44条,众议院议员选举法有121条,国会组织法22条。

——摘编自谢冬慧《我国选举制度的近代嬗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到唐宋时期“选举”的变化,并概括唐朝“选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2年改革法令的背景及其影响
(3)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材料三中“选举”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中国近代选举政治的变化的原因。
2020-07-2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友好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它所彰显的政治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政体B.否定了儒表法里治国思想
C.确立君主立宪政体D.断绝了袁世凯称帝的梦想
8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为最高之机关,而国务院为责任之主体。总统所发之法律、命令及一切公文,皆须国务员副署。总统员有任免文武官吏之权,而主张此项权利,必待国务院之副署。始能发生效力。与上述内容相似的法律文件是
A.美国1787年宪法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9 . 关于《临时约法》的评价,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
B.它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施政原则,成为否定封建专制的重要法律成果
C.不久即被袁世凯毁弃,所以其现实意义不大
D.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蓝本
2018-07-1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云南省玉溪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材料二   杰斐逊等美国思想家们指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的民主制”,概括性的说,就是把联邦的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纵向分权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上中下,左中右的“分权网络”称之为“双重保障”。

材料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中央机构和古希腊“分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并说明二者的“本质”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行“双重分权”机制的“复合民主制”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