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第三章“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章“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的重要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孙中山就职时曾做过许诺,故于1912年2月13日向参议院提出辞呈并荐袁自代。这种紧迫的政治形势,更加速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蓝图的具体设计。3月11日,孙中山公布了由参议院议决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动之”。

——摘编自陆杰峰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一段时期的酝酿和思考,毛泽东向党内外明确指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已经成熟”。他领导发起关于“五四宪法”的三次大规模的群众性讨论,是一次发扬民主原则、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也是“五四宪法”能够成为一部“得到大家拥护”“得人心”的宪法的重要原因所在。1954年9月2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即“五四宪法”。

——摘编自李振《毛泽东主持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政治智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紧迫”的原因及体现的主要原则。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五四宪法”的性质并说明“五四宪法”颁布的意义。
2020-03-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建立了类似西方的政治体制
B.强调国家的主权独立
C.详细规定了人民的权利
D.通过立法,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4 . 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最初的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即从各方面设定条款对袁世凯加以限制和防范。其表现在
A.在政体上采用了责任内阁制
B.规定了参议院拥有立法大权
C.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严格限制了总统任职的期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美国重要历史文献《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强国内广为流传。
一一于沛《运代早期中国对世界历史的认识》
材料二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昵?简单说:一面定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中国人自发的结果。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管中国的事情。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一一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
(1)《独立宣言>的基本思想有哪些?为什么《独立宣言》被近代中国学术界广泛编译?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梁启超所理解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2-13高二上·广西柳州·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材料二1895年,郑观应在诗中鼓吹: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宪法不行专制严,官吏权重民太贱,妄谈国政罪重科,上下隔阂人心涣。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材料三1902年出版的《世界地理学》一书,不仅介绍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还专门介绍了日本的责任内阁制:“行政部,内阁总理为首,其下外务、内务、大藏、陆军、海军、司法、文部、农商务、递信凡九省,皆有大臣。”“所谓责任内阁者,此责任二字,非对于君主而言,对于议会而言

——以上均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先后强调宪法重要性的意图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西方宪政思想的演变过程。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初期,中国进行了哪些宪政建设的有益探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