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威廉二世在19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宣扬“德意志要成为世界帝国”,并要积极获取“阳光下的地盘”。世界政策也成为德国开始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标志。到一战前夕,德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工业经济的总量及其技术先进程度方面已超过英国而居于世界第二位,人口已从威廉二世刚继位时不足5000万增长到了6800万。此时的德国已经成为在全球举足轻重的工业大国,作为欧洲大陆实力最强的崛起国。德国的“世界政策”打破了原本就艰难维持着的欧洲均势,让原本就对统一后的德国十分警惕的英法两国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危机感,为一战埋下了隐患。

——整理自张涛《威廉二世“世界政策”失败的根源及启示》


(1)概括德国推行“世界政策”的背景。
(2)分析德国推行“世界政策”的影响。
2022-02-17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905年,德国陆军元帅施里芬在其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就制定了未来德国东西两线作战的战争计划。施里芬设想德国在未来战争中的两线作战是不可避免的。在两线作战中,应集中优势兵力在西线,而只用少数兵力牵制俄军。西线又应分左右两翼,左翼仅以少数兵力守住德国洛林一带防线,而以强大的右翼越过比利时和卢森堡,冲入法国北部,然后南下绕过巴黎西方和南方,击退法军主力到巴黎以东一带加以歼灭,对法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再全力转入东线打败俄国。这个计划德国准备在6个星期内取得西线胜利,3-4个月的时间结束整个战争,“施里芬计划”低估了俄军和法军的动员与作战能力,也未估计到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和英国远征军会很快参战,因而注定要失败。

——摘编自唐贤兴《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施里芬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施里芬计划“注定要失败”的原因。
2022-01-18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10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日两国于1902130日签署了主要是针对俄国的《英日同盟条约》。因为双方的互有所需,该条约于19051911年两度得到续订。1904年,日本利用同盟的保障发动对俄国的战争,并取得了胜利。1914年,日本借英日同盟的名义向德国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取代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日本逐步由亚洲强国走向世界强国。自1915年起,英国等协约国向日本订购军需物资,到1918年,在短短约四年时间之内,日本对外贸易增加了3倍。但是,一战后,英国许多官员对待英日同盟的态度可以概括为“英王陛下政府应该避免在中国承担支持日本'特殊利益'的义务”。最终,在美国的强力推动下,英日同盟在华盛顿会议上最后被四国同盟所取代。

——摘编自王蓉霞《再谈英日同盟及其解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日同盟对日本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日同盟被取代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与近代欧洲的历次战争不同,一战的规模、血腥程度及影响,都远远超乎当时人们的想象。开战之初,大家普遍认为,这次战争就像19世纪的普法战争一样,经过一两个大的战役,最多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见分晓。但谁也没有料到,战争一打就是四年多。战争中,大工业催生出的新发明、新武器得以广泛地试验和应用。飞机、坦克相继亮相,毒气、潜艇轮番登场。在壕沟、铁丝网、机枪、巨炮构筑的现代化阵地面前,成千上万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灰飞烟灭。一战的战场不仅限于欧洲,在非洲、亚洲都爆发了规模不等的战斗。这是一场翻腾四海、震荡五洲的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

――摘编自李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欧洲联合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1·广东·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虽然赢得了一战,并在战争中获得了新的殖民地,但战争的巨大开销使英国无法继续承担维系一个帝国所需要的庞大财政支出。与此同时,民族主义情绪在新、老殖民地逐渐高涨,而帝国的参战以及非白人士兵在战争中所感受到的强烈的种族歧视更加助长了这种民族主义情绪。20世纪20年代是自治领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虽然自治领在一战爆发时还无权选择是否参战。但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却是由英国和其自治领分别签署的,这表明自治领取得与英国同等的地位。同时,各自治领因战时工业得到较大的发展而增强了经济力量,也表现出了更强的离心倾向,反英斗争此起彼伏,从英帝国后院传来的隆隆枪炮声证明了英国各自治领和殖民地的愤怒。由此可以看出,英国世界霸主的地位已经衰落,再也不可能像一战前那样剥削其殖民地及自治领。

——摘编自张志豪《一战后英国衰落的原因》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英国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英国衰落的影响。
2021-05-0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广东卷)01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93日,英、法对德宣战。95日,罗斯福宣布实施中立法,禁止向交战国输出军火武器。随后,在美国倡议下,拉美21个国家划定加拿大以南大西洋沿岸周围3001000英里的区域为中立区。不过,罗斯福深知,美国和西半球的安全不能仅靠这种安全区,更有赖于英法两国的继续存在。面对国内孤立主义者掀起的全国性反对修改中立法的攻势,罗斯福争取到部分共和党人的合作,1027日和112日,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批准修改中立法,撤销武器军火禁运条款,实行现购自运原则。当时英法的购买能力和运输能力强于德国,这一政策对英法有利。但在东方则有利于日本而不利于中国,因为中国无力自运。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修改中立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修改中立法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统一后的意大利一直以来处于社会矛盾激化和经济危机的困扰之中。为转嫁危机,意大利决定趁英、德、 法等国卷入摩洛哥危机时,染指土耳其的北非属地的黎波里。1911年9月28日,意大利政府向土耳其发出最后通牒,抗议土耳其在的黎波里阻挠意大利的“企业活动",要求占领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土耳其拒绝接受这个无理通牒,意土战争随即爆发。9月29日战斗行动开始,意大利从海上向的黎波里、胡姆斯及其他城市进行射击。……1911年9月25日,意陆军动员9架飞机、11名飞行员组成航空队参战(当时土耳其没有飞机,意大利约有20架军用飞机)。10月23日飞机正式参战,11月1日加沃蒂少尉向敌军营地投下4颗各重2公斤的 “西佩利”式榴弹,这是历史上的首次轰炸;1912年1月10日意大利投了数千张传单,规劝当地的阿拉伯人投降。……1912年10月15日,意土双方在瑞士签署了预定的秘密和约;10月18日,在洛桑签署了公开和约。根据和约,土耳其撤出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并允许他们自治,这些地区实际上变成了意大利的殖民地,后改称利比亚,1943年最终赢得解放。

——摘编自李庆山《文明的毁灭与孕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土战争的实质并分析意军能够获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土战争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德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海军法案,要建立一支有19艘战列舰,8艘海岸装甲舰和12艘大型巡洋舰的舰队。同年,德意志海军协会成立,标志更大的海军扩建开始。1900年,英国在南非海域截住几艘德国油轮并搜查私货,促使德国国会于同年6月顺利通过第二个海军法案,将海军战列规增加到36艘,使德国与英国战斗舰数之比为二比三,与北海的英国战舰匹敌,在这两个海军法案的推动下,德国海军以惊人的速度发展。1904年,英国政府和海军当局开始注意到德国的威胁,对德国的关注空前提高。同年,英国开始削减在地中海的任务,加强北海舰队建设。英德海上争霸时代正式到来。

——摘编自(美)伍德罗夫《争夺世界霸权斗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海军力量发展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发展海军力量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赢得民众对战争的全面支持,美国进行了铺天盖地、声势浩大的战争宣传。其中,“美国将2500种各式海报印制了两千多万份,比其他交战国海报的总数还多”。在各类宣传中,美国一直声称其参战绝对不是出于私心和自身的利益,而是为了保卫自身安全,为了捍卫民主、正义与和平,才不得不勉强去参加其曾竭力避免而又不可避免的战争。1917年4月2日,在对德宣战前,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国会发言时,首先历数了德国在西欧海岸击沉各国船只(包括美国商船)导致多人死亡的罪行,然后大声疾呼美国应对德宣战:“我们没有自私的目的。我们不渴求征服和控制,我们不为自己寻求赔偿,不为我们将无偿给予的任何牺牲要求物质上的补偿。我们只是为了人类权利而奋斗的战士。”

——摘编自陈春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战时宣传策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进行战争宣传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战争宣传的特点和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各个单一的德意志国家,帝王宝座倒塌了。朝廷臣子,所有社会上的头面人物与拥有特殊利益的旧的土地贵族,全都随着国王的垮台而消失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尽管是辛酸的胜利。它把如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那样时间长久、影响深远的过程更向前推进了。但对现代文明的基本问题,如工业主义和民族主义、经济保障和国际稳定等等,这次大战并没有作出任何回答。而且,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联,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

——摘自《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没有回答现代文明基本问题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