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历史学家们的分歧
2018年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欧洲各国举行隆重活动,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德国史学界展开了著名的“费舍尔大辩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完全责任说”由此成为定论,并历时半个世纪。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及新时期德国经济和国际政治地位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模式发生了转向,“欧洲叙事”逐步代替了“民族叙事”。学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任问题产生了多种观点,“德奥主要责任说”、“塞尔维亚承担共同责任说”,以及“大国集体责任说”等逐渐成为共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问题上,研究也呈现多元趋势。学者们开始关注战前大国的心态变化、高层政治和军事人物的活动,并讨论战争能否避免的问题。

——徐健《德国学界关于一战责任和起源问题的讨论》

(1)列举材料中关于一战责任和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
(2)概括材料中的关于德国史学界产生多种观点的原因。
(3)谈谈你德国史学界产生多种观点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2019-01-30更新 | 163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重庆卷)
3 . 一战前,俄罗斯媒体大肆宣扬:所有斯拉夫人应当只使用一种语言―俄罗斯语,只有一种信仰―东正教,只存在一个国家―俄罗斯,只有一个领袖―沙皇。只有那些扛起沙皇旗帜并接受俄罗斯语言、法律和东正教的斯拉夫人才会被俄罗斯当作兄弟。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B.国内矛盾尖锐
C.民主化趋势加强
D.军国主义盛行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世界大战视为是帝国主义制度的产物,“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因而主张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视角研究世界大战。
材料二   上个世纪末以来,有些学者认为20世纪之所以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是因为20世纪的世界已形成为一个整体,存在着经济、政治和文化走向一体化和现代化的趋势,因而主张从全球化角度研究世界大战。
材料三   当代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自19世纪以来,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正是这种思潮的泛滥,使人类陷于空前的冲突之中。他们主张从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视角研究世界大战。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按材料一或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2)请按材料二或材料三的研究角度分析法西斯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原因。
(3)请按材料三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下表中我们能够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会议名称时间主要内容或影响
巴黎和会1919年A帝国主义国家总是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本国的利益
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使中国回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慕尼黑会议1938年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强行割给德国

A.帝国主义国家总是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本国的利益
B.恐怖主义给世界带来了严重危害
C.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018-02-2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课时训练:第三单元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交战各国很多人认为这次战争是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维护和平正义的事业。但随着战争的进程,人们对战争逐渐持反对态度,士兵们的战斗激情也消失殆尽,他们甚至觉得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争的结果取决于民众态度变化B.人们对战争的认知具有随意性
C.和平与发展成为战后的世界潮流D.战争的残酷性改变了社会心理
7 . 引起下表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情况表(单位:百万吨)
1914年8月1日1917年
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
生铁22225015
19215816
394331851340
A.中国对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
B.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同盟国集团
C.美国放弃中立,加入协约国集团
D.德国元气大伤,无法维持生产
8 . 下面是一战时期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变化表。它反映了
1914年8月1日1914年9月15日1917年某日
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
生铁222216255015
192116255816
394331346355851340

A.帝国主义大战日益白热化B.协约国经济在所有领域全面超越了同盟国
C.协约国生铁、媒、钢产量稳步上升D.军需品产量变化和协约国阵营的变化相关
9 . 戴安娜·康德尔和简·里德亚德在《为胜利工作:一战中的女性形象1914—1918》中用了将近150幅图片来讲述女性在一战前后的社会角色。在他的书中,女性已经不再是中世纪以来优雅的lady,而是一身工装、戎装打扮,踏着男性化的步伐:有的担任小镇上的送报员和邮递员,有的是工厂流水线上的技术员。这些工作往往是由男性承担,但是女性的参与却不能和男性同薪,尽管劳动强度同样的繁重。这反映了
A.一战导致大批妇女参与生产B.妇女获得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地位
C.妇女获得了政治普选权D.英国社会观念产生重大变化
2020-06-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同步测试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

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现代史》


(1)概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国家主要事件
亚洲中国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做斗争
非洲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2)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何新特点?
(3)简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