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初,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对立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由于主要参战国家在中国都有其势力范围,民国政府担心战事向东方蔓延而自己又无力阻止,8月6日,中国政府宣布中立,要求“各交战国在中国领土领海内不得有占据及交战行为”。但日本为了夺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租借地,于8月23日向德国宣战。中国政府于1917年8月14日正式对德宣战,加入了协约国的行列。按照协约国的要求,中国承担的主要义务是向欧洲和中东战线上的协约国部队提供劳工。参战后,英、法等国在中国先后招募了17.5万名劳工。当战事处于紧急状态时,一部分中国劳工还被送到前线,直接投入同德军的战斗。对德宣战后,段祺瑞政府以参战为名,筹建“参战军”,其主要经费由日本提供。大战结束后,“参战军”才正式成立,后改名“国防军”,成为皖系军阀统治的一大支柱。

——摘编自吴东之《中国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政府对德宣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府对德宣战的影响。

2 . 避免战争,捍卫和平,是人类不懈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198~202条   联盟国和联合国政府宣布,而德国承认:德国及其盟国应对它们所造成的、由于德国及其盟国发动进攻而挑起的战争使联盟国和联合国政府及其臣民所遭到的一切损失和一切损害负责。

                                                                                   ——《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 法西斯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不是说要消灭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确是要消灭这些国家里的基于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学思想。     

                   ——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43年初卡萨布拉卡会议 

我们力图审判的这些罪恶,曾是被精心策划的、是极端恶毒的、是充满破坏性的。 人类文明无法容忍它们被忽视而不接受审判,更无法容忍它们再次卷土重来。    

              ——1945年美国大法官罗伯特·杰克逊《纽伦堡审判总起诉书》 

材料三 

 1953年西德通过《战争受害国赔偿法》,截止2000年,德国赔偿总额超过1500 亿马克。 

1963年震惊世界的奥斯维辛审判在法兰克福举行,引起德国全国上下对过去清算纳粹做全方位的反思与自省,引发了六十年代对纳粹历史认识的大辩论。 

1994年9月,联邦议会通过《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在法律上限制了一切纳粹标志和符号,更禁止对纳粹头子希特勒以及任何战犯的宣传活动。

2012年1月27日——联合国所规定的“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德国对死难者降下半旗,总理默克尔发表讲话表示:德国对纳粹罪行要“承担永恒的责任”。 

2013年8月,将近2000张海报出现在德国柏林、科隆和汉堡的街头以及橱窗、地铁站等处,“通缉”在世纳粹战犯并悬赏线索,用德文写到:“迟了,但还不算太迟……”    

——《深度国际·警惕“东方纳粹”复活》 


(1)概括材料一关于战争责任的观点,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一观点不正确的,请简要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二,概述美国对法西斯轴心国处理的基本主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德国“同纳粹划清界限”的行动。指出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正确历史观。
2018-06-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东溪中学高2019届高二下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当1914年8月大战爆发后,日本朝野好战分子,都认为大战是变中国为日本附属国的绝好时机。1914年12月,日本政府正式确立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答允了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英、法、俄、意等帝国主义由于本身已陷入欧战,为了保存自己侵华的既得利益,竞相与日本妥协和勾结。1917年春,英、法、俄、意等国纷纷与日本订立密约,迎合讨好日本,出卖中国。在大战期间,惟有美国是日本独霸中国的一大心患。美国在与日本的抗衡中,政治上有争夺也有勾结,经济上则乘虚而入,渗透扩张。1917年11月在华盛顿与日本签订的《蓝辛石井协定》则是美国政治上妥协日本,经济上抗衡和威胁日本的文证。

——摘编自陈国清《简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若干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侵华格局的变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中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1:28
德国1:32
英国1:57
俄国1:107

             战后初期的欧洲城市废墟

材料二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已经让位给美国,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英国的黄金储备量从1913年的2亿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亿。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四它(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荷、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由于德国实施潜艇战,协约国船只遭到打击,日本海运业首先发展起来。海运业又带动了其他行业,工农业生产空前活跃起来,兴办企业投资越来越狂热化,公司利润成倍激增。大战期间,日本对外贸易增加4倍,银行资产增加2倍,各项生产平均增长1倍。1914~1919年,工业总产量实增1.8倍,其中尤以造船和海运最为突出。短短几年内,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不过其工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仍不高),由外贸长期入超变成出超,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1914~1919年,日本国际收支顺差额累计30多亿日元,除抵偿日本战前所欠外债17亿日元外,还购买英、法、俄战时公债和贷给外国27.7亿日元。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带来了的后果。

(2)据材料二、三分析一战对英法的影响。

(3)据材料四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及结果。

(4)据材料三、四概括一战对美日的影响。

2018-04-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后半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杀伤的现代化军事武器产生。早在一战爆发前,英德两国就利用科技竞相建造巨型铁甲战舰,军备竞赛日趋火热。战争爆发之后,科学技术更像一股魔幻般的力量把各方都投入到军备竞赛上来,各种军事发明层出不穷。开战之初出现于西线的“大白莎”巨炮和1918年出现的巴黎大炮,是科技与武器研制结合的典范之作。战争后期德国发明的铁路炮。适应了机动与火力的双重需要。作为制造炸药的重要原料“硝酸”,最初硝石法的制造工艺受硝石储量影响。但德国在1913年掌握了合成硝酸技术后,扩军备战占得了先机,也使英法等国对战争进程作出了错误预判。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出现和飞机在战场的运用,改变了交战双方的战斗方式和作战理论。这么多的先进武器无论是掌握在谁的手里,都必然形成一种“开战即胜利”的暗示。

——摘编自余忠剑《科学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 根据材料,概括一战期间的主要科技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学技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强调牺牲、勇气、斗志的价值,社会各个阶层的对立一时间被忘却,在国家统一的象征之下,所有的市民相互合作,这些事情都被美化了。

——入江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西方一位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比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欧洲史》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2)国联盟约的主要成果有哪些?它的成立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国联在美国的命运说明了美国政治的哪些特征?
(3)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一句话概括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严重后果。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战前,欧洲各大国在哲学和历史学中把战争神圣化的理论盛行的同时,与大众联系更多的教育和文学也在散播着“战争文化”。如:向青少年灌输大国沙文民族主义,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浪漫的超现实的小说大量涌现,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战争被普遍描绘成一种英雄事业和积极的力量。向非洲、美洲的殖民扩张冒险活动、丛林战争,被描绘成传播文明和基督教教义的豪迈事业。将适者生存的原理广泛运用到人类社会中,激发人们的情感,动员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军事训练,鼓吹军人的荣誉、极度丑化敌人,打击敌国的光辉观念:只有战争是人们纯洁灵魂、发扬英雄精神与豪迈气概的机会。

——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历史·战争与和平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战争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文化”的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战造成损失一览表
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
1000万人2000万人3400多亿美元

材料三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能够具有“世界规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给欧洲造成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6年美国对交战双方的贸易总额(亿美元)

年份同协约国贸易增长指数同同盟国贸易增长指数
19148.24100.001.69100.00
191519.9241.00.117.00
191632.14389.70.010.68

——杨生茂《美国外交史》

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

1914年8月1日1914年9月15日1917年
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协约国同盟国
生铁222216255015
192116255816
394331346355851340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参加这次战争,是因为正义受到侵犯……因此,我们在这次战争中所要求的,绝不仅是和我们本身有关的东西。我们所要求的,就是要使世界适合人类生存和安居乐业……同时,以我们本身而论,我们看得十分清楚,除非正义施及他人,否则正义也不能独施予我。因此,世界和平的方案,就是我们的方案。

——1918年1月8日威尔逊总统对国会的演说《十四点计划》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参战前的贸易状况及参战对战局的影响。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参战的真实目的,并说明理由。

2018-02-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测试卷

10 . 【历史选修——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4年6月,一战爆发。8月,北京政府颁布的《局外中立条规》,宣告中国恪守中立,一切事宜,均按国际公法办理。1915年,协约国为打击德国在华势力,曾劝诱中国加入协约国阵营。袁世凯政府为摆脱日本控制,亦有参战打算,终因日本反对作罢。《朝日新闻》对中德问题有评论:“中国参与战事,将于和平会议得一席地,而获与日本对等之投票权,则会议处分青岛等问题时,日本将不利。”

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而致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中国政府以中立国的身份,从维护国际公法和遵守人类公理道义原则出发,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出严正抗议。协约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后,转而支持中国参战。北京政府内部却意见不一,演变出府院之争,最终段祺瑞掌握政局,决定参战。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有识之士皆主张对德宣战并掀起舆论热潮。8月中国正式对德宣战。中国随即收回德奥在华特权,掀起对协约国的修约谈判

———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期间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