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促使列强在中国的均势机制逐渐瓦解,这为中国寻求国际化谋求平等待遇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一战期间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中国,由于战争局势严峻,英法俄亟需外援,支持中国参战。1917年,中国正式向德奥宣战,并立即宣布废除与德奥的不平等条约,收复德奥租界,终止支付德奥庚款……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大义凛然地拒签对中国不利的凡尔赛和约,把“中国问题”带到了世界最高论坛,为之后山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

——摘编自姜良芽、孙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导引》

材料二   1918年11月11日,历时4年有余的一战结束,中国参加的协约国阵营是战争的胜利方。而早在和会召开前,“欧西报纸颇有中国参战不力,且闻有人拟趁机破坏,不使加入之说。”因此,中国的所谓“战胜国”地位不过是虚幻的,列强从未将中国视为平等一员。

——《中国近代通史》(十卷)(姜涛主编)

材料三   (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方面曾提出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领事裁判权,撤退外国驻华军队和收回租界、租借地等要求,但均遭拒绝。……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失败的会议,因为中国的多项要求遭到拒绝。……以共同宰割中国而告终。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参加一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后列强“从未将中国视为平等一员”的表现。
2020-04-1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材料: 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可是,随着大战持续进行,这项叫做孤立主义的政策却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其实,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

——引自【美】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等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参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916年8月,陆军元帅兴登堡与鲁登道夫将军做出了建造兴登堡防线的决定。1917年,在西线战线上,法国的尼韦勒将军决定用闪电战取得战争的胜利。兴登堡鉴于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失败,决定在西线采取守势。由于兴登堡防线的修筑,德军的战线缩短了50公里,从而确保德军从此释放出13个师的储备军事力量。

当时,传统的进攻方式是大批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这种冲锋在深壕沟、巧布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御设施面前没有多大效果。尼韦勒将军的军队跃出壕沟发动攻击遭受了巨大的失败。这条防线使得协约国蒙受了四十万人的伤亡,而德国人伤亡只有二十五万人。1918年9月,协约国多国联军组织军队在西线发起大规模进攻,突破了号称固若金汤的兴登堡防线。

——据马丁·吉尔伯特《第一次世界大战》(1994)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建造“兴登堡防线”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020-02-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4 . 海军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的局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英国外交政策的一贯模式来说,与德国作战的可能性太遥远。可是难以置信的事终完成为事实。从英国来看,德国舰队对英国的威胁,不只是单纯的数量压力——当时敌对列强的联合舰队总吨位数已超过英国甚多。英国舰队甚至已无法维持它的最低目标:其海军实力必须超过另外两大强国的总和。同时,德国舰队的基地全在北海,正对英国。海军之于德国,不过是国际地位和全球野心的象征,对于大英帝国的全球性地位却是一种威胁。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时代1875—1914》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英国外交政策的一贯模式”。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德两国在海军方面产生矛盾的原因。

材料二   1915年春,德国领事在《纽约时报》宣告将在“卢西塔尼亚”号驶往英国时将其击沉:它确实这么做了。最后,德国意识到美国加入自己的敌人行列没有好处,而宣告结束这次潜水艇战。1917年2月,德国重新开始了无限制潜艇战。4月,美国对德宣战。由于英国反对护航舰队保护协约国贸易,导致商船大量损失,严重威胁英国经济。后来引进护航舰队,德国潜水艇降至可控的程度。1918年夏季,几乎每个月有25万美国士兵由护航舰队载入欧洲。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2)根据材料二,概述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英美两国的影响。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美国参战的意义。

材料三   除接管德国在山东省原来的特权和进一步扩大对满洲的控制外,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从其他方面大获其利,因为这场战争排除了西方的工业竞争,使日本工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日本的出口商品和远洋运输统治了亚洲市场,加强了国内经济力量。1922年英国人和美国人在华盛顿会谈,要求日本对海军按照日本、英国和美国主力舰3:5:5的比例加以限制。

——罗兹·墨菲《亚洲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当时日本海军力量扩张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限制主力舰吨位的条约名称及其对日本海军的影响。
2020-01-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5 . 一战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 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因部队人员需求的增长,使得原来免役或体格不好的男人也被征募了去,这样大量 妇女流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战争对工人的需求,为妇女从事传统上只属于男人的工作提 供了机会。 战后整个世界都以敬畏和期待的眼光注视着一个人一一美国总统。遍及世界上每个 角落,经历了长期磨炼、混乱、丧失亲属的人们,都受到威尔逊激动人心的和平语言的 鼓舞。 一战中,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由此诞生了一种 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 方面。

——摘自(美)R.R.帕尔默著的《现代世界史》(下,1870年起)

材料二 一战间接影响了亚洲人民与帝国列强之间的关系。在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 在亚洲发展成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尤其是在印度和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受民族自决 概念影响的人们。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 袖的目标。在摆脱外国控制的时候,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是在寻找与其毫 无联系的新的国家认同时,亚洲人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 统。

——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

材料三 一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民族主义领袖是孙中山。孙中 山的基本思想总结为“三民主义”,即号召消灭外国人的特权,实现民族统一,发展经济 和建立以普选制为基础的民主共和政府。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他决定由国民党来统治整个 国家。1923年,规模还很小的共产党的党员开始被吸纳到国民党中。两个党都利用了苏联 提供的援助。在列宁的民主集中制——强调由具有高度纪律性的专业革命者控制中央集权 的政党一一原则下,苏联顾问帮助国民党和共产党成长为富有效率的政治组织。

——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


(1)阅读材料一,概括指出一战对战后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述一战结束后印度和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利用了欧 洲思想体系”但又“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统”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利用苏联帮助将国民党建设为 “富有效率的政治组织”所做的努力。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8年,法国政府公布了华工档案,并在巴黎市中心里昂车站附近的一座广场镶建了华工纪念铜碑,纪念在“一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据统计,“一战”期间,欧洲战区华工总计约有14万人之巨,尽管他们与协约国并肩工作而非直接参战,但通过此举,中国不仅向世界有力地展示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渴望,表明中国人有诚意且有能力支持协约国,而且以此方式将中国与协约国战争命运直接绑定,进而助推其他更重要的外交目标之实现正是这些目不识丁的农民成为中国致力于创建新的国家认同的前驱。他们的血汗、牺牲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列国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凭借。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材料二   二战时期,中国是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之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逐渐成为战时“四大国”之一。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英国卷入二战,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中美开始有了共同的敌人日本,中国抗日战场的地位上升。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四大国”之一身份出现在战时的国际政治舞台上。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普遍安全宣言》。据此,中国有权参与各大国之间为结束战争而采取的协调行动,有权参与筹建联合国,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始扮演大国角色。1943年12月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表示团结一致,决心把战争进行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并规定战后把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开罗会议是战时中国外交的最高峰,标志着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达到顶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劳工在“一战”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其他更重要的外交目标”在“一战”结束后是否实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概述二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确立的主要历程。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得以确立的原因。
2019-12-1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916年8月,索姆河战役中的最后阶段,陆军元帅兴登堡与鲁登道夫将军接管了德国的军事指挥权,随后,他们做出了建造兴登堡防线的决定,工程的建设期为1916年至1917年。1917年,在西线战线上,法国的尼韦勒将军取代了一向谨小慎微的霞飞将军,他决定用闪电战取得战争的胜利。兴登堡鉴于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失败,决定在西线采取守势。由于兴登堡防线的修筑,德军的战线缩短了50公里,从而确保德军从此释放出13个师的储备军事力量。

当时,传统的进攻方式是大批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这种冲锋在深壕沟、巧布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御设施面前没有多大效果。尼韦勒将军的军队跃出壕沟发动攻击遭受了巨大的失败。这条防线使得协约国蒙受了四十万人的伤亡,而德国人伤亡只有二十五万人。1918年9月,协约国多国联军组织军队在西线发起大规模进攻,突破了号称固若金汤的兴登堡防线。

——据马丁·吉尔伯特《第一次世界大战》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做出建造“兴登堡防线”决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兴登堡防线”的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是一个躁动与不安的年代。自从以机器与大都市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出现以后,各殖民大国及某利益集团,就开始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新的角逐,最后由一个看似偶然的恐怖事件导致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二   凡尔登战役成了一场消耗战。德军集中兵力兵器包括使用喷火器、窒息性毒气和轰炸机,对西岸法军实施重点突击……6月下旬,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毒气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4千米宽的土地上发射11万发毒气弹,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

材料三   如下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首次出现了坦克

——《世界通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31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三。双方动员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351万人。大战死亡人数达到900万人,受伤2000多万人,另有350万人成为终身残疾。所有参战国的战争费用达3000多亿美元。因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计算。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耗费了1500亿马克的财富,近200万德国人葬身战场,连同被俘虏受伤的共达750万人,约占德国人口的六分之一,损失惨重。1918年德国民用工业生产下降57%,农业收成减少50%,经济濒临崩溃。


(1)材料一“偶然的恐怖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大战产生的重大结果。
(3)江泽民曾在日内瓦裁军会议上指出: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要牢记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而坚持奋斗。谈谈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
2019-08-21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人民版高中历史指导必修三复习:专题一检测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1904年开始,英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大量的过剩资本正好满足了德国公司的扩张需要,在当时40个国际制造业卡特尔中有22个是英德联合公司。在大战爆发前4个月,英国《泰晤士报》刊登长文说,“所有的君主、政治家和国民都知道,一个集团反对另一个集团的战争将是一场无可估量的大灾难。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责任感一就是有责任规范和约束那些最大胆、最不计后果的人”

……德国计划六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1916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无论在战壕中还是在后方,处处都是悲观情绪。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正在酝酿。但它会在哪里爆发呢?

——摘编自【美】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等


(1)依据材料概括分析一战前夕欧洲盛行“战争不可能爆发论”出现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
(2)一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它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局面的原因。
(3)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缔结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丘吉尔这观点的理解。
10 . 在争是政治的继续,也是实力的较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为什么输掉这场战争?”在一战后的德国战争记忆中,这个问题如同噩梦般,始终萦绕在每个“爱国者”的脑海之中。在1918年11月12日的《每日电讯报》上,毛里斯首次提到了德军战败与“背后一刀”之间的关联,……“德国军队是被平民们从背后捅了一刀”。

——孟钟捷《一战百年1谎言何以流行?》

材料二:长远看来,协约围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伦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判断“背后一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写出该事件的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输掉这场战争”的原因。
(3)结合相关史实,阐释拿破仑战争时期“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的含义。
2019-08-2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