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看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1914年以前,这种竞争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国和法国B.英国和德国C.德国和俄国D.法国和德国
2020-09-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式武器:1915年,德军在西线的伊普尔战役中首次使用了毒气,造成对方重大损失;在此之后,英、法也使用了化学武器;坦克首次被用于战场,1916年英国第一辆坦克出现时,便成为机关枪毁灭者;战争加速了飞行器的发展,飞机被用于对地摄影侦察、指挥炮火射击;德国人使用飞艇轰炸英国;潜水艇则是这次战争中最具破坏力的武器,德军的潜水艇在海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德国军事技术比较先进,但协约国的整体科技实力强于同盟国。1917年4月6日,旁观两年多的美国,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逼迫下对德宣战。美国参战极大地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1918年11月11日清晨,德国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些科学家相继论证了核裂变的相关理论。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奥等人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1939年由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1941年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提出:“引导和鼓励把原子能及未来的一切科学知识用于和平的和合乎人道精神的目的”。

但杜鲁门又明确提出:“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是充当世界领袖的基本条件,因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它的军事实力。”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曾试探斯大林:“美国已经拥有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炸弹。”斯大林表面上反应平淡,但之后马上指示加紧推进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子弹研制成功带来的历史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及启示。
2020-07-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这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意义。不过,它们也存在着重大差别,这些差别对当今的国际舞台有着重要意义。比起先前的霍亨索伦王室和哈布斯堡王室,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欧洲和亚洲旧秩序的破坏要大得多。德国入侵占了整个欧洲大陆,日本人则侵占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但是,这两大帝国都是短命的。它们到1945年已不复存在,留下了两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的地区在内的权力真空。同任何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差不多,这两大权力真空的存在导致了冷战的爆发,使各交战国不能在1945年之后立即形成全面的和解。

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加强形成了鲜明对照。20年内,欧洲诸幅员辽阔的帝国几乎全部消失。因此,战后不久全球两大著名的发展便是殖民地革命和冷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差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的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民主党竞选广告说:“我们在工作——而不是在打仗!活着而且很快乐——而不是当炮灰,是要威尔逊与光荣的和平?还是要休斯的战争?如果你要光荣的和平,选举威尔逊!而这就是持续的繁荣。”当年总统大选结果:威尔逊当选。

1917年,威尔逊在国会发表参战演说,宣称“这场战争是德国以其行动强加到美国身上的”,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是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这是美国唯一的选择”。

——【美】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二   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遏制苏联,不再对德国嫉恶如仇,而是扶植德国。它设法重建资产阶级政党,力图保持德国原有工业结构、复兴德国经济,同时积极策划美占区与英法占领区的合并。法国在70年中3次受德国之害,对德国的东山再起最为警惕。为了保证自己在西欧的地位,法国力主分割德国,拒绝西方3区合并,但是这种对德强硬政策缺少相应的实力作基础。当时的法国实际上已经沦为二流国家,战争的破坏和战后初期的困难使法国不得不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阅读材料一,指出美国对参战问题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处理战败国德国的问题上,美法两国的主张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史实回答20世纪50年代法德关系有何发展变化。
5 . 1914年8月4日英国宣战之后,头几周内,人民的抗敌情绪相当高昂。政府声称,这是为维护自由原则的一次战争,为保卫像比利时反抗德国人的侵略,或支持塞尔维亚反对当前的奥匈威胁。毫不奇怪,只要把这次战争说成是神圣的事业,就会得到民众的支持。据此可知,英国民众抗敌情绪高昂的原因在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正义战争B.政府对战争的鼓动性宣传
C.民众极力维持欧洲大陆均势D.和平主义思潮在英国盛行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7年,当中国参战问题一经提出,国内舆论曾经展开过激烈争论。其中孙中山坚决不妥协的反对参战态度颇引人瞩目。他曾经指出:“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我中华为世界独存之古国,开化最早,蛮风久泯,人好和平,不尚争斗,有不得不以战止战者也。”3月9日,孙中山致电北京参、众两院,要求两院否决参战议案。电文中,他深刻地指出:一国之地位能否上进,须视自力。有些人认为中国加入,可以一跃成为头号强国,外交从此顺利,那纯粹是一厢情愿,是极大幻想。此外,孙中山曾致电劝告英国首相勿怂恿中国参战。他认为,如果中国参战,有使“外人代我管理财权军权”的危险。孙中山当面拒绝日本驻上海领事关于中国和日本联合对德宣战的要求。11月20日,孙中山致日本首相寺内正毅指出:“段氏自受我国民出兵征讨以来,势穷力更,事实昭然,出兵欧洲,非其所能,或者假托名义,向贵国作取军械巨款,用以压迫护法之国民。”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反对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7 . 20世纪前半期,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45年部分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4年

美国工业产量相当于欧洲总和。

1914年8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1917年

俄国革命开始;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

西欧各参战国饱受大流感打击,士兵的枪已经成了拐杖

1918年9、10月

奥匈帝国境内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

1918年11月

德国柏林工人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1921年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1929年

美国股市崩溃。

1933年

纳粹夺取德国政权。

1936年

日本广田弘毅内阁上台。

1939年9月

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1941年12月

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5年8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材料二   值得玩味的是,美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放弃孤立主义外交方针,却是在威尔逊的利他主义的旗帜下实现的。号召美国参战时他不提自私的国家利益,而是表明美国别无所求,只是为维护原则而战。而此前,西奥多·罗斯福以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为旗帜,号召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却没能奏效。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快一战结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威尔逊打着“利他主义的旗帜”参战的原因。并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美国参战的现实因素。
2020-06-0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这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意义。不过,它们也存在着重大差别,这些差别对当今的国际舞台有着重要意义。比起先前的霍亨索伦王室和哈布斯堡王室,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欧洲和亚洲旧秩序的破坏要大得多。德国人侵占了整个欧洲大陆,日本人则侵占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但是,这两个帝国都是短命的。它们到1945年已不复存在,留下了两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的地区在内的权力真空。同任何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差不多,这两大权力真空的存在导致了冷战的爆发,使各交战国不能在1945年之后立即形成全面的和解。

两次世界大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加强形成了鲜明对照。20年内,欧洲诸幅员辽阔的帝国几乎全部消失。因此,战后不久全球两大著名的发展便是殖民地革命和冷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下)》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2020-06-25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测试

9 . 材料   美国共和党反对派早在19世纪就使美国走上了全球竞争与对外扩张的道路,他们急切地希望扩大美国的势力范围,因此他们一直批评威尔逊政府的软弱。威尔逊尽力消除他们的这种疑虑,但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如果英法两国失败,其国内经济必然崩溃,这势必会影响到美国的利益,对美国国内原本已经萧条的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对威尔逊而言,战争是让其成为国际秩序救世主的绝佳机会,同时也可以让美国加速崛起成为国际主导者。为了实现野心,他必须让美国加入战争,而且要求一旦实现停战,他必须在谈判桌上占有一席之地。最终,美国脱下了保持中立的虚假外衣,加入战争之中,在最恰当的时机,军事增援英法从而破坏德国的军事地位。

——摘编自【美】保罗.艾特伍德《美国战争史(1775~2010)战争如何塑造美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加一战对战争形势及美国产生的影响。
10 . 关于一战的起因,有学者认为:在普法之战以后四十年中所发展的同盟体系,把欧洲划分为两个敌对的集团。由于扩充军备、经济竞争、民族的野心和对抗,以及报纸的鼓动,就使这种敌对更加深了。但是我们很怀疑,假使没有刺杀佛兰兹·斐迪南事件的话,即使有上述这些危险的倾向,就果真会引起战争?这个事件集中了各种敌对的因素,迅速推动了一系列复杂的情势使其最后终于造成世界大战。该学者旨在强调
A.一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一战的爆发源于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C.德国及各盟国应承担战争的罪责D.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