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后)梁启超就认为,如果中国能恰当地利用国际局势,就能完成创建“完全合格的民族国家”的目标。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积极呼吁中国参战……一战的爆发使帝国主义列强的视线聚焦于欧洲大陆,日本在东亚得以横行无阻。在1914年底日本占领山东之后,中国参战的愿望更加强烈……到1917年8月14日,在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敦促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段祺瑞内阁终于站到战局已明显占优势的协约国一边,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

——摘编自光明日报《中国选择参加第一次曲折历程及其影响》

材料二 巴黎和会召开期间,梁启超出游法国,他自述出游目的,一是看看这空前绝后的历史剧怎样收场,二是拿私人资格将中国的苦向世界舆论申诉。因此,到达巴黎后,他便开始外交游说。为了更好宣传中国,博得共鸣,他还撰写了《世界和平与中国》,并翻译成英、法等多国文字。此外梁启超还在各个外交场合发表关于中国问题的演讲。……但1919年4月底,英、美、法等国公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听闻此消息,梁启超极为痛心并于5月2日急电国内的“国民外交协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北洋政府仍然秘密向巴黎发出签字训令,好在这一消息被梁启超获得,他第一时间把这样信息告知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在6月28日签字那一天,愤怒的留学生和工人将中国代表团的驻地团团包围。

——摘编自黄丹阳《浅论梁启超在巴黎和会前后的政治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加第一次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关注巴黎和会的目的及维护中国权益所做的努力。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8年,法国政府公布了华工档案,并在巴黎市中心里昂车站附近的一座广场镶建了华工纪念铜碑,纪念在“一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据统计,“一战”期间,欧洲战区华工总计约有14万人之巨,尽管他们与协约国并肩工作而非直接参战,但通过此举,中国不仅向世界有力地展示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渴望,表明中国人有诚意且有能力支持协约国,而且以此方式将中国与协约国战争命运直接绑定,进而助推其他更重要的外交目标之实现正是这些目不识丁的农民成为中国致力于创建新的国家认同的前驱。他们的血汗、牺牲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列国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凭借。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材料二   二战时期,中国是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之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逐渐成为战时“四大国”之一。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英国卷入二战,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中美开始有了共同的敌人日本,中国抗日战场的地位上升。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四大国”之一身份出现在战时的国际政治舞台上。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普遍安全宣言》。据此,中国有权参与各大国之间为结束战争而采取的协调行动,有权参与筹建联合国,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始扮演大国角色。1943年12月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表示团结一致,决心把战争进行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并规定战后把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开罗会议是战时中国外交的最高峰,标志着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达到顶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劳工在“一战”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其他更重要的外交目标”在“一战”结束后是否实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概述二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确立的主要历程。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得以确立的原因。
2019-12-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用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式武器:1915年,德军在西线的伊普尔战役中首次使用了毒气,造成对方重大损失;在此之后,英、法也使用了化学武器;坦克首次被用于战场,1916年英国第一辆坦克出现时,便成为机关枪毁灭者;战争加速了飞行器的发展,飞机被用于对地摄影侦察、指挥炮火射击;德国人使用飞艇轰炸英国;潜水艇则是这次战争中最具破坏力的武器,德军的潜水艇在海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德国军事技术比较先进,但协约国的整体科技实力强于同盟国。1917年4月6日,旁观两年多的美国,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逼迫下对德宣战。美国参战极大地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1918年11月11日清晨,德国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些科学家相继论证了核裂变的相关理论。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奥等人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1939年由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1941年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提出:“引导和鼓励把原子能及未来的一切科学知识用于和平的和合乎人道精神的目的”。

但杜鲁门又明确提出:“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是充当世界领袖的基本条件,因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它的军事实力。”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曾试探斯大林:“美国已经拥有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炸弹。”斯大林表面上反应平淡,但之后马上指示加紧推进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子弹研制成功带来的历史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争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及启示。
2020-07-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前半期,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45年部分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4年

美国工业产量相当于欧洲总和。

1914年8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1917年

俄国革命开始;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

西欧各参战国饱受大流感打击,士兵的枪已经成了拐杖

1918年9、10月

奥匈帝国境内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

1918年11月

德国柏林工人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1921年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1929年

美国股市崩溃。

1933年

纳粹夺取德国政权。

1936年

日本广田弘毅内阁上台。

1939年9月

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1941年12月

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5年8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材料二   值得玩味的是,美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放弃孤立主义外交方针,却是在威尔逊的利他主义的旗帜下实现的。号召美国参战时他不提自私的国家利益,而是表明美国别无所求,只是为维护原则而战。而此前,西奥多·罗斯福以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为旗帜,号召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却没能奏效。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快一战结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威尔逊打着“利他主义的旗帜”参战的原因。并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美国参战的现实因素。
2020-06-0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民主党竞选广告说:“我们在工作——而不是在打仗!活着而且很快乐——而不是当炮灰,是要威尔逊与光荣的和平?还是要休斯的战争?如果你要光荣的和平,选举威尔逊!而这就是持续的繁荣。”当年总统大选结果:威尔逊当选。

1917年,威尔逊在国会发表参战演说,宣称“这场战争是德国以其行动强加到美国身上的”,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是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这是美国唯一的选择”。

——【美】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二   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遏制苏联,不再对德国嫉恶如仇,而是扶植德国。它设法重建资产阶级政党,力图保持德国原有工业结构、复兴德国经济,同时积极策划美占区与英法占领区的合并。法国在70年中3次受德国之害,对德国的东山再起最为警惕。为了保证自己在西欧的地位,法国力主分割德国,拒绝西方3区合并,但是这种对德强硬政策缺少相应的实力作基础。当时的法国实际上已经沦为二流国家,战争的破坏和战后初期的困难使法国不得不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阅读材料一,指出美国对参战问题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处理战败国德国的问题上,美法两国的主张有何不同?结合所学史实回答20世纪50年代法德关系有何发展变化。
6 . 1914年8月4日英国宣战之后,头几周内,人民的抗敌情绪相当高昂。政府声称,这是为维护自由原则的一次战争,为保卫像比利时反抗德国人的侵略,或支持塞尔维亚反对当前的奥匈威胁。毫不奇怪,只要把这次战争说成是神圣的事业,就会得到民众的支持。据此可知,英国民众抗敌情绪高昂的原因在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正义战争B.政府对战争的鼓动性宣传
C.民众极力维持欧洲大陆均势D.和平主义思潮在英国盛行
7 . 在争是政治的继续,也是实力的较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为什么输掉这场战争?”在一战后的德国战争记忆中,这个问题如同噩梦般,始终萦绕在每个“爱国者”的脑海之中。在1918年11月12日的《每日电讯报》上,毛里斯首次提到了德军战败与“背后一刀”之间的关联,……“德国军队是被平民们从背后捅了一刀”。

——孟钟捷《一战百年1谎言何以流行?》

材料二:长远看来,协约围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伦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判断“背后一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写出该事件的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输掉这场战争”的原因。
(3)结合相关史实,阐释拿破仑战争时期“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的含义。
2019-08-2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巴尔干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之际,孙中山指出:“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百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巴黎和会后孙中山更清楚地认识到“国际战争者,无他,纯然一简直有组织之大强盗行为耳。……当美国之参加欧战也,遂变欧战而为世界之大战争”。

——段云章《孙中山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在其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描述了当时的欧洲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考:战争“是由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必定要发泄出来的”。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是如何看待战争爆发原因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战对战局有何影响。
(2)结合史实,分析茨威格的观点。
2019-08-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秋人教版高中历史指导选修三复习第一单元测评
9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统一后,俾斯麦的外交重心集中于维护欧洲均势。俾斯麦判断,法国只有在找到同盟的情况下才可能对德复仇。当时奥地利积极向巴尔干扩展势力,与沙俄发生严重冲突。1871年,俾斯麦拒绝了与奥国结盟的建议,认为“这足以引起俄法两国缔结反德同盟的危险”。在1878年柏林会议上,俄国把受挫原因归咎于俾斯麦,会后,俄国沙皇明确地向德国发出警告。俾斯麦认为:“如果我们把奥地利人搞定的话,那俄国人就要来拜访我们了。”在俾斯麦的大力推动下,德奥于1879年10月订立同盟。与此同时,俾斯麦强调必须和俄国保持睦邻关系,因为德国不能确实地保证它所选定的联盟不会翻车,1887年,他又与俄国签订了《再保险条约》。

——摘编自《俾斯麦传——铁血首相一世枭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奥同盟建立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外交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德国建立德奥同盟的意图。
2019-07-11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材料   美国共和党反对派早在19世纪就使美国走上了全球竞争与对外扩张的道路,他们急切地希望扩大美国的势力范围,因此他们一直批评威尔逊政府的软弱。威尔逊尽力消除他们的这种疑虑,但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如果英法两国失败,其国内经济必然崩溃,这势必会影响到美国的利益,对美国国内原本已经萧条的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对威尔逊而言,战争是让其成为国际秩序救世主的绝佳机会,同时也可以让美国加速崛起成为国际主导者。为了实现野心,他必须让美国加入战争,而且要求一旦实现停战,他必须在谈判桌上占有一席之地。最终,美国脱下了保持中立的虚假外衣,加入战争之中,在最恰当的时机,军事增援英法从而破坏德国的军事地位。

——摘编自【美】保罗.艾特伍德《美国战争史(1775~2010)战争如何塑造美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加一战对战争形势及美国产生的影响。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