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18年1月,一种流感从美国爆发,随美军进入欧洲并波及亚洲和北非国家。到7月病毒发生变异,流感瘟疫在全球各地几乎同时爆发,死亡人数远超战争,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之一。这反映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历史合力论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阶级斗争学说
2 . 到1914年,美国和德国在若干领域内的生产都超过了英国,不过对于英国人来说,德国的挑战更为严重。英之间的竞争只不过是19世纪最后几十年国际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方面。材料反映了
A.一战爆发的经济根源B.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C.自由贸易政策被抛弃D.经济危机即将到来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资本主义大国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交战方均以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为最终目标。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长期阵地战的僵局摧毁了他们速战速决的侥幸心理,长期消耗的总体战又将各国的全部国力及其殖民帝国也卷入其中,使整个社会基础受到了空前重创。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全世界饱受战乱之苦的普通大众对和平社会有强烈的期待,导致世界和平运动大大发展。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都认为“欧洲协调”已崩溃,应建立一个国际常设组织来防止战争爆发。正如华尔脱斯所说:“各国必须找出某种办法来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种事发生。这就是促使国际联盟成立的有效的原动力和动机。”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和平运动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和平运动发展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民主化和民族主义思潮逐渐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潮流。德意志第二帝国由于政治体制设计的原因,通过舆论影响政治成为了民众的首选。威廉二世每次在外交、殖民、军备方面有所建树,都要指挥各大报纸连篇累牍地宣传,使得德国普通民众对于殖民扩张和民族主义有着越来越高的期待。无论是德国的军队、国会、商人、知识分子还是普通民众,都对扩张和战争表现出强烈的渴望,对德国“世界政策”的出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截止1915年底,德国让会上流传的鼓吹战争、歌颂战争的散文超过235册,战争诗达150万首,战争文学达8000册。

——据沈志昂(国内舆论与德国世界政策》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扩张”舆论迅速鼎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扩张”舆论迅速鼎沸的后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78年,德国宰相俾斯麦偏袒奥匈帝国和英国,使沙俄失去了战胜土耳其所获得的权益。随后德国借口检疫禁止俄国牲畜入口,使德俄关系迅速恶化。在巴尔干地区,俄奥冲突不断。一年后,德奥缔结《同盟条约》:“双方承诺在任何一方被______攻击时,另一方会相助;如果攻击者是另一个欧洲国家,另一方则慷慨地保证中立。”该条约中“______”处应填入的国家为
A.英国B.法国C.俄国D.意大利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期间,为维持战争所需,法国和英国政府都组织输入了中国工人,他们被称为“一战华工”。约14万名华工被招募至西线战场工作。19178月中国向德国宣战后,在法华工开始在前线,挖掘尸体以便于日后把他们埋入军人公墓;他们还向前线运送弹药。甚至有些人就留在了法国兵和英国兵的战壕中修缮掩体,维护机枪阵地。1918年期间,华工们负责挖掘英国士兵的战壕,掩埋尸体,建造飞机场。战争结束时,约有300名华工献出了生命。当时法国社会党人马里尤斯穆泰注意到:“华工的这种参与是非常珍贵的。数以千计的中国人,在我们的工厂中工作,使得我们可以在军队中雇佣同样数量的法国工人。”此后中国得以列席巴黎和会及在华盛顿会议上收回部分利权,某种意义上不能不承认,是因为华工参战。

——摘编自多米尼克马亚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的中国劳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华工在西线战场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一战华工。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6年,索姆河战役中,双方死伤人数高达120万人。因此,英国要求所有白人不可用做后勤劳工,于是英法被迫使用有色人种劳工加入军需后勤的,列。1916年,中国与英法分别签署了招工合同。1917118日,英军第一艘劳工船从威海卫起航。此时计划的航线有两条:一是经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到达马赛;二是经印度洋、好望角、西非、直布罗陀到英国德文港、马赛。1917217日,载有中国劳工的法国客船阿多斯号在地中海马耳他附近海域被德军鱼雷击沉,船上的543名中国劳工遇难。同时,德国海军的袭击也开始从地中海延展到了印度洋,这促使英国改变原来的运输劳工航线,启用太平洋一加拿大一大西洋线路。加拿大政府迅速回应,同意用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承运中国劳工。在整个运输的过程中,德国的鱼雷潜艇未侵入太平洋航线,加拿大全境也是和平的,1917年德军的鱼雷潜艇也全年没有在大西洋加拿大海城出现。一战中,14万中国劳工赴协约国战场做后勤保障工作,其中由太平洋一加拿大一大西洋航线运送的,占运输总数的89%。

——据石晓宁(一战中国劳工过境加拿大过程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期间华工参战的主要原因及其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改用太平洋一加拿大一大西洋航线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作家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刀锋》,首次出版于1944年。小说通过两个中心人物的对比,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短长进行对照,深刻地反映了世界史的重大历史现象。其梗概如下:

拉里的飞行员好友在一战的某次战斗中,因为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既然世间有善,为何恶亦相生?”从此他开始了令人匪夷所思的转变。一战后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人们都处于发财致富的时代浪潮中,拉里却难以置身其间。他甚至解除了与恋人伊莎贝尔的婚约,之后周游世界。在印度,他从《奥义书》踏上了心灵自我完善之路。艾略特是另一中心人物,他靠权谋手腕,削尖脑袋钻入上流社会,成功躲过了美国股市崩盘,甚至大赚了一笔,还与贵族名门攀上关系,狠狠地过了一把贵族瘾。


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4年8月一战爆发,一战是帝国主义两大阵营之间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北洋政府从战事一开始,就表现出参战的积极性和热情,协约国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一度阻止中国派兵出战。政治精英梁士诒、顾维钧等人力主政府出兵参战,强调参战可以使英法等西方列强重视中国的存在,真正促使中国加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

1916年夏,随着欧洲战事的升级,特别是交战双方期待毕其功于一役的索姆河战役的打响,英法政府开始转变态度,希望中国政府给予帮助。但由于老牌殖民帝国的心态作祟,他们要求中国采取变通之道,派遣大批劳工赴欧洲协助协约国,主要从事战勤及后方保障工作。战争期间,英法大约在华招募了15万劳工,俄罗斯也在华北招募了五万人。赴欧洲西线的华工,近10万人被分配到英国,四万人被分配到法国,还有一万人被派给后来参战的美军。许多华工为英国航空兵服务,还有的在军火库工作,一战期间的坦克是尖端武器。一开始英国国防部不允许外国人接近英国军队的坦克。结果后来发现,华工修理坦克比英国工人还要快,所以有三个华工团专门为英军修理坦克。当获悉列强达成不平等的《凡尔赛和约》后,华工派代表致书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征祥,并置一手枪于内,宣示“苟签字承诺日本之要求,请即以此枪自裁,否则吾辈必置尔于死地”。多数华工在战火中幸存下来,在战后于1919年秋相继被遣返回国。

——徐国琦《大战争与大觉悟——中国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以工代兵”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以工代兵”参战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