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8 道试题
1 . 下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漫画家所作的漫画《生日好,陛下》。画面中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在凡尔赛宫镜厅,举杯向1914年6月28日刺杀斐迪南大公的普林西普的雕像致意:“向你致敬,向你致谢!”作者借这幅画
A.讽刺英法美是战争的受益者B.抨击普林西普行为的愚昧
C.表明协约国实力大于同盟国D.暗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2 . 下面为1914-1916年美国同一战中协约国、同盟国的贸易额统计表。由表格可以推断出
时间同协约国贸易额(亿美元)增长指数(以1914年为100)同同盟国贸易额(亿美元)增长指数(以1914年为100)
1914年8.25100.01.69100.0
1915年19.92241.00.127.0
1916年32.14389.70.010.68
A.美国利用中立国地位大发战争财B.美国与同盟国矛盾逐步激化
C.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联系更紧密D.协约国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2022-05-07更新 | 493次组卷 | 8卷引用: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纲要下-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3 . 图1、图2所示分别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美两国征兵海报宣传语“加入你祖国(英国)的军队”“我要你为国家入伍”。两国征兵参战的共同目的是
A.转嫁国内经济危机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参与争夺世界霸权D.维护世界和平民主
2022-04-26更新 | 387次组卷 | 8卷引用: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4 . 对下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所示三个帝国在战争后都最终垮台
B.主要反映欧洲战场东线的交战形势
C.战后该地区波兰获得独立
D.交战双方战后都被迫在战败的和约上签字
2022-04-1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后案)
5 .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一书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削弱欧洲殖民国家力量的同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觉醒。下列史实能为此提供依据的是
①巴西人民摆脱葡萄牙统治获得了独立②甘地领导印度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③扎格鲁尔领导埃及人民进行反英斗争④巴拿马人民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2-04-13更新 | 38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名题荟萃)-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6 . 位于比利时的华工雕塑上铭刻着这样的文字:公元1917年,一战惨烈,人力急缺,14万华工抵欧,解协约国后勤之燃眉。是年1月15日夜,德军轰炸布思本村华工营地,13名华工牺性。值此惨案百年之际,特建华工群雕塑,以铭记今日和平之不易,告慰死于欧洲战场之数千华工,华工入欧(       
A.迫使列强放弃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基本上解决了欧洲劳动力问题
C.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贡献D.显示了欧中人民之间友好情谊
2022-04-09更新 | 758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7 . 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
B.借此与双方进行贸易,扩充美国的实力
C.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
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17年各国工人罢工此起彼伏,法国罢工人数增至29万,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口号;俄国3万人罢工,要求政治变革,被称为“二月革命”,1918年1月全德工人实行总罢工,要求增加粮食定量、建立民主政府等。材料表明
A.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B.国际工人运动走向联合
C.参战国的国内矛盾激化D.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9 . “此战是一场消耗战。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坦克作为陆战之王初次登上战争舞台,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在这次战役中,协约国军以损失61.5万人的代价,夺占德军240平方公里的阵地”。这次战役
A.牵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B.标志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C.导致德军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D.是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在衰退吗?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18731883189319031913
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40404143
生铁产量(千吨)667186667089907810425
粗钢产量(千吨)5822040299751157787
煤炭产量(百万吨)130166167234292

材料二   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1317世纪,坎布里亚一直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进行生产。1780年代以后,坎布里亚使用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进行生产的工厂越来越多,19世纪中期,它的纺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由于较少使用蒸汽动力,约自1870年代起,在内外的激烈竞争下,坎布里亚的坊织业逐渐走向衰弱,到20世纪初已全面没落。

——【英】约翰·马歇尔《坎布里亚工业化的阶段》

材料三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
(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2-03-01更新 | 402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18选修内容-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