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奥地利和德国都是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国家。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两国出于不同的目的,都有合并的意向,然而《凡尔赛和约》明确规定严禁德奥合并。1933年纳粹党夺取政权后,鉴于奥地利重要的战略地位,希特勒开始重视德奥合并的事宜。1936年3月,德国重新占领莱茵非军事区,但却未受到英、法的干涉,奥地利新任总理许士尼格只得尽力避免德国的干涉,容忍现状。1936年7月11日,在德奥签署的一份公报中,德国政府表示:承认奥地利联邦的全部主权;双方互不干涉内政,包括奥地利民族问题在内;奥地利承认自己是一个德意志国家。1938年2月12日,希特勒要求奥地利政府完全听命于德国,否则要进军维也纳。奥地利向英、法求助未果,13日,德奥签署《关于奥地利和德国重新统一法》,奥地利正式成为德国的东方省。吞并奥地利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和战略地位,希特勒得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实现他的侵略和战争计划。

——摘编自高雅洁《1938年奥地利不抵抗德国原因微探》


(1)根据材料,归纳德国试图吞并奥地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吞并奥地利的影响。
2022-05-21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管“协约国”帝国主义者或德国的谢德曼之流、奥地利的伦纳之流这类资本主义的奴才颁布何种禁令,玩弄何种卑鄙手腕,都不能阻碍全世界工人阶级听到关于这个国际的消息并同情这个国际。这种环境是由劳动群众中间的苏维埃运动造成的,苏维埃运动已发展成为真正的国际运动了。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实际上是在1918年创立的,那时,由于多年来特别是战争期间同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作了斗争,许多国家都已成立了共产党。第三国际是19193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成立的。

——摘编自列宁《第三国际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摘自张泽宇《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来龙去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国际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4年至1934年苏联向共产国际提供经费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4年夏,一战爆发,几乎将整个世界文明都卷入其中,战争给所有参战国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经济遭受巨大的打击。战争也直接影响到了众多国家的兴衰,改变了国际格局和文明的进程。远在亚洲东部的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并间接推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进入崭新的一页。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初期1914
6月,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索
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宜成,德俄法日投入战争,一战爆发
8月,东普鲁士战役,迫使德国东西两线作战
9月,马恩河战役,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1915
双方重点在东线,德国计划落空
转折1916
2月,凡尔登战役,一战的转折点,德使用毒气弹
5月,日德兰海战,一战最大海战,英仍掌握制海权
6月,索姆河战役,一战最大规模战役,英首次使用坦克
后期1917
4月,美国宣布对德国作战
8月,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宜战
11月,俄属爆发十月革命,加速一战结束
1918
3月,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宣布退出一战
9月底10月初,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兴登堡防线”,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11月,德属柏林工人起义,威康二世宣布退位
1111日,德国投降,一战结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影响了众多国家兴衰,改变了国际格局和文明的进程”进行合理解释。

4 . 材料   191412月,在德国国会要求增加军费的投票中,著名社会民主党左派议员卡尔·李卜克内西在700多名议员中投下了唯一一张反对票,成为有名的“李卜克内西一票”。191541日,柏林爆发反战示威。428日,国际妇女联合会在海牙正式成立,大会通过20项决议,要求“立即实现永久性的和平”、在学校进行“和平枚育”。1916723日,英国妇女在新成立的“妇女和平十字军”的领导下,在格拉斯哥举行了第一次反战示威。大战爆发后,尚未参战的美国也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各种和平组织纷纷向国会递交请愿书,要求和平,反对卷入欧洲战争。美国驻英国大使沃尔特,Hl·佩奇在给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的信中写道:“感谢上帝赐予我们许多东西——首先是大西洋。”即使在191557日英国豪华邮轮"卢西塔尼亚号”被德国潜艇击沉,包括128名美国人在内的1198名乘客死亡的重大事件发生后,美国民众也只是要求总统表达举国一致的道义上的愤慨,而很少有人希望进行战争。美国民众的反战情绪是美国在战争开始后实行中立政策的原因之一。威尔逊则迎合大多数美国人的心态,在1916年的大选中,以“他未使我们卷入战争”的口号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欧美国家出现和平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欧美国家和平运动带来的影响。
2022-05-13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8月,威廉二世宣称:“当国家投入战争时,一切政党应该停止争吵,我们大家都是兄弟。”德国报摊上出现了印有口号的明信片,例如“一枪干掉一个俄国佬!”“一脚踩死一个英国佬!”等。德国在战争初期的胜利,使大多数德国人相信,在同年圣诞节前战争就会结束。1915年,德军进攻重点转向东线。由于未能消灭俄军主力,1916年德军进攻的重点放在西线。221日,发生凡尔登战役,历时七个月。7月,英法军发动索姆河战役,历时五个月。从531日到61日,英国在北海同德国进行大规模海战,制海权仍由英国控制。19172月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标志着德国的战争危机。经济困难,人民生活穷苦,陆海军士兵对军官们的特权怀有敌意,有组织的工人也开始反对继续战争。由此看,德国是不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

——摘编自丁建弘著《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是不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民主化和民族主义思潮逐渐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潮流。德意志第二帝国由于政治体制设计的原因,通过舆论影响政治成为了民众的首选。威廉二世每次在外交、殖民、军备方面有所建树,都要指挥各大报纸连篇累牍地宣传,使得德国普通民众对于殖民扩张和民族主义有着越来越高的期待。无论是德国的军队、国会、商人、知识分子还是普通民众,都对扩张和战争表现出强烈的渴望,对德国“世界政策”的出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截止1915年底,德国让会上流传的鼓吹战争、歌颂战争的散文超过235册,战争诗达150万首,战争文学达8000册。

——据沈志昂(国内舆论与德国世界政策》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扩张”舆论迅速鼎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扩张”舆论迅速鼎沸的后果。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均出现人力资源不足、兵源短缺的现象,英法开始大规模招募外国劳工。中国北洋政府以“以工代兵’的形式,派出约十四万劳工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了战争,意在从德国人手里夺回青岛,更希望为中国在战后和会上赢得一席之地,在国际事务中分得一杯羹。驻法三年期间,华工们在战场上从事挖战壕、掩体以及清扫战场等基础性工作,他们以牺牲约3000人的代价为中国争得了战胜国的地位。蔡元培因此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指出“我们想要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在战争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期间,他们还与中国留学生共三万多人日日游行,包围中国代表团寓所,“如果代表团签字,他们将不择手段,加以制止”。

——摘编自李文彬《一战赴法华工状况及其爱国活动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华工赴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赴法的历史影响。
2022-05-11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崇左、贺州、河池、来宾市2022届高考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84日,英国正式对德国宣战,英国皇家海军随即对德国实行了严密的海上封锁。其中,军事封锁的任务主要由部署在本土的英国大舰队承担,军事封锁的战略目标是切断德国通向大洋的道路,将德国公海舰队封锁在港口及近海内。商业封锁旨在封堵德国的海上贸易,阻止它从海外获取战略原料。除在欧洲海域实行严密的海上封锁外,英国还派出分舰队游弋于世界各大海域,对德国商船实行驱逐或扣留,力图将德国逐出世界贸易体系。战争前期,德国公海舰队始终无法冲出北海封锁圈,德国进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如德国粮食进口由1916年平均每月的20063吨下降到1918年上半年的989吨。日德兰海战后,英国对海洋的控制显著增强,海上封锁体系更加严密。1918113日德国基尔港水兵哗变。

——摘编自胡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国海军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英国海上封锁战略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英国海上封锁战略的影响。
2022-05-0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冲刺试卷
9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避免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德国有必要先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一个方向的敌人,然后再解决另一个方向的敌人。1905年制定的史里芬计划把战争爆发以后德国打击的重心首先集中于西线,力争在4—6个星期之内打败法国,然后再把力量集中到东线,打败俄国。从1870年普法战争普军迅速打败法军的历史来看,史里芬计划是有足够信心的,以为对法国的战争是一场“轻轻松松一上午的战斗”。之所以会有如此错误的判断,是因为对工业化时代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一场持久消耗战的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当时欧洲的军界和政界“很少有人相信一次大战能持续一年而国家的政治和财政却保持不崩溃,更难有人相信一次大的冲突和战斗会持续两年”。事实证明,1914年不是1870年,各方面的形势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持久的消耗战。

——摘编自熊伟民《传统与突破: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战争指导》


(1)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场持久消耗战的原因。
(2)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场持久消耗战的影响。
2022-05-0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衡水金卷新高考广东压轴卷】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大战的头几年,美国采取中立政策。由于英国海军的封锁,美国在经济上与同盟国的联系中断,而成为供给协约国军火、军用物资和粮食的巨大基地,一跃成为欧洲的债权国。随着德奥集团在军事上的进展,美国参战的舆论逐渐强烈。1917年1月,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中立国利益。3月,美国驻伦敦大使佩齐给总统威尔逊的电报中说∶"很可能唯一可以保护我们目前的优越的贸易地位并防止恐慌的办法,就是对德宣战。"4月,美国向德国宣战。之后,有中国、巴西、泰国、利比里亚、古巴、巴拿马、沙特阿拉伯、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等国参加了协约国阵营。参战不久,美国的海军潜水艇、鱼雷舰、驱逐舰大批开到英国海面参加反对德国的潜艇战,并逐步派出陆军200万人到法国。美国对协约国集团大大增加了其财政贷款和军火供应。参战前,美国对协约国集团贷款总额只有27亿美元,到大战结束时,总额达94.06亿美元。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中立及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参战给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
2022-05-06更新 | 13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许平汝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押题信息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