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5 道试题
1 . 英国在衰退吗?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

18731883189319031913
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40404143
生铁产量(千吨)667186667089907810425
粗钢产量(千吨)5822040299751157787
煤炭产量(百万吨)130166167234292

——据【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等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2)材料二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2-05-31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2届高三保温卷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现代化战争,战争的胜败不仅取决于战争本身,更取决于经济后盾及人カ资源。特别是当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所考验的就不仅仅是前线的战士,后方的生产能力和交通状况能否为前线提供有力的后备保障,也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 1916年体现得尤其明显。到 1916 年之时一战已经进行了近两年,大批青壮年开赴前线,协约国后方生产劳动力严重匮乏,而战争还不知道何时结束,这让协约国方面深感压力。法国在大战发生前就已经人工匮乏,此时情形更为严重。英国昔日的傲慢态度也为绝望的情绪所代替,索姆河战役给英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仅在 7 月份,也就是索姆河战役的第一个月,英军伤亡或失踪的人数竟达 18.7 万之多。可以说,此时能否获得新的人力资源成为协约国对同盟国战争胜负与否的关键。

——摘编自吴琼《一战华工: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驱》等


(1)概括英、法在中国招募大批华工的背景。
(2)简要说明一战华工的贡献。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得更多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展开激烈争夺,形成错综复杂的矛盾。19世纪末,随着英国经济优势逐步丧失,调整原有的“光辉孤立”和不结盟政策,寻求新的平衡。1901年英德同盟之议破裂,两国早先由于海外贸易、殖民地和海军竞争形成的种种矛盾至此更为发展。英国开始把德国作为最危险的对手,逐渐调整战略部署:在远东与日本结成同盟,以阻止沙俄在远东的扩张;在欧洲开始与法国接近,以期共同对付德国。当时,德国操纵三国同盟称霸欧陆的态势明显。历史演变的结果是英法俄三国协约的建立,欧洲形成以英德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摘编自陈欣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英德矛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带来的影响。
2022-05-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材料   过去十二年来(19141926年),关于这次大战的起因问题,可以说是经过了三个阶段,而每一阶段多少都是由于当时所能获得的资料而决定的……起先,在大战期间,许多论者企图把这次滔天大“罪”归“罪”于少数几个人,主要是德皇,大日耳曼主义者以及奥国和德国的军国主义者。然后,根据1919年开始起陆续公布的一些比较完整的文件,协约国方面认为德国及其盟国应负战争全责的理论,就显然不能成立了。那些竭力主张“修订”凡尔赛和约的论者,又走向另一极端,把战祸归咎于协约国的领袖们……最后,等到大家逐渐认清所有列强多少都负有责任,并更加注意大战的远因之后,头脑比较清醒和有历史头脑的人,才不再接受那种某某人为战争罪魁的简单说法了。他们转向一种比较正确的解说,认为这次战争乃是由于缔结同盟、军备竞赛,以及秘密外交等国际间的无政府制度所造成的。

——摘编自【美国】悉德尼·布拉德肖·费伊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的看法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所有列强多少都负有责任”的原因。
2022-05-2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广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当前实现持久和平应该关注的问题。
6 . 20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1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可是,随着大战持续进行,这项叫做孤立主义的政策却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其实,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

——引自[美]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

材料二: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霍布斯鲍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一战结束后“20世纪历史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

材料三: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间国别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欧洲列强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英国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法国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德国完全停止出口

……取消德国在中国、埃及、利比里亚、暹罗、摩洛哥、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特权,但将它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和利益转让给日本。

——《凡尔赛和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四: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2022-05-26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一战”以来,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可是,随着大战持续进行,这项叫做孤立主义的政策却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其实,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

——引自【美】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等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
2022-05-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40 一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浙江专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的合纵连横更趋白热化,联合、遏制、威逼、妥协,外交上的阴谋、阳谋迭出。围绕着巴尔干地区以及海外殖民的争夺,逐渐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两大阵营的对峙、博弈暗含了各种矛盾与相互仇恨,其中令法兰西上下彻骨痛恨的,就是踩着法国迈向欧洲大国之巅的近邻德意志。虽然在1905年和1911年两次摩洛哥危机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都从德皇威廉二世那里占了些便宜,但对法国而言,这只是复仇的序曲罢了。19146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使老皇帝约瑟夫一世悲痛欲绝。奥匈帝国立即向自己窥视已久的塞尔维亚宣战,俄国、德国先后加入,法国也找到了报仇的良机。马恩河激战,法国由败转胜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信心,而德国则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1916年,西线又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极其惨重。

——摘编自吴广伦等《老漫画中的法国史》

材料二   “一战”后,德意志、奥匈、沙皇俄国、土耳其帝国全部消失;欧洲很多工业区都遭到破坏,而美国工业却得到了大发展;欧洲列强的厮斗破坏了其原本树立起来的统治有色人种的形象。殖民地居民在参战后,不再对殖民者恭顺谦卑了…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在欧洲乃至殖民地广为流传。列宁的思想被更多的欧洲人接受。1919年,孙中山宣布:“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中的唯一的伙伴和兄弟就是苏俄工农红军。”

——摘编自乔公玄重《每天读一点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及中国的影响。
2022·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丧失了长期保持的海上霸权,也失去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20年代英国经济长期停滞不前,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又给它以沉重打击。1933年以后,英国经济开始复苏。1934年英国开始重整军备的时候,也正是英国经济摆脱危机走向好转的时候。面对德国的威胁,英国政府虽然不得不扩充军备,但它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从复苏走向繁荣,如何加强英国资本主义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英国资产阶级已经没落了,它根本不敢抱有战胜德国的奢望,甚至对英德战争的可能后果忧心忡忡,因此只想取得英德和解,以便大做生意,并保住既得利益。……19361114日,张伯伦在一封家信中表示:“我不认为战争已迫在眉睫。我相信,通过运用小心谨慎的外交活动,我们可以防止战争,也许可以无限期地防止”。英国政府自觉软弱,又不肯大规模地扩军,便企图通过绥靖外交,弥补国防力量的不足。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推行绥靖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
2022-05-22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河北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71月,德国在西线的兵力对比上处于劣势,不得不实施防御的计划。在海上,日德兰海战证明,德国公海舰队无力与英国大舰队进行较量,英国保持着远距离封锁的压倒性优势。大规模潜艇作战的计划成为唯一的选择,当时德国的一些高级将领一直主张实行无限制的潜艇战,德皇威廉二世在御前会议上最终认可了该建议,下令从21日起,全面开始无限制潜艇战。无限制潜艇战开始后,德军潜艇肆无忌惮地袭击所有船只,无论这些船只悬挂的是什么样的旗帜。德国潜艇共击沉协约国商船2566艘,其注册总吨位为573万吨,其中英国商船占五分之三。由于出口至英国、比利时、荷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俄国必须经过最危险的北海,因此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量从19171月份占出口总量的50.9%下降到2月份的占43.2%,许多交战国和中立国的商船也不愿冒险运输美国的货物。对于注重经济效益的美国来说,自然无法承担这样的亏损,美国被迫参与到对德国的作战之中。

——摘编自[英]约翰·基根《一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的影响。
2022-05-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