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5 道试题
1 .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议会中心主义”宪政制度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先发达的国家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两部法案成为构成英国君主立宪制大厦的两块基石,成为英国内阁制的滥觞,使司法权最终从行政权分离出来。这样,英国确立了国会至上的原则,原来独揽国家主权的国王手中只剩下了纯粹的行政权,而且这种权力也越来越多地转交给日益完备的内阁。可见,光荣革命以后的英国君主制已经获得了崭新的阶级内容。

——赵士国等《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异议》

材料二   英国就人口来说,与亚洲巨人相比是渺小的。1800年英国只有不到900万人口。但这是自1731530万人的惊人增长。英国有着无可比拟的未开发地下资源,弥补了人力资源的不足。18世纪西欧煤炭生产剧增,优质煤的最大供应者是英国。17世纪晚期,英国煤炭产量不足三百万吨。1800年则达到了一千四百万吨。部分增长的原因是因为蒸汽泵。它使煤矿工人挖得更深。随之,蒸汽泵促使人们思考蒸汽推动技术的更广泛运用。而且英国在开发大西洋方面也是一个极为成功的范例,英国牢牢的控制住大西洋两岸的殖民地经济,贸易养肥了英国船主和商人。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剩余的农产品喂饱了英格兰和苏格兰,西印度群岛的某些利润用于英国农业改良或投资与道路运翰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

——(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英国和德国陷入了工业竞争之中。到1914年,美国和德国在若干领域内的生产都超过了英国。不过对于英国人来说,德国的挑战更为严重。同德国的工业竞争,促使国际政治联盟在19世纪末做重新调整。英德之间的竞争只不过是19世纪最后几十年国际竞争最激烈的一个方面。随着各国致力于工业化事宜,他们找市场的努力就导致国家之间直接对立。竞争的一个结果是自由贸易的信条被除英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抛弃了。

——编自爱德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构成“英国君主立宪制大厦基石”的两部法案,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权结构上简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并用一句话概况概括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帝国崛起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英国“重新调整后”参加了哪个军事同盟,英国所在的军事同盟主要成员国还有哪些?这种“国家之间直接对立”导致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2022-04-3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知临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1918年生活费指数和实际工资指数分别为1914年的174.3%和92.3%。农村分化十分严重,特大地主增加42%。1917年的大米产量比1916年下降6.6%,但城市人口比战前增加了20%。奸商进一步囤积居奇,哄抬米价。群众无法压抑的愤懣终被政府出兵西伯利亚的告示所触发,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米骚动事件。1918723日,富山县妇女自发发动了阻止将大米运往外地的斗争,揭开了米骚动事件的序幕。整个骚动历时2个多月,波及全国2/3地区。斗争矛头不仅对准奸商豪富,而且指向天皇和统治阶级,提出了打倒寺内内阁的口号。米骚动事件被镇压后,工农革命斗争继续高涨。1921年各种马克思主义小组在全国陆续成立。19224月还建立了日本第一个全国性农会——“日本农民组合”。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米骚动事件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米骚动事件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2022-04-30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大量男子参军后,女性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和家庭支柱。妇女对于援助男性作战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爱国热情。她们成为各行各业的生产者,甚至还加入军队,积极参与战时服务并加入志愿性组织,以各种身份间接参与到战争中。伍尔维奇军工厂,在战前几乎没有女性雇员,而191712月达到24.719人。《蓓而美街报》对英国妇女进行了赞颂,“当她们几乎经受住了像战壕中的男性一样如血与火的考验后,人们不应该再忽视她们所做出的贡献。”战争期间,由于人口的流动,政府必须找到选民人数减少的解决方案。19182月,60030岁以上的英国妇女获得了选举权。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后,女性对自身的认识也更加深刻,战时的表现也引发了女性对自身能力和作用的重新定位。

——摘编自晋睿婷《战争改变女性——两次世界大战与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期间英国妇女地位提高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英国妇女地位提高的原因。
2022-04-30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高三4月全过程纵向评价历史试题
4 . 工业革命引发社会阶级关系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机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一切领域……社会面貌变化之大,可谓天翻地覆,令人眼花缭乱。……当然,工业文明实现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它还带来人类在民族、国家、社会关系以及精神和思想领域的全方位巨变。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在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统治下的“恶性循环”的社会。利己主义支配着所有的人,以致整个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都把自私自利作为一切打算的基础,因而在文明制度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对立的,每个人都以损人利己为能事,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文明社会的一切罪行和灾难的直接渊源和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的商业制度。……傅立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建立在公平正义基础上的和谐制度,这一制度是以情欲引力、均衡分配、阶级融合为其要素的。

——摘自徐觉哉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观

材料三   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这种不平衡加强了,这主要表现为一些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往往以跳跃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与帝国主义各国实际力量的这种新变化情况相反,各帝国主义国家所占有的殖民地、市场和势力范围,却是按照旧的力量划分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关系上的分化、改组和重新组合,结果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

——摘自刘明翰 海恩忠《世界史简编》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棉纺织业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机器”,从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变化的角度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傅立叶的主要主张并分析其设想之所以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不平衡”的含义,简要分析欧洲“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材料一   以下为1919628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条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复承认奥国之独立如非经国际联盟行政院之许可,不得变易。

第八十一条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该国包括喀尔巴阡山脉以南的罗塞尼亚自治领土……

第八十七条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

材料二   以下为19371119日希特勒与英国枢密院长哈利法克斯谈话的部分内容:

所有其余一切问题,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关系于大概迟早定会发生的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指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言。

——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1分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体系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原则是什么?以此原则是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体系在民族问题上的历史影响。
6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4年8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当天的英国《每日邮报》用了“德国人的侵略”“城镇被摧毁”等词句来描述战争。1915年5月12日,英国发布了《呈交委员会的关于德国人暴行的证据和档案》的报告,简称《布赖斯报告》。该报告被译成30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布赖斯报告》主要由几百份证人证言组成,叙述了德军在比利时“随意屠杀平民”“肆意烧毁房屋”“以平民做人体盾牌”“屠杀伤员和俘虏”等劣行。《布赖斯报告》激发了英国民众的战争意志,同时扩大和加深了美国社会的反德情绪。报告还声称“(证人的名字和证词)原件由英国内政部保管”。然而,战后人们并未发现这些“原件”。英国宣传机构还对德皇威廉二世在不同时期的好战言论加以搜集、整理,集中宣传,并抨击其野心勃勃。英国自由党议员曾哀叹:“宣战之后,真相第一个受伤”。

——摘编自刘英奇《我们为什么对德宣战--战期间英国反德宣传策略分析》等


(1)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反德宣传的内容。
(2)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反德宣传对自身的影响。
2022-04-21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巴尔干半岛以其联结欧亚大陆和扼制两河六海而成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主义进一步高涨,塞尔维亚人创导“大塞尔维亚主义”,希望将塞尔维亚血统的各个民族统一起来。沙皇俄国也企图进入这一地区,在“泛斯拉夫主义”的旗号下支持“大塞尔维亚主义”。奥斯曼帝国也试图“重返欧洲”。奥匈帝国对此极为恐惧和仇视,于1908107日单方面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挑起了波斯尼亚危机。巴尔干地区成了欧洲的“火药桶”。塞尔维亚政府闻讯立即进行战争动员,并得到沙俄的暗中支持。但是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态度强硬,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它无条件承认“吞并”,解除动员。塞尔维亚政府在俄国的劝告下被迫屈服。1912年,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结成反对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巴尔干同盟”,10月,同盟四国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引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2022-04-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8 . 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材料三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
2022-04-17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07 纵横比较型非选择题-备战2022高考历史热考题型解读
9 . 三场战争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清末民初发生的三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材料一   战争对谭嗣同来说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灾难,更是他个人思想的转折点。他因此对西方文化认识完全改观。……他也不再认为圣人之道是中国独有并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而是承认了西方的伦常也反映了圣人之道。……而1896年成书的《仁学》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谭嗣同强烈的批判思想和抗议精神。

——李玥《从保守到激进——论XX战争后谭嗣同政治思想的转变》

材料二   当初次之失败也(指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三   根据江西的一则新闻报道,“近日发生一种谣言,谓吾国受欧洲奥塞战争之影响,银行团业已停止借款,前借之款亦在索还,吾国金融将来必有恐慌,九江国民银行归于倒闭云云。此种谣言一起,人民不知所措。日昨竟有数十人各持钞票,向九江民国银行纷纷兑换,道路为塞”。

——《欧战影响于各省》,《申报》1914816

材料四   据史料记载,19121919年,全国共设厂472个,资本额高达9478万元,平均每年设厂59个,几年时间民族工业的资本总额就超过过去的50倍。尤其是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迅猛发展,18951919年,全国共有纱厂18家,平均每年设厂1.1家。19141918年间,共设厂50家,平均每年5.5家,设厂数量为过去十几年的2.8倍。面粉厂由1911年的2家增加到1915年的46家。

——高思超《有关中国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分析》

材料五

1915.1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要求1917中国向德、奥宣战,并派十几万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
1915.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9.5.4五四运动,由北京开始,迅速向全国发展,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915.10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1919.5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以上材料中的历史事件主要与哪三场战争有关联?
(2)根据后三段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三场战争对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2-04-16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最终,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列强之前的矛盾,在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欧战爆发。此时,欧洲各国人民情绪高涨,他们认为这是自己的国家展现实力的一次机会,前线战士们的浴血奋战会为自己民族赢得一个更光辉的未来,当然,没人认为战争会影响自身,40年的和平麻痹了所有人。德国人认为战争会在圣诞节前结束,大多数国家的人民也这样认为,他们都相信自己的国家会在几个月内取得胜利。……“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支配世界革命的记忆,已不复是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渗透它的文化,已不再是1914年前所了解的那种资产阶级文化。当时完全掌握世界经济、思想和军事主力的大陆,如今已不再是世界经济、思想和军事的主力,不管是一般的历史或特殊的资本主义历史,都不曾在1914年告终,不过世界的极大部分,都已经通过革命进入一个基本上不同类型的经济形势。”自1914年以后,世界果真变得与以往完全不同、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1)根据材料,分析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战的影响。
2022-04-16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