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一般是由两个以上跨越国界的政府、社团或个人基于共同的目标和特定的利益而建立的各种组织。国际组织机构则是确保国际组织有效运行的行政管理机构,国际组织机构的落户意味着国际会议、国际活动和国际交往的增加。

材料一   


1   19182017年国际组织数量时序演化特征

材料二   A.19181945B.19461991


2   19181991年新成立国际组织机构地理位置的空间演化

——以上材料均据侯纯光杜德斌《百年来国际组织机构地理位置的时空演化:集聚模式与影响因素》


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初以来新成立国际组织时空演进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022-06-2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本国首都东柏林与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除了两国上层彼此不接触、不来往之外,民间接触也十分困难。“柏林墙”只有七个过境站,实际上阻断了东、西柏林及西柏林与民主德国其他地区的一切交通联系,使两国骨肉同胞相互不能正常往来,人口200多万的西柏林变成了一座“孤岛”。西柏林与联邦德国之间的联系也仅仅只借助于三条空中走廊、四条公路、四条铁路和三条水路……不少民主德国公民出于各种原因,冒着生命危险非法翻越“柏林墙”,逃到西柏林和联邦德国,逃亡流血事件经常发生。

——摘编自吴友法《“柏林墙”与德国的分裂和统一》

材料三   1989年东欧剧变为德国统一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美英法苏原占领国持有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反对德国统一;法国提出有条件支持德国国家统一,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使统一后的德国融入欧洲,以此限制德国的强大。同英法不同,美国则支持德国统一,其前提是统一后的德国须承认德波边界现状,继续留在北约;而苏联要求统一后的德国退出北约,成为中立国家。面对美苏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对立立场,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凭着对德国统一历史机遇的责任心,加紧外交谈判,1990年7月在同时任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会晤时,在统一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990年9月12日,美英法苏外长和两德外长签署“4+2”条约,宣布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主权。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两德分裂历史由此结束。

——《德国:由主权统一到内部统一》


(1)指出图1中与德国疆域变化相关的条约名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柏林墙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重新统一的原因和影响。
2020-07-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体系下的欧洲形势图。对图中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罗马尼亚是新诞生的国家B.奥匈帝国分为奥地利和匈牙利两国
C.莱茵河以西不再是德国领土D.意大利的北部国土疆界有明显增加
2019-01-24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B卷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1919—1949年德国疆域变动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①区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四国分区占领
B.《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交出②城市由波兰管理
C.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协议签署于③处
D.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公告发表于④城市附近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德国人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     图二土尔其革命领导人凯末尔

图三五四运动时期的上海街头        图四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甘地


(1)凡尔赛体系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决定了这一体系的不稳定性。图一反映了哪一对矛盾?图二、图三、图四又反映了哪一对矛盾?除了上述矛盾之外,凡尔赛体系还包含着哪些矛盾?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山东问题能够在华盛顿会议期间得到解决的原因。材料二: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大部分时间,英、法、德均是代议制国家。在民主制度原则下,多数民众的一致性心理认识对民主国家的对内及对外政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英法政界人士都心知肚明,选民再也不会容忍1914—1918年那场悲剧重演。因此,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所制定的政策,都设定在这种选民反战的心理上面。这种赢得公众对外交政策支持的需要,不能不使政体本身所具有的理性遭到削弱。

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经过民主政治过程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

——据刘宏松《民主政治、民众心理与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整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德国和英法为例,说明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在民主制度原则“形塑”下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2018-12-2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塘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右图是一副残缺的某国际条约内容示意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开始执行全球扩张政策B.英国:被迫放弃“光荣孤立”政策
C.日本:在太平洋的扩张受到限制D.法国:失去称霸欧洲大陆的机会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霍布斯鲍姆
材料二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一一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材料三   除本盟的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四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护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他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1)分析材料一中“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的表现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一战结束后“20世纪历史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意图。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国联在制止侵略战争方面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2016-12-12更新 | 9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浙江效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4—1916年美国与交战双方的贸易额
年份
同英、法、俄、意的年贸易额(美元)
同德、奥、匈的年贸易额(美元)
1914
824860237
169289775
1915
1991747493
11878153
1916
3214480547
1159653


——高志青《美国的孤立主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中立政策》
材料二          1916—1917年,德奥集团在军事上取得进展,战局对协约国不利时。以摩尔根为首的一批最有势力的资本家要求威尔逊支持美国最大的买主和债户——协约国。他们害怕协约国战败,从而使其巨额贷款付之东流,进而丧失一切实际利益。美国驻英大使佩齐在1917年3月5日给总统威尔逊的电文中说:“很可能唯一可以保护我们目前的优势的贸易地位并防止恐慌的办法,就是对德宣战。”为维护既得经济利益,美国于1917年4月6日宣布对德作战,卷入了战争的漩涡当中。
——王香莲、刘锦涛《试论美国参加一战的经济导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针对当时美国与交战双方的贸易额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何于1917年对德宣战?这对战争结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5-07-10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葫芦岛第一高中高二下期初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