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持续二十年的“英日同盟”一直是日本在亚洲大陆扩张的国际支柱。美国一再敦促英国废除将于19217月满期的“英日同盟”。19205月,华盛顿照会伦敦,如果英日续约,应当保证在中国实行“机会均等的原则”并明确该同盟“不是针对美国的”。日本不愿放弃“英日同盟”,破例派皇太子访英,争取续约。英国犹豫不决,开始主张续约。但是19216月英帝国会议上加拿大总理提出了以英、美、日、中四国协商太平洋问题的方式取代“英日同盟”的主张,伦敦感到德国败北、消亡,英日结盟的依据确已不复存在,美国又极力反对,乃决定把续约问题搁置起来。

——摘编自沈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与日本在华新角逐和日本侵华策略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英日同盟”终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方国家关系的角度评价“英日同盟”。
2021-04-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美欧跨大西洋的国家关系,存在着一种冲突、合作与联盟的多面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在1778年初写给大陆会议的信中呼吁,“有必要立即利用国外关系,把我们同欧洲的谈判提上日程,法国一旦发现和解条款已正式提出,我认为它必将承认我们的独立,并立即宣战。……一场欧洲战争和一个欧洲盟国将圆满地解决我们的问题。”法美谈判代表经过一个月的交涉,于2月6日在巴黎签署了《联盟条约》。该条约共13项条款,其主要内容是:在目前英美冲突期间,如果战争在法国和英国之间爆发,作为盟国,法国和美国将使之成为共同的事业。

——摘自彭友祥《法美联盟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二

(美国独立后),在美国革命那一代人看来,美国是一个共和制的国家,肩负着为全世界树立“楷模”的使命,因此不能卷入欧洲君主国家之间的战争与纷争,否则争取“自由”的美国革命便失去了实质意义。……这一原则尽管包含着自由的美国与专制的欧洲在政治上二元对立的“理想”色彩、但从长远来看无疑符合这个新国家的实际利益,可以让美国摆脱了欧洲国家的政治纷争,专心致力于国内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使美国从这些纷争或战争中获得巨大的好处。因此,“不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自然成为绝大多数美国精英人士的共识。

——摘自王晓德《法美结盟及其对美国革命成功的意义》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毁灭性、混乱性和残酷性,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通过战争来维持均势是一种再也不能令人容忍的行为。然而,如果均势体系是不合适的,那么我们用什么来取而代之呢?威尔逊承认主权国家是不可能被废除的,但是他认为,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一样,可以用法律和制度来限制武力的使用。自由主义的药方是建立起类似于国内立法和司法机关的国际制度,使得民主程序也可以应用于国际层次上。……然而由于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威尔逊的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后来,随着民主党领导人罗斯福在总统大选中的胜利,美国开启了一个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将最终消除孤立主义的氛围,但在当时没人能预见到这一点。

——据小约瑟夫奈《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等改编


(1)仔细阅读材料一,概括指出华盛顿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概述“法国和美国将使之成为共同的事业”在军事上的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独立后“美国革命那一代人”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内涵。认真阅读材料二,从价值观与国家利益的角度,概括“‘不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成为绝大多数美国精英人士的共识”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威尔逊为建立“类似于国内立法和司法机关的国际制度”而提出的设想及其真实目的,并列举二战期间美国因战争形势变化而“最终消除孤立主义”的“变革”举措。
2020-11-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1届高三11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面对德国势力的日渐恢复,法国深感自己的安全保证问题仍未得到真正解决。在欧洲局面一时难于打开的情况下,法国政府决定利用盛行于美国的和平主义思潮,争取美国在某种程度上对法国的安全承担义务,并巩固自己在欧洲日渐衰落的地位。19274月,法国建议法、美两国缔结双边友好条约。同年6月法国照会美国,正式提出了缔结法美双边友好条约的草案。但是美国认为,法国的建议可能成为美法防御条约的翻版,它对美国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却会使美国卷入法国在欧洲的纠纷,这是美国要极力避免的;但若直接拒绝这一建议,又有损于美国的和平形象。因此美国最终决定把这项双边友好条约变成与欧洲各国缔结多边非战公约。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建议法、美两国缔结双边友好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决定与欧洲各国缔结多边非战公约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为实现这一宗旨提出会员国应尽的主要义务与职责。如盟约规定会员国应当共同保证反对侵略战争威胁;如果发生争端,应将争端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并对破坏盟约而进行战争的国家采取经济、军事、政治上的制裁。……代表大会和行政院的决议需全体大会一致通过才能成立。

材料二   1931年9月18日,九一事变爆发。东北军不战而退,仅三个月东北三省全部被日军占领。

9月23日,国联理事会决议:劝告中日双方退兵。

1932年2月13日,英国代表李顿勋爵率领的国际联盟调查团由美国旧金山出发来华。

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南京、东京、日内瓦同时发表。报告书承认“九一八”为日方“预定精密计划”所造成,但认为满洲问题的解决,必须“遵守现行多方面的条约”“承认日本在满洲利益”“国际共管东三省”、设立“自治政府”。

10月3日,国联当局对报告书表示满意,认为法律事实两者均能兼顾。

——摘编自《远东反战会议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联对日本侵华的态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国联对侵略行为制约不力的原因。
2021-03-17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湘豫名校2021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巴黎和会结束后,中国没有收回山东,国内民众呼声高涨。而日本虽然接收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但中国并不承认,故其仍然是一桩悬案。而且不仅牵涉到中日两国,还牵涉到美英等国的利益。如果山东问题不解决,美英与日本的妥协也难以达成。于是192224日,经过美英斡旋,中日达成了《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例》和《附约》,除了胶济铁路等问题有遗憾,大体收回了山东权益。华盛顿会议结束后,日本独霸远东的可能性一定的遏制,中国也争回了部分权益,国际地位开始回升。但是列强牺牲弱国、达成强国妥协的自私倾向,又一次给中国人留下不佳印象。此时中国工人阶级正在成长,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列强不能充分估计中国内部情势发展与民族主义的短见,将给他们其后的对华关系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摘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3年威尔逊担任总统以来,他率先承认中华民国。一战爆发后,以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为代表的美国在华侨民竭力与中国亲善,许多美国侨民,包括商人、军官、外交官均给予中国的反日行动极大的支持。1917年,商务印书馆率先编辑出版《美国总统威尔逊参战演说》,在 1918 年美国公共情报委员会派驻中国之前,中国媒体界已经自发地宣传威尔逊的主张了。民国初年,中国知识界和媒体界对民主共和抱有乐观的希望,"美国每届新总统莅位,其仪式之庄严,恒有非世界其他共和国所能及",《东方杂志》就经常刊登有关威尔逊的主张。1919年,克劳领导的东方通讯社正式更名为"中美通讯社",宣传威尔逊总统的战争演说、外交政策,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

——摘编自马建标《塑造救世主∶"一战"后期"威尔逊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后期"威尔逊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威尔逊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7 .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权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进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2年2月6日,华盛顿会议闭幕,中日之间签署《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同时签署的还有著名的《九国公约》。此外交结果引起国内的不满,2月25日,全国国民外交大会发表休会宣言,“同人再四思维,认为铲除外交上之旧障碍,非否认北庭不可。孕育外交上之新生命,非承认现以广州为首都之政府不可"。

——整理自侯中军《五四运动后的国民外交》

材料二 多边外交主要是相对于“双边外交”而言的。一般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国际行 为主体(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的各个领域的国际对话、协调与合作。

——摘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多边外交大事表

年份

大事

1990年至


1997 年

中国在发展中国家支持下,连续七次挫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反华提案

1991 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 年

在雅加达召开的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中国被接纳为观察员国

1993 年

江泽民主席参加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997 年

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中国政府竭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做出了贡献

2000 年

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并阐述加强联合国作用等立场,并在中国倡议下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

2001 年

6月,在中国推动下,“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10月,中国第一次举办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4 年

胡锦涛主席出席在智利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1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5 年

截至2005年6月以前,我国在1987年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后,已有30项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世界第三位

2008 年

在首都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

——整理自《历史》必修一、二和选修六《世界文化荟萃》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北庭”和“以广州为新首都之政府”的具体名称,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此外交结果引起国内的不满”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开展“多边外交”取得的外交成就,并指出这一时期外交成就取得的根本因素。
(3)联系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多边外交的特点。
2020-06-0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19年11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8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意在维护世界永久和平,最终却事与愿违。为了对国际联盟作出客观评价,请根据提示完成如下学习活动。


1. 针对研究主题,谈谈以下资料的史料价值。

① 国际联盟盟约(1920 年)

②《国联调查团报告书》(1932 年,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派团调查后形成)

③《国联愈不可恃》(1932 年,《国闻周报》对国联调查的评论文章)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2014 年,我国当代学者论文)


2. 根据下列材料,对国际联盟的历史价值作出评价。

材料一:国际联盟盟约·序言

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及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议定国际联盟盟约如下……

材料二:国际联盟主要机构

主要机构

主要功能

大会


(由联盟会员国代表组成)


处理属于联盟行动范围以内或关系世界和平之任何事件

行政院


(大会选定 4 个国家为行政院理事)

常设秘书处

材料三: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查报告书的主要观点(据材料概括)

明确九一八事变是日本的阴谋,东北是中国领土。认为满洲对日本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性,中国人抵制日货是中日冲突的主要原因。既不赞同中方要求的恢复 1931 年 9 月以前东北原状,也不赞同日方的维持“满洲国”现状,建议中国东北交由“国际共管”。

材料四:部分国家退出国联时间表

会员国

退会通知(在提出通知两年后生效)

德意志

1933 年 10 月

日本

1933 年 3 月

意大利

1937 年 12 月


2020-06-0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改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本国首都东柏林与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除了两国上层彼此不接触、不来往之外,民间接触也十分困难。“柏林墙”只有七个过境站,实际上阻断了东、西柏林及西柏林与民主德国其他地区的一切交通联系,使两国骨肉同胞相互不能正常往来,人口200多万的西柏林变成了一座“孤岛”。西柏林与联邦德国之间的联系也仅仅只借助于三条空中走廊、四条公路、四条铁路和三条水路……不少民主德国公民出于各种原因,冒着生命危险非法翻越“柏林墙”,逃到西柏林和联邦德国,逃亡流血事件经常发生。

——摘编自吴友法《“柏林墙”与德国的分裂和统一》

材料三   1989年东欧剧变为德国统一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美英法苏原占领国持有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反对德国统一;法国提出有条件支持德国国家统一,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使统一后的德国融入欧洲,以此限制德国的强大。同英法不同,美国则支持德国统一,其前提是统一后的德国须承认德波边界现状,继续留在北约;而苏联要求统一后的德国退出北约,成为中立国家。面对美苏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的对立立场,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凭着对德国统一历史机遇的责任心,加紧外交谈判,1990年7月在同时任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会晤时,在统一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1990年9月12日,美英法苏外长和两德外长签署“4+2”条约,宣布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主权。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两德分裂历史由此结束。

——《德国:由主权统一到内部统一》


(1)指出图1中与德国疆域变化相关的条约名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柏林墙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重新统一的原因和影响。
2020-07-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巴黎,曾经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角逐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3年11月2日,也就是《巴黎和约》签订的2个月后,美国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发表“告别辞”:“我们同一个如此难对付的强国进行了战争,而且战争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想到这一点只能激发起我们的惊叹和感慨之情。而美国军队在长达8年的时间内几乎忍受了所有可能的痛苦与挫折,他们所代表出来的无与伦比的坚韧精神正是一个永恒的奇迹。”

——引自《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二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报复的手段。因此,我强烈反对把更多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前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

材料三   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对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政策。英国虽然支持欧洲联合,但不愿意直接参与。1948年,英国提出“三环外交”构想,将英联邦、美国和联合起来的欧洲作为英国外交的重要三环,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西欧6国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即《巴黎条约》)。……上世纪60年代,英国三度申请加入欧共体,但在1963年和1967年两度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1969年12月,欧共体六国决定同英国展开谈判,并于1972年1月达成协议。1973年1月1日,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

——《人民日报》,2016年6月25日,《英国与欧盟的那些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3年签订的《巴黎和约》的主要内容,指出“同一个如此难对付的强国进行了战争”最终达到了什么“战争目的”。并简要概述和约签订地所在国在这场战争中的立场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19年的和约”的名称及主要内容,并指出“1919年的和约”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951年没有签订《巴黎条约》的原因。结合20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和欧洲的经济形势,分析英国“三度申请加入欧共体”的原因。
2020-03-30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0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