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19322月召开,会上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地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任何人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消失殆尽了。

——摘编自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材料二   希特勒的伎俩是,他多年来一直向德国人民表示,他要的是和平,不是战争,而保证德国国防的最好办法就是重整军备。筹备多年,193222日首次召开的日内瓦世界裁军会议为达成国际裁军协议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尽付流水。各国(包括部分小国)都寸步不让地坚持本国利益,决心要保证其实是不可能达到的安全,这击碎了任何达成普遍协议的希望。

19331014日,希特勒宣布德国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联。退出后马上举行了一次公投。公投的官方结果是,95%的选民支持希特勒的行动,这大大提升了希特勒在德国人民心中的威望。希特勒突破了《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扩张了陆军和空军,进入了非军事区却毫发无伤,英法不准备和德国兵戎相见。

——摘编自【英】伊思克肖《地狱之行1914-1949》泰勒【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裁军的努力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希特勒成功实现法西斯扩军备战的主要原因。
2 .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中的大国在处理德国问题上面临着一个困境:既不像法国人希望的那样严厉得足以把德国人永远踩在脚下,也不是宽大得足以使被征服的人安于自己新的处境。该“困境”(     
A.导致德国民族主义的产生B.缘于大国霸权战略的不同
C.体现凡尔赛体系的虚伪性D.引发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2023-10-11更新 | 649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3 . 1920年3月苏俄政府第一次对华宣言(苏俄在中国东北以及别处侵略所得的土地一律放弃)传至中国后,在受辱于巴黎和会的中国民众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对巴黎和会的失望情绪与由于苏俄政府发表的“第一次对华宣言”产生的欣喜之情形成强烈反差。在这一现象影响下,当时中国(     
A.主流思想已经发生变化B.资本主义道路行将破产
C.社会舆论左右国内局势D.救国主张出现新的探索
2023-08-24更新 | 27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4 . 读以下漫画(如图),漫画反映了(     
   
A.华盛顿会议的结果B.甲午战争直接影响
C.“门户开放”政策D.八国联军侵华形势
2023-08-08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考历史试题(7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驻日内瓦的施肇基于921日根据指示,向国联理事会提出申诉,要求国联派遣调查团,并拒绝日本直接谈判的建议。此后国联理事会在公开会议和闭门会议中反复讨论派遣调查团问题,其原因不外乎中日两国所提交的关于九一八事变的信息存在极大差异,以及原有通信渠道被切断,导致国联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日本以中日直接谈判为由进行阻挠,但又不得不默认已经身处中日两国的第三方人员可以前往中国东北观察。这样,在国联调查团派遣之前,英国、美国和国联的中立观察员构成了“三管齐下”的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观察之行。中立观察员们扮演了信息搜集者的角色,推动了国联处理中日冲突的进程。中立观察员的派遣使中日冲突“国际化”,坚定了中国依靠国联的既定目标。日本发现主动邀请观察员可以取得倾向于日本的报告后,逐渐转变了对国联调查团的立场,并积极建议调查团先来东京调查。中立观察员时空上的优势使他们能够获取未被日本掩盖的真相,为国联调查团的进一步调查提供了基础

——摘编自陈海懿《国联调查团的预演:九一八事变后的中立观察员派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立观察员派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立观察员派遣的影响。
2023-07-29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考冲刺预测(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是1919年5月13日的漫画《和平与未来的炮灰》。画面中,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走在最前面,其身后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克里孟梭说:“奇怪!我好像听到一个孩子在哭泣!"在立柱后面有一个赤身裸体的小男孩在哭泣,其身后的地上是一张等待签署的和约。小男孩头上有文字“1940 class”。对该漫画的合理解读是(     

A.讽刺了国联的不公正性B.隐喻国际关系的不稳定性
C.揭露了美国称霸世界野心D.旨在批判德国法西斯主义
2023-05-12更新 | 932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是 1919 年 8 月发表的漫画《后视镜》。图中美国总统威尔逊指挥合唱“持久和平”,而日本觊觎亚 太,英国关注海权,法国重提美法同盟,意大利力图扩张。此画意在(     

A.讽刺和平基础脆弱的凡尔赛体系
B.表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C.揭示战后发生改变的殖民扩张方式
D.赞扬达成广泛共识的“十四点原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列史料涉及的条约,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②“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③“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④“承认普王威廉一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法国偿还所有赔款之前,必须接受德军的占领”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英、法、美、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了《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以各自人民的名义郑重宣布,它们斥责为解决国际争端而诉诸战争,并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各缔约国同意,除非通过和平手段,否则不得寻求解决或解决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任何性质或起因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摘编自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非战公约》并未给各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整个20年代各国之间的摩擦不断,法国一直苦于寻求自身的安全保障,首倡非战公约。美国也是非战公约签订的实际主导者,其真实用意则是“体面的孤立”。公约中各缔约国同意放弃将战争作为彼此关系中的国家政策工具。但公约没有规定集体执行该公约义务的办法,更为严重的是,当时主要大国甚至那些倡导国都对公约做了有利于自己的变通和保留。二战的事实也构成了对非战的巨大讽刺。而从二战后纽伦堡审判的整个过程来看,正是由于《非战公约》的事先存在以及战胜国的引用,才使得审判有法可依,有理为据。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建立和对战犯的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对国际战争罪犯进行的审判,对国际法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摘编自王立桩《非战公约历史定位的转变》


(1)据材料一,概括《非战公约》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其出台的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20、30年代《非战公约》“并未给各国带来安全”的原因。概述二战后国际法实施运用的新发展及其局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巴黎和会期间,美国代表提出《美国的海军政策》备忘录,指出:“一个稳定的国联,或任何其他稳定的海洋法律和安全体系,需要两支同等强大的海军(其中一支为英国海军)……这将极大推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一体适用的公海海洋法的确立。”这反映出美国(     
A.维护世界和平的理想B.维护国际联盟的权威
C.弥合战胜国间的矛盾D.争夺海洋霸权的企图
2023-03-14更新 | 51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桂林、河池、防城港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