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雅尔塔会议后不久,英国人发表了名为《今天感觉好些了吗?》的漫画: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缠着绷带的地球。三巨头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画面和谐而友爱。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①“缠着绷带的地球”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严重破坏
②建立联合国是三巨头对地球“嘘寒问暖”的表现之一
③画面“和谐而友爱”反映出苏、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④三巨头共同“探视地球”寓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  )
A.是日本侵略中国寻找的辩护理由B.表明日本关注满蒙的真正目的是发展贸易
C.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趋势D.体现了经济大危机爆发前的世界背景
3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前,处于欧洲殖民体系下的非洲只有3个独立的国家: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和埃及。战后经过民族独立运动的洗礼,世界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以非洲为例:195119586个国家独立,1960196832个;197319728个;198019891个。

战后新独立的国家纷纷参加联合国,使得这一国际组织在成员结构和发挥作用方面都有所变化。这突出表现在联合国的成员构成上:1945年联合国诞生时的成员国总数是51个,大多数是欧美国家,且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起着主导作用。到2011年,联合国的成员已经增加到193个,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战后独立的国家,以这些国家为主体形成的“第三世界”逐渐开始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成为了战后国际事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丧失,宗主国与其原殖民地的关系也由直接的政治.军事控制与被控制逐步变为相对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与联系。尽管原宗主国与新独立的国家之间仍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但各国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因为殖民体系的终结而断裂,反而总体上具有了更深层和更广泛的延续,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也由此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此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利于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分析殖民体系瓦解带来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性事件?
2022-07-22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4 . 下列地图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说明德国领土三次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2021-11-19更新 | 258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12 历史地图类-【大题小卷】冲刺2022年高考历史大题限时集训 (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1943 年的开罗会议上,蒋介石主张战后由中美联合扶助越南独立。然而至战争后期,蒋介石对越政策发生逆转,由扶植越南独立转而同意法国战后重返越南。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客观因素是
A.法国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B.胡志明领导的独立运动受挫
C.民族自决的原则已被否定D.美国对华政策发生根本调整
2022-02-19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练)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统计表

1929~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统计表
年份1929193019311932
人数130300435800
1929~1933年纳粹党人数变化表
年份19299193091932319331
人数1530100140

材料二   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1月)

材料三   二战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苏这两个大国的真正崛起,国际政治格局方面的巨大变革。……据统计,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二战后宣布独立的,其中亚洲27个,非洲48个,拉丁美洲10个,大洋洲11个,欧洲1个。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德国的社会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所作的贡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1500-1985年部分区域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情况。下列各项对表格所反映的经济情况及其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亚洲西欧美国和澳洲俄国—苏联—俄罗斯
1500年72.4%9.2%0.6%2.4%
1870年40.2%34.6%10.5%7.9%
1950年19.2%27.1%31.8%9.9%
1985年29.9%23.5%25.5%8.4%

A.1500:早期殖民扩张造成了亚洲经济的优势地位下降
B.1870: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C.1950:二战的破坏造成西欧在世界经济中比重的下降
D.1985:勃列日涅夫改革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列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日、德、法、英六国粗钢产量占比统计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
A.扩军备战受到国际秩序变化的影响B.国家干预推动经济危机的恢复
C.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产业结构变化D.资本主义经济不平衡不断加剧
9 . 1941年7月2日,日本在御前会议通过的《形势变化下的帝国国策纲要》中首次使用“英美开战”措辞,并提出为奠定国家“自存自卫”的基础,必须向南洋推进,为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不惜与苏联、英美开战。这表明,当时日本
A.企图扩大侵略范围B.与苏联矛盾非常尖锐
C.本土遭到美国威胁D.制定了闪电战的计划
2021·山东·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如图是英国学者奥弗里统计的“德国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所占票数百分比”。下面对图中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A.纳粹党得票比例总体上不断地攀升
B.《凡尔赛条约》加深了德国的仇恨
C.世界经济危机是纳粹党上台的诱因
D.欧洲战争策源地最先在德国形成
2021-04-19更新 | 390次组卷 | 5卷引用:【金牌学案】2020-2021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下优质同步学案-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