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雅尔塔会议后不久,英国人发表了名为《今天感觉好些了吗?》的漫画: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缠着绷带的地球。三巨头对“生病”的地球嘘寒问暖,画面和谐而友爱。以下解读准确的是

①“缠着绷带的地球”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严重破坏
②建立联合国是三巨头对地球“嘘寒问暖”的表现之一
③画面“和谐而友爱”反映出苏、美、英战时同盟关系
④三巨头共同“探视地球”寓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 . 1935年6月,由英国39个和平主义团体组织的民意测验显示,在参加民意测验投票的1150万名(几乎占英国全部选民的40%)成年人中,投票主张加强国际联盟、努力维护和平的达1100万名。这一民意测验可以用来解释当时
A.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有一定的社会基础B.英国民众希望政府强力制止法西斯扩张
C.英国民众支持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D.法西斯势力在欧洲的扩张出现放缓趋势
2020-11-1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1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观察下表,影响表中所示变化的原因有(     

①二战逐渐发展到全球阶段②中国对日本法西斯的持久作战
③美国社会排外情绪的消融④“知识难民”构成全球移民主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2-11-11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十校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列两图出自《二战地图》,前后两图中阴影部分变化的反映了
A.德军西线攻势猛烈B.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C.欧洲第二战场开辟D.德国实施海狮计划
2022-05-1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义乌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地图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别说明德国领土三次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2021-11-19更新 | 258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从而减弱了导致世界性战争爆发的政治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国家间还建立了较战前相对良性运转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战争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完全瓦解,其经济政治基础已经崩溃,用世界战争去殖民的方式,已走到了历史尽头。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呈现出全新的两种制度国家及国家集团相互制约、和平共存的总体政治态势。20世纪60年代末,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又极大地促进其继续向有利于世界和平方向演进。二战催生了更有力的以维护世界和平为目标的全球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在东方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世界的和平做出了伟大贡献,使中国和平与民主的力量壮大,同时也获得了实践其和平理念的政治基础。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创了战后世界历史一个新的时代,形成了制约世界大战的国际政治经济机制,这使时代主题由战前的战争与动荡转变为战后的和平与发展。

——摘编自胡德坤、韩永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和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世界局势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1500-1985年部分区域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情况。下列各项对表格所反映的经济情况及其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亚洲西欧美国和澳洲俄国—苏联—俄罗斯
1500年72.4%9.2%0.6%2.4%
1870年40.2%34.6%10.5%7.9%
1950年19.2%27.1%31.8%9.9%
1985年29.9%23.5%25.5%8.4%

A.1500:早期殖民扩张造成了亚洲经济的优势地位下降
B.1870: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C.1950:二战的破坏造成西欧在世界经济中比重的下降
D.1985:勃列日涅夫改革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初期,法国的停战及停战派组成的维希政权,使英国面临单独抗战的挑战,增加了英国抗击德国的阻力。并且法国维希建立后,仍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强大的舰队,英国政府极力避免维希政权完全导向德国而助纣为虐。赖伐尔(法国沦亡后,在希特勒支持下,19424月出任总理)进入内阁后,主动断绝了与英国的外交关系。对此,英国实施了“弩炮”作战计划,沉重打击了法国的舰队,一些仇英分子则对英国展开了攻击。英国还封锁了法国的大西洋沿岸港口,使得维希政权面临严重的危机,也阻拦了法国物资流入德国,加剧了德国对苏联资源的依赖,使得希特勒决定对苏作战以获取资源。……当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占领维希政权控制区,英国就彻底抛弃了名存实亡的维希政权,转而大力支持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

——摘编自倪昕《二战时期英国对法国维希政权的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对法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对法政策变化的影响。
9 .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同时也推动了人类对和平、合作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联盟约》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规定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第一次将集体安全概念具体运用于整个国际社会”。……在这最后一次大会上,对于即将解散的国联,赛西尔爵士断言:“创立它和参加它工作的那些人的努力没有白费,没有这些努力,这个新的世界组织(联合国)就不能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旭东《对国际联盟的再认识》

材料二   二战爆发之后,华沙古城被炮火摧毁,不列颠博物馆也在空袭中被燃烧弹击中。194310月,美国、英国和苏联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惩治德国在被占领国家所犯暴行的宣言》。同盟国将战争中肆意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认定为一种国际罪行,将之写入《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并宣布领导或者参加此种行为的人应承担刑事责任。从194511月至194610月,为审判纳粹战犯,惩罚法西斯分子,“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完成了对22名前纳粹德国高官的审判,被称为纽伦堡审判。纽伦堡审判所确立的“禁止在战时破坏文遗产”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支持。《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将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列为战争罪的做法,也被以后相应国际司法机构的组织文件继承下来。

——摘编自黄树卿《文化遗产国际司法保护的里程碑——纽伦堡审判意义的新发现》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外交演变轨迹


20世纪50年代
欧洲出于经济上和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在外交上亦步亦趋,追随
美国的冷战政策。

20世纪60年代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提出对苏联、东欧国
家“缓和、谅解、合作”的计划。
1969年,联邦德国勃朗特政府提出“新东方政策”,实现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正常化。

20世纪70年代
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在中东、南部非洲和中美洲等问题
上,违背美国的旨意,支持第三世界。

——摘编自《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一句话概括国际联盟在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地位,并分析其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纽伦堡审判对于保护文化遗产的贡献。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文化遗产采取的重大举措。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20世纪50到70年代西欧国家外交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述其变化的原因及表现。
2021-06-08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0-2021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
10 . 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升级,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曾含泪表示:“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欧盟,欧洲团结是纸上的童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大战起因,因立场和视角不同,观点纷杂。……当时的分析与后来的研究,不尽相同。一战导火索,清晰简单。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和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谁点燃了战导火索?哪个因素解释力最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

材料二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法西斯德国对外侵略扩张步步加剧,国际局势日益严峻。193年12月苏联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但最终由于遭到英法等国的反对无法实到1939年8月,苏德双方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欧洲大战爆发。

苏联随即宣布苏联对于同它保持着外交关系的各国将奉行中立政策

——摘编自万柏连《欧战爆发前后苏联欧洲政策的变化》

材料三 欧盟外交大事记(部分)

1994年与俄国签订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
1996年与亚洲10国首脑在曼谷举行首次亚欧会议(美国未参与)。
2000年与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签订第五个《洛美协定》,进一步扩大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帮助。
2001年严厉批评美国废除《京都议定书》的行为。

——整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的角度回答战争的性质;并分析“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30年代苏联对欧政策变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选择其一回答:①结合欧盟外交大事记,概括欧盟外交的特征;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视角简要分析其对世界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