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  )
A.是日本侵略中国寻找的辩护理由B.表明日本关注满蒙的真正目的是发展贸易
C.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趋势D.体现了经济大危机爆发前的世界背景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世界大战视为是帝国主义制度的产物,“帝国主义就是战争”,因而主张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视角研究世界大战。
材料二   上个世纪末以来,有些学者认为20世纪之所以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是因为20世纪的世界已形成为一个整体,存在着经济、政治和文化走向一体化和现代化的趋势,因而主张从全球化角度研究世界大战。
材料三   当代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自19世纪以来,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正是这种思潮的泛滥,使人类陷于空前的冲突之中。他们主张从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视角研究世界大战。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按材料一或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2)请按材料二或材料三的研究角度分析法西斯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原因。
(3)请按材料三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1-22高三下·山东·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在1943 年的开罗会议上,蒋介石主张战后由中美联合扶助越南独立。然而至战争后期,蒋介石对越政策发生逆转,由扶植越南独立转而同意法国战后重返越南。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客观因素是
A.法国国际影响力日渐提升B.胡志明领导的独立运动受挫
C.民族自决的原则已被否定D.美国对华政策发生根本调整
2022-02-19更新 | 175次组卷 | 3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练)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统计表

1929~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统计表
年份1929193019311932
人数130300435800
1929~1933年纳粹党人数变化表
年份19299193091932319331
人数1530100140

材料二   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1月)

材料三   二战大大加速了欧洲作为传统力量中心的衰落,和美苏这两个大国的真正崛起,国际政治格局方面的巨大变革。……据统计,截至1990年,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中,有近100个国家是在二战后宣布独立的,其中亚洲27个,非洲48个,拉丁美洲10个,大洋洲11个,欧洲1个。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德国的社会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所作的贡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山东·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图是英国学者奥弗里统计的“德国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所占票数百分比”。下面对图中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A.纳粹党得票比例总体上不断地攀升
B.《凡尔赛条约》加深了德国的仇恨
C.世界经济危机是纳粹党上台的诱因
D.欧洲战争策源地最先在德国形成
2021-04-19更新 | 385次组卷 | 5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讲)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外交经历了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近代西方条约体系逐步转型的过程。……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中国最终废除不平等条约、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抗日外交”……把外交作为国家战略的头等大事,积极参与国际首脑外交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适时调整外交政策,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公正、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以上材料均摘自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中国“抗日外交”所取得的成就。概括近代中国外交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做出了什么调整。并指出在这一政策指导下,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并用一句话概括“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
7 . 读下表,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有

①“大萧条”的出现②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
③德国人的民族情绪④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020-06-1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历史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练习卷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8 . 美日关系历经变化,中国深受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还利用其大国地位对日本进行遇制,……会议建立的华盛顿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起到了暂时的抑制作用,使日本陷于外交推立之中。……从此,日本将美国明确作为了战略对手和主要的打击目标。

——《大国崛起》


(1)举两例说明,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是如何遏制日本的?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1943年罗斯福曾说:及早打败日本的关键在于通过中太平洋发起全面进攻,并以南北太平洋两翼实行辅助作战,鼓励中国作出努力反对日本,使日本越来越深地陷入中日战争,美国的远东政策应以中美两国政策的紧密合作为基础。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2)依据材料二概述罗斯福的战略主张。结合所学知识,阐明其主张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1960年新的美日安保条约签订,两国宣布将共同发展和维持抵抗军事攻击的能力1953~1954年,美国先后同林国和台湾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9月,美、英、法、澳、新五国与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签署了《东南亚防御体系》。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3)材料三美国的做法分别对日本和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上,归纳影响美国对日本政策变化的决定因素。
9 .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在日本侵华问题上的态度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国在中国的商务机会均等,不能因为中国的现实状况,谋求特别权力;为适用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均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任何超出他国的特别权力。

——《九国公约》

材料二

美国政府不能认许任何事实上的形势的合法性,也不拟承认中日政府或其代理人间,所缔订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条约权利....但美国政府无意干涉日本在满洲的合法条约权利。

——摘编自《1932年1月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的“不承认主义”照会》

材料三

1938年12月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奉命向有田外相递交了一份照会,严厉驳斥了“东亚新秩序”说,强调美国政府不承认日本“自命为这个‘新秩序’的掌权人和代言人”。1942年美国在《联合国家宣言》中第一次将中国列为四大国之一,并废除与中国旧有的不平等条约。

——摘编自王立新《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在日本侵华问题上的态度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
10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第三帝国和日本的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衡。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由于英国、法国及其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第三帝国、意大利和日本努力要求改变现状,因五年计划而变得强大的苏联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起来了。


1.材料中的第三帝国指的是
A.拿破仑帝国
B.德意志帝国
C.奥匈帝国
D.俄罗斯帝国
2.材料中的“三足鼎立”中的三足不包括
A.法西斯国家
B.西方民主国家
C.社会主义国家
D.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以下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A.意大利和日本整装备战的原因是为了扩张领土
B.修正主义的修正指的是想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
C.英法以及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并不能遏制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
D.一战后体系延续的因素是各国间的实力对比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4.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相同原因不包括:
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和扩张
C.经济危机的影响
D.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需要
2019-09-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作业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