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下图是某场具有世界影响的战役的地图,据记载,7月到11月是这次战役的防御阶段,也是最为艰苦的阶段。苏联人拼命抵抗让德军束手无策,侵苏德军军团长威廉·霍夫曼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他们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下列有关该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B.美英联军正在西西里岛登陆
C.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主动权D.该战役后德军无力全线进攻
2022-03-14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2 . 众所周知.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可是据《霍斯巴赫备忘录》记载。希特勒曾预计战争的时间在1943—1945年。推动世界大战时间提前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A.德国法西斯经济实力的膨胀B.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C.经济危机对欧洲国家的打击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心波兰!……波兰军队推进到德国国境边缘”。则动用危言耸听的标题:“华沙扬言将轰炸但泽——极端疯狂的波兰人发动令人难以置信的挑衅!波兰人攻击3架德国客机。……波兰全境处于战争狂热衷!上西里西亚陷入混乱!……8月31日晚,波兰志愿人员和上西里西亚叛乱分子袭击靠近边界的德国格莱维茨广播电台。”

——【德】《柏林日报》《领袖日报》《十二点钟报》《人民观察家报》

材料二 “德国已遭波兰的入侵,德军已开始自卫反击,从现在起,我们将以炸弹回敬炸弹。”

——【德】阿道夫·希特勒《广播声明》

材料三 “只传达到军官:

一、通过和平方式消除东部边境德国不能容忍的局势的一切政治可能性既已告罄,我已决定用武力解决。

二、对波兰的进攻应按照为“白色方案”所作的准备工作进行,但陆军方面由于现在几乎完成了集结,因此有所变更。任务区分和作战目标未变。

进攻时间:今年9月1日4时”

(签字)阿道夫·希特勒

——《国防军最高司令第1号作战指令》(第170号绝密文件柏林)(8月31日)

材料四 “虽然四个月前的《法波军事协定》规定:‘法国方面将在总动员令下达后不出3天的时间内逐步对有限目标发动攻势。一旦德国以主力进攻波兰,法国将从法国总动员开始后第15天起,以其主力部队对德国发动攻势。’但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对峙的不过26个德国师,却躲在钢骨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地坐着,眼看着一个唐·吉诃德式的英勇的盟国被人消灭了。”

——【英】查尔斯·富勒《装甲战》

材料五 “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像所有其他国家的政府一样,对德军在波兰的军事入侵进展得如此神速,感到大吃一惊。郑重提出,即使德国人先到了那里,他们也必须严守约《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秘密条款中一致同意的瓜分波兰的‘分界线’。9月17日早晨,苏联就开始蹂躏这个已经被打倒的国家了,理由就是上面那个站不住脚的借口——由于波兰已经不复存在,因而《波苏互不侵犯条约》也就不再有效,苏联必须保护它自己的利益以及波兰境内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同胞的利益。第二天,9月18日,苏联军队和德国人在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会师了。双方约定在各自领土内不得容许波兰人从事影响对方领土的活动。双方将在自己的领土内扑灭此种活动的一切萌芽,并且将为此目的而采取的适当措施通知对方。于是波兰就像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一样,从欧洲地图上消失了。”

——【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

材料六 “当年的战事结局,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在东方,一支陈旧得无法救药的军队,为一支应用新技术的小坦克部队加上占优势的空军所瓦解;在西方,一支动作迟缓的军队,却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压力。”

——【英】利德尔·哈特《间接路线战略》


(1)上述材料记载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这一历史事件的直接起因是什么?除了德军的因素外,谁应为波兰灭亡负责?对此上述材料中有哪些不同的说法?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判断这些“有争议说法”的历史真相。
2020-02-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09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1945年7月,在波茨坦会议期间,某国将领曾有如下记载:“我们已经不再需要苏联参与对日战争了……因为我们手里已握有筹码,足以替代苏联的力量了”。文中所说的“筹码”是指
A.原子弹
B.导弹
C.美元
D.黄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位战地记者记载二战期间英国的一次军事行动:“等着上船的士兵富有纪律性,他们撤离已战斗了三个星期,他们缺少睡眠,忍饥挨渴,然而他们一直保持队形,直至开到海滩,仍服从指挥。”该军事行动产生的影响是
A.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B.迫使德意军队处于劣势
C.德国开始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D.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2019-05-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辉南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6 . 约翰·科斯特洛在《太平洋战争(1941-1945)》中有如下统计记载,其统计的历史事件是(  )
日本损失:飞机29架,5艘袖珍潜艇。
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损失:
战列舰沉没加利福尼亚号、俄克拉何马号、西弗吉尼亚号、亚利桑那号
战列舰重伤马里兰号、田纳西号、内华达号严重受损、宾夕法尼亚号轻伤
其它舰只犹它号靶船沉没、另有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以及3艘其它舰只被炸伤
飞机损失232架
人员损失官兵约2400人死亡,其中约1000人死在亚里桑那号上,
近2000人受伤

A.西西里岛登陆B.诺曼底登陆
C.中途岛海战D.珍珠港事件
2019-01-30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重庆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7 . 《全球通史》记载:“到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但也正是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两支苏联军队以巨大的钳形包围了德军。”这座城市是
A.莫斯科
B.库尔斯克
C.斯大林格勒
D.雅尔塔
8 . 《丘吉尔传》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确认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丘吉尔感到十分高兴。这是因为他认为
A.英国将不战而胜
B.德国将新增强援
C.日本将称霸全球
D.美国将成为盟友
2018-04-13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调研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到来时,德国小资产阶级强烈希望得到国家的保护,推行保护关税政策,保证就业,保持社会地位的稳定性。(注:德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王国”,小资产阶级占全部人口的40%以上。包括小企业主、小商人、农民(中、小农)、中下层官吏、职员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
1930年,德国魏玛政府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增加群众捐税75000万马克,同年6月,政府又征收人头税……同年12月,又征收其他群众捐税,使人民群众增加了8亿马克的负担……
1932年德国纳粹党魁希特勒在《致民族呼吁书》中说:“……共和制和历届政府毁灭了德国的一切。它们本身最终被取消的时候来到了!”
材料二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国十一月革命影响下,“社会主义”在德国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中有很大影响。纳粹党1919年初建立时取名“德国工人党”,1920年改名“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希特勒对“民族社会主义”作了这样的解释:“民族社会主义是维护私有财产的。个人为社会牺牲,这是民族主义;社会为个人服务,这是社会主义。这两点结合起来,便是民族社会主义。”
纳粹党负责宣传的戈培尔写道:“选民的绝大多数始终是愚蠢、粗鲁、盲目的。他们很容易被蛊惑者和政客所蒙骗。”纳粹党提出的一份备忘录强调“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最高原则是社会主义”,“要求提供充分的工作岗位;使在劳动岗位的劳动者能过富裕的生活;保障工作和赢利(基本上让无产者得到产业)”;“保护中等阶层”,“限制垄断资本家的利润来源”。希特勒认为,要使德国强大,还要消灭犹太人等劣等民族,用“刀和剑”建立一个大帝国……
1928年,希特勒在修改《25点纲领》中的“反资本主义”部分时对垄断资本家私下说,“党坚持私有财产的原则”。希特勒多次向大资本家保证,绝不触犯私有财产和企业家的主权。据估计,1930—1932年间德国垄断资本对纳粹党的资助达7000万—9000万马克。
材料三   1930年9月13日进行国会选举,希特勒首先把党内数千名训练有素的演说家派往农村和中小城市,去争取对现状不满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他们所到之处立即举行各种群众集会、演讲会、青年集会、火炬游行等活动,到处散发传单,张贴广告。据记载,在1930年9月的竞选活动中,纳粹党举行了3.4万次竞选大会,有2000—3000名在纳粹党演说学校培养的演说家,其中有1000名专门为竞选训练的宣传家登台表演。
1932年7月31日国会举行选举,希特勒纳粹党获得选票达1370万张,占全部选票的37.3%,国会席位增至230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依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内部解决危机的主张。
(2)依据材料二,评价纳粹的民族社会主义思想。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纳粹党赢得选举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选举的认识。
2018-02-22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选修三第三单元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同步练习
10 . 《作为武器的图书》中记载:“1944年6月6日,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几天后,美国将无数箱图书运抵诺曼底,发往法国各地书店。随后,数以万计的美国图书陆续到达,发往整个欧洲。”美国运输图书的主要目的是
A.扩张美国意识形态和文化影响力B.争夺原德占区的图书市场份额
C.为击败德国法西斯提供思想武器D.为盟军前线将士提供文化休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