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   与一战后不同的是,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之外,盟国还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改造措施。一是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在欧洲,由美、英、法、苏四国对德国领土实行分区占领,进行了比较彻底的非纳粹化运动。在亚洲,美国对日本实施了单独占领,进行了民主化改造。日本制定和平宪法,走上和平非战的道路,成为战后秩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盟军的占领,以强制的方式对德、日进行了改造,使其脱离了原先的发展轨道。在某种程度上,德、日两国可以说获得了新生。当然德、日两国在接受改造的程度上存在着很大区别。二是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设立欧洲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是人类在战争处置上的一大进展。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伸张正义对战犯实施惩罚,还受害者以公道,也是对后来者以警示

——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盟国对德、日侵略国改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盟国对德、日侵略国改造的积极影响。

2 . 材料   《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为了促进民族自决,《联合国宪章》专门列有“关于非自治领土之宣言”、“国际管制度”、“托管理事会”三章。对非自治领土(即殖民地),宪章要求“按各领土及其人民特殊之环境,及其进化之阶段,发展自治”,而对于托管领土,宪章则明确要求应“增进其趋向自治或独立之逐渐发展”。宪章规定,联合国应监督前国联委任统治领土、与战败国脱离的殖民地、以及其他非自治领土上的人民实现自决的进展情况。联合国所提出的自治和自决原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面貌的改变。它为战后的非殖民化发出了信号提供了合法性,促进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战后十余年间,世界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与此导向不无关系。

——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自决”成为国际准则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自决”成为国际准则的影响。
综合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底,日军突袭美国夏威夷军事基地,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在亚太地区有着重要利益的中英美三国多次协商,希望实现对日联合作战。英国希望借中国抗日力量挽救远东大后方的危机,但为维护其在缅甸和印度的殖民统治,迟迟不同意中国军队入缅作战。蒋介石认为,派遣军队入缅作战,保卫滇缅地区的交通畅通,守卫中国的大后方更为重要。美国希望集中中国的人力、物力钳制南进的日本。三国在合作抗日、共守缅甸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冲突不断。在战争形势的逼迫下,中英美不得不相互妥协退让。1943年底,中英美军队展开了协同作战的缅北反攻战。经过盟军一年多的征战,于19453月成功解放了缅甸。

——摘编自王伟《二战期间缅甸战场大国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英美对缅甸战场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缅北反攻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4-05-1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26月的中途岛海战中,情报因素贯穿着战局的始终。早在1924年,美国海军所建立的无线电侦察机构就将日本海军作为主要侦察对象。1937年,美国海军首先在太平洋海域建立了无线电测向站,美国海军在战前对日军M25B密码的破译也对其后来顺利夺取海战的主动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42年,美国在确定日军进攻中途岛的情报后,就巧妙地给日军造成一种其仍在西南太平洋海域保持军事存在的假象,中途岛海战爆发后,美军情报机构还不间断地将准确的情报传递给各舰指挥员。当美国“海军事先知道日本将要发动进攻的计划”这一消息被公开后,罗斯福总统和幕僚们所采取的装糊涂的态度,却极大地淡化了日军对此事的重视。

——摘编自刘丽《浅析中途岛海战中的美日情报战》

(1)根据材料,从情报战的角度简析美国取得中途岛海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取得中途岛海战胜利的影响。
2024-04-3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商洛市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中途岛海战共历时四天(1942年6月4日至7日)。作战双方都力争主动从空中发起进攻,海面和水下的攻击只起了辅助配合作用,充分显示了航母的威力。6月5日这一天,本来处于劣势的美军,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以损失1艘航母、1艘驱逐舰、147架飞机和死亡307人的代价,换来了击沉日本4艘航母、1艘重巡洋舰、击落332架飞机、击毙2000余人的重大战果。对于日本海军来说,中途岛海战是一服清凉剂。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才从“巨舰大炮主义”的梦幻中痛苦地清醒过来,但为时已晚。日本人的损失,不仅是在物质上、人力上,精神方面的损失对他们的打击更为沉重。这一仗,彻底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太平洋战争形势从此逆转。

——摘编自房兵《决战决胜-扭转战局的中途岛海空决战》

(1)根据材料,概括中途岛海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途岛海战的影响。
2024-04-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杜立特空袭是二战期间美军首次轰炸日本本土,以作为对日军突袭珍珠港的报复。19424月,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B-25轰炸机秘密从接近日本本土的“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以低空飞行的方式成功躲避了日军雷达侦测,前往东京等城市执行轰炸任务。B-25在日本上空扔下炸弹时,日军还以为是军事演习,当意识到遭受袭击进行反击时,轰炸机却按计划撤离了。整个轰炸过程仅历时30秒钟,但它的战略意义远超空袭本身。日军遂下定决心,集中力量攻击中途岛。轰炸结束后,杜立特中队除了8号机降落在苏联海参崴外,其余15架飞机都坠毁于浙江沿海和衢州机场附近。降落中国的75名杜立特队员中,共有64人被成功救起,中国百姓创造了二战史上的救援奇迹。美国成功轰炸东京、中国积极营救美军飞行员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

——摘编自郑伟勇《降落中国:杜立特突袭东京》

(1)根据材料,分析美军“杜立特空袭”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军“杜立特空袭”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简称瓜岛战役,行动代号为“暸望台行动”(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中,于194287日和19432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和周国的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双方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完全占据瓜岛,最终夺取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美军由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瓜达尔卡纳尔战役是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的再次失败;从世界范围来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摘编自[英]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影响。
2023-09-3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乐东县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材料一   1929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德国、日本等法西斯政权先后建立,它们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加紧侵略扩张,而此时的欧洲国家,英法面对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实行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即“慕尼黑”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史仲文《世界全史》

材料二   二战全面爆发前,纳粹德国在欧洲大肆扩张,使德国版图迅速扩大。


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前在欧洲的扩张示意图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104

材料三   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美]哈伯特·温博格著,何江等译《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

材料四   法西斯主又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使大战的阴霞再次笼罩世界。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102学习聚焦

主题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五   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认识到苏联在这场战争中能否坚持下去,不仅关系到英国能否摆脱德军的强大军事压力,而且关系到英国存亡的问题。如果苏联在战争中失败或无法牵制德军的主力,英国就将大难临头。1941622日,即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晚上,丘吉尔就发表了演说,宣布英国在战争中支持苏联。19417月,英国和苏联签订了“英苏协定”,协定规定:“两国政府相互保证,在当前反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相互提供各种援助和支持。”英国和苏联就这样确定了双方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英国还在194110月《对俄供应第一号议定书》生效前,把大约四百五十架飞机和其他军需物资送交给了苏联。

——摘编自姜桂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英、美三国的关系》

材料六   全面抗战开始后,苏联对日本侵略中国有两种态度,一方面希望不过分刺激日本,不给其侵略苏联的口实;另一方面,希望中国能长久地拖住日本,使之无法入侵苏联。因此,1938年上半年,徐州会战结束后不久,苏联就敏锐地注意到日本下一步进攻汉口来的企图,并及时提醒中国政府务必予以高度重视并做好防御准备。712日至87日,国民党第九战区苏联顾问保葛达诺夫上校,对前线战场进行了实地视察并就国民党驻军的缺点提出改进建议。其实,进入6月份以来,国民政府一直在向苏联借钱,用以购买苏联制造之工业产品和工业设备。在主要战斗刚刚结束之时,1012日,H·利亚霍夫发表了《为汉口而战》的最新战报,特别是向苏联及全世界播报了这一重大利好消息。

——摘编自孙伟《苏联与中国抗战——以万家岭大捷为例》

主题三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材料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因此双方都认识到要尽力避免冲突。西方不能再采取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这有利于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雅尔塔体系将原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都受到约束。各国人民与政府的维护和平、控制战争的意识都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在雅尔塔体系下,西欧在衰落中走向复兴,中国的政权更迭使亚太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亚洲和非洲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中立主义势力,这些成为冲击大国强权政治的民主力量。

——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八   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美苏的崛起,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106学习聚焦


基础测评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疆域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德国的扩张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4)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征。为取得“霸权”,希特勒采取了哪些措施?
能力提升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战争爆发后英苏合作的原因。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战争爆发后英苏合作的影响。
(7)根据材料六,概括全面抗战初期苏联支持中国抗战的表现。
(8)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全面抗战初期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历史纵横
(9)根据材料七、八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并简析雅尔塔体系的历史作用。
2023-06-0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17·纲要下册第17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9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11月3日,美国修改《中立法》,允许英国以“现款自运”原则购买美国军火。其后,由于英国财政困难,美国于1941年3月11日通过《租借法案》,使英国得到70亿美元贷款购买军火。美英两国领导人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立即发表声明,表示援助苏联抗德。7月12日,英国同苏联签订了《关于在对德战争中联合行动的决定》。1942年1月1日,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严峻时刻,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26个国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份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从签字国来看,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是单独排在一起,其余26个国家是按照英文大写字母的顺序签字。

——摘编自陈海宏宋敏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纲领——<联合国家宣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过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19322月召开,会上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地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任何人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消失殆尽了。

——摘编自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材料二   希特勒的伎俩是,他多年来一直向德国人民表示,他要的是和平,不是战争,而保证德国国防的最好办法就是重整军备。筹备多年,193222日首次召开的日内瓦世界裁军会议为达成国际裁军协议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尽付流水。各国(包括部分小国)都寸步不让地坚持本国利益,决心要保证其实是不可能达到的安全,这击碎了任何达成普遍协议的希望。

19331014日,希特勒宣布德国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联。退出后马上举行了一次公投。公投的官方结果是,95%的选民支持希特勒的行动,这大大提升了希特勒在德国人民心中的威望。希特勒突破了《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扩张了陆军和空军,进入了非军事区却毫发无伤,英法不准备和德国兵戎相见。

——摘编自【英】伊思克肖《地狱之行1914-1949》泰勒【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裁军的努力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希特勒成功实现法西斯扩军备战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