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介绍西方国家的政体特点,并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英国政体:
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
——魏源《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
英国有公、保两党。公党退,则保党之魁起为宰相;保党退,则公党之魁起为宰相。
——清朝驻英公使薛福成
关于美国政体: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
美国开国之律,由华盛顿订定,政归三处,立例者,议院;行例者,总统;守例者,察院。议院有立例之权,则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耳。
——清朝驻美公使崔国因
(1)关于英国政体的介绍中,大致反映了哪两种制度?“巴厘满”、“宰相”指什么?
(2)关于美国政体的介绍中,徐继畲赞扬了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什么原则?崔国因介绍了美国政制的什么特点?
(3)崔国因认为美国“大事为议院主之,总统不过奉行耳”,你是否认同他这一说法?请说明你的理由。
33.历史图片是时代的缩影,从中能够感觉到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掰 手
左图是一幅漫画,一边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另一边是美国总统肯尼迪,两个人坐在核武器上掰手腕。双方既剑拔弩张,又相互制衡。

材料二
握 手
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1972 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联 手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六国在上海签订《上海合作组织宣言》

(1)材料一中苏美双方“既剑拔弩张,又相互制衡”,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材料三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两个时代的世界格局有什么不同?从材料二到材料三,中国一贯奉行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10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六高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材料三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ЗАЕМ”意为“财政贷款”)

(1)根据材料一,读图指出爱琴海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创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2016-10-2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下图是1952年的一幅苏联漫画,漫画中较小的美国政治家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较大的美国军人正在欧洲地图上勾画。关于该漫画说法正确的是
A.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后对手
B.美国已完成独霸欧洲的既定目标
C.苏联退出冷战,两极对峙结束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014-09-02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材料二下图是反映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关系的一幅漫画

材料三尼克松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材料三中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变化”又是指什么?

(2)材料二展示的漫画反映了哪一事件?画面反映出什么问题?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

5 . “冷战”是二十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代名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重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
材料二   历史漫画与地图

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英、法核试验场分布图
材料三   联合国宪章确定的宗旨和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得到切实遵循。
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一一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就如何处理国际关系、避免“冷战”再次出现谈谈你的看法。
2010-07-21更新 | 8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1957年,苏联《真理报》大篇幅地报道了“苏联创造出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消息,并配图(如下图所示)展示了卫星走过苏联和美国上空的轨迹,甚至还以诗意的笔调发表“跃进太空”的雄文。这反映了,苏联(     
A.空间科技发展取得开创性成就B.冷战宣传动员夸张且失实
C.回击了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D.综合国力已全面超越美国
2022-12-23更新 | 209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面两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巴黎和会三巨头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美国威尔逊 法国克里孟梭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丘吉尔   罗斯福          斯大林
A.大国主导世界B.力量制约平衡
C.殖民扩张加剧D.社会制度对立
2021-07-1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一中系列)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83年,美国科学家提出关于核冬天效应的可怕推论,下图是关于核冬天的一幅想象图:被冻死的庄稼和牲畜,反映了核战争带来的后果。核冬天假说
A.准确地预测了核战争的后果B.意在号召和平使用科学技术
C.导致美苏关系走向缓和D.制约了核能的开发利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是二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此图
A.按照山川形便划分国界B.体现了民族自决的原则
C.表明波兰疆域不断扩大D.打上了地缘政治的烙印
10 . 美国对外政策深刻影响着国际秩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我们已订的条约,必须忠实履行。……欧洲经常发生争执,其原因基本上与我们毫不相干。所以,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治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我国独处一方,远离它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我们奉行一条不同的政策路线。……我们真正的政策,乃是避免同任何外国订立永久的同盟。

——华盛顿《告别演说》

材料二:

时间事件
1939.11美国国会通过修改后的《中立法》,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
1941.03回应英国首相向美国提出借40或50艘旧驱逐舰的请求,美国国会通过《租界法》,授权总统可以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它物品;
1941.08美国总统与英国首相在纽芬兰会晤,发表《大西洋宪章》,重申支持苏联抗击纳粹侵略。
1942.01《联合国家宣言》在华盛顿签署,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绝不同敌人单独媾和。

——根据人教版选修3教科书编写

材料三:


图1:1943-1945年的欧洲战场(局部)


图2: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局部)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1)华盛顿发表这一演说时,欧洲正在发生的“争执”是什么?概括华盛顿的外交主张,简述其主张对美国外交政策的长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具体的背景事件概述美国介入世界大战的历史过程,简要分析美国介入战争对其自身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