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20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1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可是,随着大战持续进行,这项叫做孤立主义的政策却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其实,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

——引自[美]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

材料二: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霍布斯鲍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一战结束后“20世纪历史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

材料三: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间国别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欧洲列强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英国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法国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德国完全停止出口

……取消德国在中国、埃及、利比里亚、暹罗、摩洛哥、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特权,但将它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和利益转让给日本。

——《凡尔赛和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战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四: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4)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2022-05-26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材料一 根据1947年2月至1949年1月在美军辖区做的民意调查,62%的被访者首先希望有一个能保证经济发展和高收入的政府,而不是自由选举权、新闻自由和经济自由。在1947年6月,更有高达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准备放弃基本自由权利,以换取经济保证。

——摘编自梅瑞特《被占领德国的公共意见》

材料二 战后西部德国人对20世纪德国的看法

问:您认为,德国在本世纪哪个时期最好?

答:

德意志帝国时期

45%

1920至1933年间

7%

1933至1938年间

40%

1938至1945年间

2%

1945年之后

2%

那么,哪个时期最不好?

答:


1914至1919年间

3%

1930至1932年间

7%

1933至1938年间

2%

1939至1945年间

8%

1945至1948年间

70%

1949至1951年间

8%

——劳施:《联邦德国的政治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后德国民众的价值取向,并分析其成因。
(2)德国民众对20世纪不同时期在认同感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2019-04-28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段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2019-01-30更新 | 1636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 战云密布的欧洲

一、…

二、……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四、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根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书社)目录摘编

(1)材料一列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科技和思想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对其再补充两项,并说明补充理由。(请按要求的角度作答)

材料二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所有这些都促使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的《凡尔赛和约》对战争的责任是怎样认定的?这一认定是否公平?谈谈你的看法。(个人看法请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材料三而在同一年(1917年)的早些时候,4月1日的夜间,美国总统威尔逊忧心忡忡地向《世界日报》的柯布尔先生讲了下面的一番话:“战争会使我们所知道的世界翻身。只要我们不参加战争,则中立主义还可以有优势地位,假使我们加入了协约国方面,则世界就会离开了和平的基础,而进入了战争的基础了。那就是说我们也和旁人一样的丧失了头脑,不再有是非的考虑,那也就是说这个地球上的大多数人民都会发了战争狂,放弃了冷静的思考,而集中其精力来从事于毁灭。”威尔逊又说美国的宣战,其意义即等于德国已经被击败了,而且是相当的惨败,所以结果将是一个指定的和平和胜利的和平。

威尔逊的这种矛盾的心理,没有能挡住美国公众对惩罚德国的义愤,美国终于参战了。不过,欧洲的政治家们不是像威尔逊总统一样,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称为“胜利的和平”或“指定的和平”,而是尖锐地指出:欧洲失去了无胜利有和平的机会,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

——摘编自王苏波《恶魔在徘徊——对20世纪战争的回顾与反思》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威尔逊的矛盾心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人“得到了有胜利而无和平的结局”的理解。(联系教材的前后章节进行作答)

2018-04-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4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今年是一战结束一百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的极端残酷性以及交战各国经济危机的加深,使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到战争后期,反对战争、要求和平成为一些国家发生革命的重要动力。战后欧美各国的反战与和平运动得到了大发展。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尝试保障和平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应运而生。一战曾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

—摘编自徐蓝《一战史研究的新问题新进展新观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

材料二一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帝王宝座倒塌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但对现代文明的基本问题,如工业主义和民族主义、经济保障和国际稳定等等,这次大战并没有作出任何回答。而且,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俄,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

—摘自《现代世界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没有回答现代文明基本问题”的原因。

2018-05-18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天津市河西区2018届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二)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大国的争霸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采取多种手段来进行,而战争可以说在历史上一直是多种形式和手段中最高的形式或最后的手段。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征杀战伐都是在步、骑、车、船所能达到的平面上,在当时人们力所能及的有限范围里,主要由交战双方(或各方)的军队在前线进行的。只有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说帝国主义阶段,才提供了促使这种战争演变成世界大战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技术条件。前线和后方的联系的依赖关系无比密切,经济因素和精神因素的作用大大提高,武装斗争的范围、规模和烈度空前增长。于是在二十世纪,终于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这种骇人听闻的现象。

——摘编自任银睦《概论世界大战的起源和抑制因素》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德国和英、日、俄等国相比,远不是对中国威胁最大的敌人。不过,由于德国败局几定,中国只有加入英法协约国一方,才可能在战后新的国际体系中赢得发言权,所以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选择对德宣战。……首先,十几万华工通过欧洲之行,成为了具有新思想新视野的新人,对世界对中国对自身都有了新的认识,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大大加强,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其次,中国外交代表在巴黎和会上的挫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兼具的五四运动,对外而言,是中国建立战后国际秩序的继续努力和再次尝试。对内来讲,启蒙了几代国人,影响了今后中国百年的思想走向。第三,大战前后,国人从憧憬兴奋到失望幻灭,使部分精英转而停止了对欧美文明的亦步亦趋,寻求另一种形式的国际化——以俄为师,这对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造成的影响,是不言自明的。

——(美)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二十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
7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诺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仹
英国德国法国
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
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9517100
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
19175198918553.6————34.43.6
19184989029351.5————1568853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发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影响。
2019-04-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