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向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德意志帝国是在以武力建立的新的国际结构中最强大和最显赫的国家,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得出了结论: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欧洲国家在和平时期从来没有像20世纪初期那样保持如此庞大的军队。如今,在全体青年人中实行一年、二年甚至三年的义务兵役制已经习以为常。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一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民中间拥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后备军。几乎没有什么人渴望战争。除了少数几个爱采用耸人听闻手法的作家以外,所有的人都希望欧洲和平。然而,每个人都认识到,战争总有一天会到来。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 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望(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巴尔干半岛上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
——《国际上的无政府状态》
(1)根据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众在战争爆发中的作用”的看法。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而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总的说来,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影响。不过,它们在细节上存在着种种差别,这些差别对当今的国际舞台有着重要意义。两次大战战后的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主义权力的加强形成鲜明对照。二战后的20年内,欧洲诸幅员广大的帝国几乎全已消失。从这一意义上说,这20年是欧洲在政治和军事上衰落的20年。但与此同时,由于全球日益统一,西方的思想、制度和技术正以不断加快的速度传遍全球。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时期既是欧洲衰落的时期,又是欧洲胜利的时期,这一点似乎是有悖常理的。

——摘编自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的相似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20年间欧洲发生变化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74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慷慨陈词,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采取紧急措施,动员全美人民踊跃参军和支援欧洲协约国前线作战。随后,美国成立行之有效的后勤机构和庞大的后勤供应体系,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建立起一套国内战争动员体制,为美国海外远征军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美国远征军体制是一个由陆海空三军为一体的综合作战体系,是现代意义上的首次联合作战。美国海军完成了反潜作战、远洋护航、运输部队、炮火支援等任务。同时,空军参加了警戒侦察、战略轰炸以及配合地面的部队发动攻击等。美国远征军发动了史无前例的进攻战役,进行了历史上首次争夺制空权的航空兵作战,这都促使美国军事力量的空前发展。美国远征军为欧战注入了一剂“强心剂”,逆转了敌对双方的实力对比,使胜利的天平加速倾向了协约国。这种远征军体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以后的历次海外战争中不断完善成熟。

——摘编自曹月勇等《美国海外远征军体制确立的基础:国内战争动员体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远征军体制确立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远征军体制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但是对大多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请回答:
(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
(2)概括材料二所示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战争观是指人们对战争问题总的看法。20世纪初,西方社会主流的现实主义战争观:把战争看作一种政治工具,与道德无关,也无所谓正义与否。然而,1914年爆发的第一世界大战成为这种战争观的滑铁卢,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战争给各国经济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庞大的人力、物力损失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被战争残酷现实震惊了的精英开始反省自己对战争的认识。在此背景下,理想主义战争观产生,即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这种战争观在国际危机频发的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人们极力希望能避免战争。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理想主义战争观彻底破产。二战期间,特别是在了解了法西斯的疯狂侵略以及种族灭绝的非人道做法后,有识之士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以往对战争的认识。反法西斯的现实需要催生了战后国际战争观的转向,衍生出正义战争观,将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

——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20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推动三种战争观演变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战争观演变过程中得出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英国虽然率先完成了第一次的工业革命,但直至20世纪初,英国教育一直“重文轻理”。媒体也把从事科学工作的人称为“科学人”(ScientificMen)而不是“科学家”(Scientist)。英国学习科学的学生数量也远不及德国,曼彻斯特等英国科研重镇的主要工作是由聘请的德国学者负责。1913年的调查显示,英国大学聘用的科学人才工资还不如教堂里的工作人员。由于对于科研人员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待遇,英国适龄科研人员大量应征入伍,研究工作人手短缺。开战后英国立刻失去了需要从德国进口的各种原材料时,英国人才发现他们科研实力不足带来的严重后果:军装染料、战备药品、实验仪器乃至枪械的瞄准镜都无法完全自行生产。而战场上——毒气、机关枪、手榴弹、火焰喷射器、潜艇、航空母舰等新式装备完全颠覆了战争的模式。

工业的严重落后和军队的巨大伤亡让英国政府迅速认识到了应用科学研究与新技术研发在战场上的重大作用。1916年英国的大学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废除希腊语考试,引入博士学位制度。1918年英国教育部设立科学与工业研究部,为大学科研提供资助……这些变化,令科研不再是只有富裕的上等阶层才能从事的带有隐秘色彩的私人活动,渐渐成为一项普通人也可以从事的职业。

——卡德韦尔《科学与一战》

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初期英国科研实力不足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对英国科研发展的影响。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20年1月,国际联盟宣告正式成立。国际联盟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国联盟约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凡是在大战中对同盟国宣战的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都走国际联盟的创始成员国。行政院是国际联盟最重要的机关,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4国为其常任理事国,美国未加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向国联理事会控告日本侵略中国领土,破坏国联盟约,要求国联采取行劝。1933年2月,国联大会以42票赞成,日本1票反对,通过了接受《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决议,承认东北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主权属于中国;主张既不应该维持“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应该恢复到“九一八”事变以前的状态,而是应该中日两国都从中国东北撤出武装力量,中国东北由西方列强各国共管。日本以抗议该报告书为由,宣布退出国际联盟,致使国联的调查报告书成了一纸空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