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时期批判传统伦理的一个重要主题,即以个人主义批判礼教之宗法主义家族伦理。陈独秀倡言“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中国伦理变革,应“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李大钊也将家族制度归为摧折个性的“万恶之源”。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旧伦理束缚和思想观念、建立新型家庭婚姻秩序和伦理秩序,《婚姻法》成为新中国最早颁布的重大法律。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社会得到大发展,家庭结构与功能逐渐“小型化”:其一指家庭结构、规模逐渐由繁变简、由大变小;其二指家庭职能逐渐由多变少。 由此引起了夫妻、亲子等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重大变化。家庭关系的轴心已由亲子关系转移到夫妻关系,家庭的关注重心开始由长者下沉到年轻人和儿童身上。

——摘编自赵庆杰、王利华《近现代中国社会家庭的伦理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化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教育政策是阶级、国家政府产生后才产生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不同,每一个时期的教育政策均有时代的特征。比如,先秦“学在官府”的教育政策;自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之后,此后历朝历代的文教政策均以儒家思想为指导,隋唐儒佛道三教并立,但仍以儒学为正宗,唐太宗曾说:“己之所好,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各个朝代具体的教育政策不同,但目的一致,如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书同文,行同伦”的文教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秦朝中央政府的专制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的三大文教政策也是治国安民的需要。从历史上看,历朝历代政府重视民族文化教育问题,联系民族关系的实际,国家所处的特定阶段,基于中华民族的固有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不停探索,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强有力的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独特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

——摘编自廖娟《论中国古代教育政策的特点》

材料二:英国师范教育的开端是教会的慈善教育,英国私人捐助教育的现象在英国十分普遍,因而慈善学校的建立给予了大量贫苦儿童基本的教育,帮助他们适应正在转型中的社会。工业革命席卷全球后,各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增强国力、弥补教会与私人办学力量的不足,英国政府更加注重发展教育。19世纪,英国大批积累了财富的资本家增加了对教育的捐赠与资助,工人阶级也增加了对子女教育费用的支出。民众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沙特爵士,面对维多利亚时代发生巨变的英国社会,他着重强调了教育对于维护英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主张广泛推行民众教育。19世纪晚期,英国最终确立了由地方师范学院、私人训练学院等共同组成的师范教育体系。

——摘编自付扬扬《近代英国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国师范教育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古代教育政策和近代英国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中得到的认识。
2024-03-1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和西塞罗是古代中国和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生活在社会动荡之中。孔子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同时认识到社会公正至关重要,主张财富分配要体现出社会公正。西塞罗认为建立国家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社会的正义,并指出共和国是人民的财产。孔子始终把道德品行的教育放在首位,而且也看到了法令法规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西塞罗宣扬那种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他认为罗马共和国是稳固地建立在古罗马的那种传统美德之上,国家只有按照法律行事才是正当和合理的,也就是说他认为法治的另一个要求就是制订的良法要得到普遍的遵循。他们针对各自国家面临的问题设计了种种解决方案,虽然二人都未能解除当时社会长久积聚的种种痼疾,但他们的社会和谐思想却足以称得上是人类永恒的财富。

——摘编自王芳《孔子与西塞罗的社会和谐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辽宁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因此二战后西方国家积极推行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对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行为课税。西方国家又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将用料多、耗能高、污染重的产业大举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缓和利益矛盾、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还采取了一系列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比如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征收个人所得税等。战后西方国家采取了对农业实行价格支持和补贴制度帮助农民增收,还采取了区域开发政策来帮助落后地区摆脱贫困。这些措施既缓和了社会矛盾,还保证了社会劳动力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要的条件,即满足垄断资本扩大再生产和利润增长的共同需要。

——摘编自王启云《战后西方国家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动因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西塞罗和谐思想的相同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西方国家为促进社会和谐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动因。
2024-03-12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四)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3至1914年间作为一个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据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始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期的漫长过程的非凡几顶峰。随着权力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经一跃而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二战后国际格局出现的变化。
2023-07-16更新 | 62次组卷 | 14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梁启超主张改变那种仅从旧史记载中搜寻史料的习惯,打破正史修史过程中对史料的搜寻劣习,充分吸收地质学、考古学、人种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畴昔不认为史迹者,今则认之,畴昔认为史迹者,今则不认,举从前弃置散佚之迹,钧稽而比观之,其夙所因袭者,则重加鉴别,以估定其价值,如此则史学立于真的基础之上,而推论之功,乃不至于枉施也。”“得史料之途径,不外两种:一曰在文字记录以外者,二曰在文字记录者……文字记载以外者,又可略分为三类:曰现存之史迹,曰传述之口碑,曰遗下之古物。”治学者应该将文字记录以外的史料和文字记录的史料二者结合使用,不可偏废。

——摘编自周妤、王梅兰《梁启超史料观初探》

材料二李大钊提出:“史学家固宜努力以求记述历史的整理,同时亦不可不努力于历史理论的研求。”历史理论是从历史事实中提炼归纳出来的。史学家必须“下一番功夫去作特殊事实的研究”.“才能作历史理论的基础”。通过考证而获得的事实,实为一般理论的研究必要的材料。必个个事实的考察,比较充分施行,而后关于普遍的理法的发现,始能比较得明确。有确实基础的一般理论,必于特殊事实的研究、有充分的准备始能构成。”史实收集得不充分,考订得不确实,整理得不全面,有确实基础的一般理论的形成、发展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沙健孙《李大钊史学思想述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和李大钊两人史学观点的共通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大钊史学思想的影响。
2023-04-2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殖民地独立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他们虐待我们,不仅剥夺了我们应有的权力,而且使我们对公共事务一无所知。如果我们能够在我们所在的地区掌管自己的内部事务,那么,我们一定会了解公共事务及其一套机构,我们一定也会享有个人的威望。美洲人在社会中只能当奴隶,最多也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消费者。连劳动也受到种种限制:不准生产西班牙国王所垄断的产品,不准建立西班牙本身所没有的工厂,连生活必需品的贸易都被西班牙人专门控制。在美洲各省之间设置了种种障碍,使省与省之间互不接触、不了解、不往来。我们的地只准种植蓝靛、谷物、咖啡、甘蔗、可可和棉花。

——摘编自西蒙•玻利瓦尔《牙买加来信》

材料二   尽管革命后拉美各国宪法均明确规定了选举程序和制度,但并未得到真正遵守。通过兵变等非宪法方式上台的做法十分普遍。如墨西哥在1824~1848年期间,曾发生250次兵变,更换了31个总统。 尽管各国均声称主权在民,但所谓的人民实际上只是极少数上层精英。各国宪法均将财产、教育科度、牲别、种族作为政治参与的条件,政治体制的寡头特征十分突出。

——摘编自刘波《拉丁美洲政治发展进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在拉丁美洲采取的殖民统治措施。
(2)据材料二,归纳拉丁美洲独立后的政治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特征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拉丁美洲民族独拉运动。
2023-02-09更新 | 806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科举制实行复试、殿试制,以及考官锁院制,推广世家子弟、考官亲属的别试避嫌法,推行封弥、誊录法。无论是官宦子弟,还是庶族地主、殷富农民、工商子弟,凡是"稍具文墨"的读书人,都可以应举入仕。唐代科举考试录取后,只取得做官的资格,还须经吏部考试合格后搜予官职。而宋代进士录取后,不仅可以直接授官,而且升迁迅速,“第名前列者,或不十年而至公辅","名公臣卿皆由此选"。两宋通过科举共取士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约为唐代的取士人数的5倍。

——摘编自郭学信《士与官僚的合流: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一

材料二   18世纪,西方人对科举的了解更为全面,用法文和英文出版的谈及科举制的书籍出版量很大,就连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一代哲人对中国政治制度也赞扬有加。到19世纪,尤其是中英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西方人眼中已不再神秘,声望一落千丈,一切都落后原始,但惟独科举制例外。当时,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实行政党分肥制,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和工作连续性的中断。1884年,英国人密迪乐指出,“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科举考试制度的优点和中国政府的榜样已导致了欧洲和美洲一些最开明的国家采用这种方法以提高其文官的效率。"这是在英国于1855年试行并于1870年全面推行文官考试,以及美国于1883年开始采用文官考试制度后做出的评论。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时期科举制的发展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美国家学习效仿中国科举制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26月,中国共产党便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问题。1923年,中共三大最终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1924年,以邹鲁等人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分子公开反对国共合作,对此,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坚决予以驳斥和回击。在黄埔军校里,周恩来、叶剑英曾分别担任政治部主任、教授部副主任,聂荣臻、萧楚女等人先后在军校任教,他们不断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一大批军事素质强、政治觉悟高的学员。国民革命中,工农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火如荼:从192610月到19274月,仅武汉地区的工人罢工斗争就达三百多次,数十万人参加。上海工人连续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在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192611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掀起农运浪潮。

——摘编自赵建栩《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

材料二 还在19277月初,即汪精卫领导的武汉政府还没有对共产党人下逐客令的时候,无论是共产国际还是中共中央,都已清楚看到国共关系全面破裂的前景了,大家基本上一致认为破裂后的形势对共产党人不利。蔡和森、毛泽东等人明确认为只有“上山”一途,即依傍山地避开国民党各路大军的围攻,伺机发展壮大。然而.随着陈独秀辞去总书记职务,共产国际指派不满30岁的格鲁吉亚人罗明纳兹前来担任新的国际代表,苏共中央出钱欢迎宋庆龄、邓演达等前往莫斯科商谈另立革命的国民党问题,武汉政府麾下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声言:“第二方面军无论如何决不反对共产党,不与共产党分家。”共产党人对形势的估计又明显地变得乐观起来了。

——摘编自杨奎松著《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前,共产党人“又明显地变得乐观起来了”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徒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材料二   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移任湖广总督之后,原订炼铁厂设备也随之改运汉阳。铁厂厂址选定汉阳龟山山麓,189011月动工兴建,光绪十九年(18939月建成,光绪二十年(1894)投产,属于官办企业。由于铁厂是完全的官办企业,弊端丛生,从光绪二十年投产到光绪二十二年,亏损累累……朝廷已经无力支撑如此大的国企亏损,只好将官办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手,招募商股,铁厂慢慢艰难运行。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盛宣怀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申请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一,经清廷批准后,遂遵照商律股份有限公司条例,在农工商部注册,改官营为商办。

材料三   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二,中国制造行销全球;不再怕和老外打官司;中国企业走出去;汽车,电信资费越来越便宜;全球同步看大片;外资银行触手可及;纺织业农业等历经风雨;学会按国际规则办事;悄然更新的发展观念。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两次转变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简要归纳中国入世对中国与世界的主要影响?
2022-04-28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家校协作三轮练(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备战备荒,于1933年10月,制定了“兴办仓储计划”,将仓储分为国立储备仓、省立储备仓和县仓、区仓。同时,明确划分国家、省级、地方不同粮食储备主体的责任。1935年,实业部制定了《农仓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大力推动新型农仓的建设,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当时的农民银行、中国银行等均在各地设立了仓库。《农仓业法》规定:“业务,除堆藏及保管零中外,可以兼营受寄物调制改装及包装……或介绍借款业务,并规定农仓于收受哥托物后,应发给仓单,”但政府财力匮乏,导致仓储设施简陋,储粮损失较大,加之可收购根源有限,使得粮仓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功能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摘编自金梅等《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演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主要是根据粮食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到1952年,利用政权力量对粮食进行合理调配,利用市场机制使粮食得到正常流通,同时制定政策刺激粮食生产,加大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投入;1953年到1954年,根据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城镇人口发展的情况,采取了控制粮源的措施,制定了统购统销政策,将粮食的收购和销售控制在国家手中;1955年之后,针对统购统销造成的农村关系紧张等问题,为了完善和改进统购统销政策,采取了定产、定购、定销的办法。

——摘编自马双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和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以及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的特点。
2022-04-22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