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医疗费用高昂,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建立全民医疗体系的发达国家,美国有近5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约占总人口的19%。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大萧条,越来越多的人无法承担高昂的医保费用。由于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较低,大部分美国民众认为医疗保健应该进行改革,政府也因医保支出比重过高而积极倡导医改。美国要求个人或企业雇主必须为雇员购买医疗保险。同时建立以国家为基础的美国健康福利计划,将未包括在政府医疗保障计划覆盖范围的人群及未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雇员纳入该计划。美国还从国外进口廉价药物,打破医药垄断地位,以保证居民能买到平价药。鼓励将医保付费与服务质量相挂钩,对高质量医疗服务机构子以奖励。从2011年开始实施增税措施,增税对象为收入在25万美元以上的个人或夫妇,用于支持医疗保险改革。同时,采取提高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的方式,将所节约部分资金用于医疗改革。

——摘编自应丽《美国“新医改”评析》

材料二   2009年以来的新一轮医改,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举足轻重的改革事件之一。近年来,随着医改的推进,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例稳步上升。改革开放以来,卫生领域市场机制的引入也为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2018年,我国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三项卫生资源核心指标相比2006年均有大幅增长。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卫生医疗服务的主体是国有制的医院、集体所有制卫生院等机构。1980年开始,我国逐步开始放开社会办医。到2017年,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占比达26.34%,呈稳步上升之态。2006—2018年,医疗机构诊疗量大幅增加,入院患者数量增幅达200%以上,增长更为迅速。201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2018年已增长至77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得到世界关注。

——摘编自王虎峰《中国医改10年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进行医疗改革的原因,并概括美国医疗改革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医疗改革取得的成效。
(3)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医疗改革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本质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致可划分为两大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多人口,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86%以上是文盲。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直面时艰,通过制度变革和道路探索,营造了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商国是、共谋发展的良好政治氛围,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为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1978年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定。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要素,都得到空前释放与扩大,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 WTO,于2013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世界工厂”。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中国走出了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注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从5000多年深厚文明传统中汲取养分,为实现民族复兴熔铸精神之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摘编自马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及前瞻》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点。
2023-05-21更新 | 318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4(全国卷新教材)-【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在东北地区设立羁縻府州,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行政基础。唐玄宗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金末于各地设行省,开我国省制的先河,为后来元朝在全国普遍设立行省创造了条件。元朝时,辽阳行省的设置标志着“天下一家”治边思想在东北地区的确立。《元史·地理志》总结道:“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刘信君《中国古代治理东北边疆思想研究》等

材料二   东北地区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受到清政府的严密控制。清初,出于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考虑,清廷鼓励民人开垦东北,使东北出现短暂的移民高潮。乾隆五年(1740年),清廷以“东北为满洲根本,移民甚多影响旗人生计”为由,颁布八条封禁措施,禁止民人进入奉天。但封禁政策并没有能够阻挡关内民人“闯关东”的热潮。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利用地域上的优势,加紧对中国东北的掠夺和侵占。为了应对日益加深的危机,清廷开始放宽对东北移民的限制,推行移民实边策略,使大量移民涌入东北。同光时期,东北出现了民治机构建置的高潮。

——摘编自梁磊《清中叶以降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隋唐至元朝对东北地区管辖的具体措施,并据此归纳其趋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中叶以来东北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英国在一些大的部门,在大臣以下,先后设立了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辅佐大臣在内阁的政务和部内事务。这样,英国政府机构里的官员逐渐分成了两类:政务官和文官。各部门的大臣、国务大臣、政务次官等少数官员是政务官,他们参加议会的活动,参与制定政策,与内阁共进退。常务次官以下的广大政府官员组成文官队伍,他们负责执行政策,是常任官员,其去留不受政潮的影响。法律规定:录用文官要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文官不得兼为议员,不得介入党派政治活动。

——摘编自程西筠《由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士-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

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中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主权在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而“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官吏既为人民之公仆,其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行政能力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孙中山认为只有经过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考试制度才能选拔出高素质的官员。政府官员掌握公共权力资源,应该遵从人民的意志行使职权。为防止官员贪污腐化、滥用职权,孙中山主张应当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只有人民拥有监督的权力,才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官员。

——摘编自李俊清《现代文官制度在中国的创构》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体现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现代文官制度的构想,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政府召集流民,开垦荒地,但急求成效,于开垦次年就起征新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荒效果不明显。康熙帝即位后,放宽了起科的年限,垦荒颇见成效;康熙极为重视常平仓谷,规定了仓谷的数额;雍正帝也一再谕令,让各地存足额定米谷。康雍乾时期,包谷、番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贫苦农民的主要口粮。康雍乾三帝通过粮价奏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粮价,采取了一系列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措施,对安定民生发挥了一定作用。康熙帝还曾下谕令“蒸造烧酒,多费米谷,须严禁”,雍正曾试图将禁酒推向全国。

——摘编自叶能《清代前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主要是根据粮食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到1952年,利用政权力量对粮食进行合理调配,利用市场机制使粮食得到正常流通,制定政策刺激粮食生产加大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投入;1953年到1954年,根据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城镇人口发展的情况,采取了控制粮源的措施,制定了统购统销政策,将粮食的收购和销僐控制在国家手中;1955年之后,则针对统购统销造成的农村关系紧张等问题,为了完善和改进统购统销政策,采取了定产、定购、定销的办法。

——摘编自马双龙《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和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经济政策调整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材料 郭秉文(1880—1969)生于上海,1908年留学美国,1914年回国,成为中国学人中的第一位教育学博士,我国第二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东南大学的创始人。

民国初年,中西文化激荡,教育界面临着如何促进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大课题。郭秉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之根、民族之源,虽有不足,“但非尽坏”,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持执中务平的态度他认为,学习西方“人文”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以救亡图存;学习西方“科学”有利于振兴实业,以富国强国,两者同样重要郭秉文认为中西学术文化交流除了坚持国家立场之外,还应倡导世界立场。东大的治学原则,使得许多国学大家以及海外学成归来的科学人才纷纷南下,东大遂成为中国当时最重要的国内学术文化交流中心。1923年至1929年,郭秉文作为中国教育的首席代表,出席了历届世界教育会议,并连任三届“世界教育会”副会长,负责管理亚洲的教育事务。

——摘编自王悦芳、胡玉苓《郭秉文与东南大学的学术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秉文的主要治学理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郭秉文对教育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2020-04-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的乡村重振运动出现根本性变化。1965年联邦政府推出新的“乡村发展计划”,1976年又将“乡村重振”和“促进乡村发展”明文列入法规,提出制定村镇整体规划,改善乡村生活和环境,使农村人口生活和福利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联邦农业税占国家总税收的2%,农业投入却占国家预算的7%,各州投入资金力度也非常大。联邦德国从1961年开始举办三年一次的全国性“我们村庄更美丽”竞赛,竞赛分为县、区、州和联邦四级平台,获胜者冠以“金牌村庄”。1998年以后更名为“我们村庄明天会更好”,竞赛取向从表象性“美丽村庄”向内涵性“乡村生活品质“转变。新的乡村重振效果明显,乡村变成了德国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不只是粮食生产者,还是自然景观和传统人文景观的维护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乡村的如画风景和古朴宁静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定居,呈现出勃勃生机。

——邢来顺《德国乡村重振运动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和归纳德国实施“乡村重振运动”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2019-03-2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19届高三历史二诊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路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路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

——摘编自《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与路线图》

材料二   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丝绸之路是复数形式:奴隶之路、霸权之路、白银之路、西欧之路、帝国之路、战争之路、技术之路,这样的章节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

——彼得・弗兰克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三   习近平提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路国家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一个改革开放40年后的中国,可以更直接细致地感知和了解优秀的中华文明,进而接纳甚至吸收其优秀的成分。

——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陆上丝绸之路衰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亚欧文明交流方面归纳“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基础、时代背景和意义。
2019-02-23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9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世宗统治时期,大量倭寇在东南沿海地区肆虐横行,是明代倭患最严重的时期。另外北方地区蒙古鞑靼又频频南下,国内急需大量的军事人才,由此才促使了武举在世宗时期达到了高峰。嘉靖二十年,“定式会试进士额以百名为率”,这是世宗之前,武科取士不曾有过的兴盛局面。其次,武举除官重新配置。嘉靖二十二年起,录取分边方、腹里,按“边三腹二”的比例录取。此外,还规定“千户以下,除能立军功升级外,其间果有才能出众,兵部酌量奏请,千户量加署指挥职衔,百户以下量加署千户职衔。”从而为更多的武功人才敞开仕进之门。嘉靖元年,各省及两直隶武科乡试由巡按御史主考,会试由两名翰林官共同主考,另派给事中及其部属四人为“同考试官”,监察御史两名为监试官。最后,将“恩幸冗滥者,裁汰以数千计”。世宗时期武举的兴盛确实提高了明军将士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明初以来由于重文轻武致使武将不被重用的局面,明代海寇最终得到有效的控制。

——朱子彦《嘉靖年间的科举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世宗改革武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世宗改革武举的作用。

2018-03-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1929年减少了30%,1.1万家企业倒闭,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

勃鲁姆政府执政后,开始实行改革。它规定一般工人的工资可以提高7%~15%,待遇极差的工人工资可以提高2~3倍,允许工人和在职人员在不减薪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两周带薪休假,并要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政府还着手进行税制改革,增加对失业工人的帮助,对法兰西银行实施监督,把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等。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的作用。勃鲁姆政府的政策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大约有600亿法郎被从银行提出,其中280亿法郎被转往国外。与此同时,左翼政党内部就取缔法西斯组织等问题发生激烈争执。1937年2月,勃鲁姆政府宣布财政困难,暂停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

——皮埃尔·米盖尔(法)《法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政府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归纳勃鲁姆改革的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