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99 道试题
1 . 精神文明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摘自保罗·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   马丁·路德认为,恩典是要通过人的信仰来实现的。马丁·路德的这种新的恩典说在基督徒与上帝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否定了人们对教廷、教皇、仪式和神职人员的崇拜。

——摘自朱孝远《德国宗教改革与马丁·路德的贡献》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对那个时代面临的思想任务和社会要求进行反思,他们所提出的那些社会原则,如思想和信仰(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经济上的自由和不受(封建)国家干预、人民与统治者的相互制约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观念。

——摘编自何平、曾祥裕《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精神的新生”?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个该时期文学艺术方面的2个代表人物。
(2)揭开宗教改革序幕的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宗教改革的内容。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是什么?
2024-05-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唐太宗唐玄宗
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材料四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格局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三概括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4)根据材料四,元朝行省划界的原则是什么?并分析其主要意图。
2023-12-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且末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由于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冶铁技术,南方冶铁业因此得到发展。稻田耕作开始使用铁犁、耙、耖等铁农具,这使得北方作物麦、粟、菽等耐旱、耐寒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剩余产品也随之增加,这推动了南方粟、麦市场的发展。历宋、齐、梁三朝都城建康有较大规模的粟、麦市场。此外,山区的“蛮族”在政府的鼓励下,大力开发“蛮田”,使得“蛮田大稔,积谷重岩,未有饥弊”。

——摘编自杨乙丹《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

材料二   以往史学界有一种传统的看法,认为只有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政权,才能促进当时经济的发展,而对分裂时期的地区性政权或偏处一隅的地方性政权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则往往不予注意,也没有给以应有的评价。从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间歇发展中不难看出,即使暂时处于分裂时期,只要地方政权的统治者实行缓和矛盾、保境安民的政策,是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

——摘编自许辉《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之前,教廷不仅在精神而且在某些世俗事务方面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欧洲君主不得不长期与教会分享权力,且接受教廷频频“行度主之事”。但是在和会之后,从法律上讲,欧洲君主成为其领土内的最高主宰,不承认他们之上的任何世俗的权威。这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的几个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密切相关。

——摘编自[美]皮特.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拿破仑战争是建立在一场革命的基础上的。拿破仑在对外征伐期间,一直以“革命的代表和启蒙运动的化身”自居。但是,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相互混居的不同民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统治者,开始将其作为“异族”对待。当时的德意志哲学家约翰,哥特弗雷德,赫尔德甚至直接扬言道,每一个拥有自己语言和民族文化的族群均天然地享有自治权力。维也纳体系虽然建立,但是“仍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前行”,也许很幸运地是在维也纳时代最“和谐”的时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归纳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前后欧洲政局的变化,并说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的几个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战争对民族国家的影响,并指出“维也纳时代最‘和谐的时期”的含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归纳概括是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以下选项中主题与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主题内容
A早期国家的制度建设禅让制井田制郡县制
B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刀耕火种铁犁牛耕郑国渠
C赋役制度的发展演变编户制度租调制两税法
D不断完善的监察体系御史大夫十三州刺史科举制
A.AB.BC.CD.D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同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俸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摘编自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并概括科举制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夏,协约国勾结俄国的反动势力,向苏俄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进攻,使当时共和国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各种燃料、原料、粮食极端缺乏。面对严酷的战争环境,19188月和10月,苏俄政府先后颁布了《关于产粮区强迫实行商品交换》《关于向农业经营者征收农产品实物税》的法令,规定农民除种子、口粮和饲料外,其余农产品均按国家的固定价格交给国家,国家付给农民贬值的货币。后来为了完成任务,有时连农民的口粮、种子也征收了。1918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公布了《关于组织一切产品、个人消费品及日用品的居民供应》法令,实行贸易国有化,禁止一切私人贸易,对粮食和日用品实行配给制。在劳动和分配方面,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摘编自辛燕《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浅说》

材料二   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实施的目的。
(3)说明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2023-06-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奴隶贸易的发展史,大体上也是利物浦的发展史”。阅读材料:

材料一     英国三大主要贩奴港口运往切萨皮克(位于美洲)的奴隶及船只数量表

伦敦布里斯托尔利物浦
船只数量奴隶人数船只数量奴隶人数船只数量奴隶人数
1698-1703323665814511
1704-171865889628272911401
1719-173032509866106659985
1731-17452230907515078475787
1746-1760161714368604354832
1761-1774201748144190375569
总计187242112274141114017575

材料二   正是从利物浦持续不断地开出的贩奴船,把一代又一代身强力壮的非洲黑人,源源不断地驶向新大陆彼岸。就如同一条巨大的输血管道把非洲、新大陆和利物浦联接在一起,用非洲人民的鲜血浇灌着利物浦,带来了它的繁荣,利物浦正是这样发展成英国最大商业中心,并且这种巨大的商业势头,促使利物浦本身向大工业中心转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金鹏《大西洋的国际贸易与利物浦的城市近代化》


(1)材料一表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18世纪英国三大港口在奴隶贸易中地位的变化,概括指出利物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上述变化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利物浦的奴隶贸易带来了哪些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2022-11-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和专制统治环境下,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现今中国民法,是清朝末期从外国继受而来。甲午战败和庚子事变后,清廷推行新政,1907年设立修订法律馆,“参酌西洋法制”,起草民刑各法典。1908年民法典起草正式开始,……1910年底,“大清民律草案”完成。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继续主持起草民刑法典,称为“第二次民律草案”。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此前,在清政府、国民政府和列强续签商约时,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列强均以颁布民商法典、法治完善为放弃该权的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序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民法精神并归纳中国制定民法典的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以前在城市行政管理上长期存在的坊市分割制度,便是基于行政管理上的方便考虑的。`宋代随着民众侵街现象的发生城市不再只是单一的政治、军事中心,还成为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面貌越来越具有浓厚的经济色彩。据学者体计,北宋全境拥有10万户的城市约有40多个,到宋徽宗时上升到50多,数量超过汉唐数倍,以工商为业的戒市居民成分与日俱增。环城草市扩大了原有城市的规模和范围,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摆脱坊市分离的新道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商品意识也在迅速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渗透,这使宋代带有明显消费性和商品化色彩的城市文化娱乐活动日益兴盛起来,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存在。宋代租佃关系盛行,农民具有了相当大的人身自由。城市中的大批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海内外一些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城市在宋代已经背离了传统格局而进入了真正的“城市革命”时期。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节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   1915年中国10万人以上的大中城市一览表(局部)

排名

城市

城市人口

是否开埠

1

上海

1000000

开埠

2

西安

1000000

3

广州

900000

开埠

4

汉口

821280

开埠

5

北凉

700000

6

福州

624000

开埠

7

重庆

517000

开埠

8

兰州

500000

9

佛山

500000

10

成都

450000

11

昆明

450000

开埠

12

南京

368800

开埠

13

南昌

300000

14

长沙

250000

开埠

——摘编自何一民《试析近代中国大城市崛起的主要条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指崛起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