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206275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同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俸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摘编自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并概括科举制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选官制度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人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的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四   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巡查地方政治的时候,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管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员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唐宋文官考核制度杂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从汉到唐朝选管制度的发展演变的趋势。
(2)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封建统治者在用人方面所体现出的政治智慧。
2020-11-26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以“孝”“廉”为重要标准,孝、廉有“孝子廉吏”的意思。“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孝廉”出身的官吏,更被认为是“正途”“清流”,很被看重。

——《互动百科》

材料二 唐代的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

——《百度百科》


根据材料一、二,从人才选拔的角度分析二者有何不同,以及对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2019-02-23更新 | 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广泛搜罗、管理人才,汉武帝下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察举制自此建立。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三 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在宋代,课绩与监察各为独立系统,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关系密切。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相互印证。

——摘编自袁行霖《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汉察举制有何新发展。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为何科举制的发展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
2019-05-27更新 | 1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