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9 道试题
1 . 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指出尘世生活是大自然赋予的,歌颂了人的爱和重要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个世俗女性高贵、优雅以及沉浸在现世美好生活中的形象。

——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并再列举出两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路德选集》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在哪一个国家进行了宗教改革?分析材料二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注:骤然,突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7世纪初,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17世纪的欧洲逐渐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路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盲信教廷的权威。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3)根据材料三分析“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原因。

材料四   欧洲把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视为明证:启蒙时代的许多思想诸如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等都是切实可行的。1854年,逃亡的奴隶约翰·布朗想起他是怎么“被牛皮鞭……打的”,以及监工是如何“搜捕‘逃亡的黑奴’”的。他记得,“当英国市场的棉花价格上涨时,可怜的奴隶立即感觉到了这一后果,因为他们的日子更加艰难,鞭子也不停地抽打着。”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生的美国初步实现了启蒙运动的哪些方面的政治理念?又存在哪些矛盾之处?
2024-05-0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中华文化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引文

材料   来源引文内容
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离娄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材料二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整理

材料三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材料

四大发明在世界
①造纸术:公元6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不断外传。使朝鲜、日本、阿拉伯、欧洲等地先后学会了造纸术。纸从此成为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②印刷术:活字印刷术从13世纪后传到朝鲜、日本,到15世纪中叶,欧洲才掌握了活字印。活字印刷术是我国人民为人类做出的又一项重大贡献。
③火药:火药在13世纪时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和波斯把制造火药的硝称为“中国雪”。14世纪以后,我国制造火药武器的技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
④指南针:随着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及应用技术先后传到阿拉伯地区,并很快传到了欧洲。

——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4-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地讲,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16181648年发生了席卷整个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战后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国家独立、维护和平、协商解决争端等一系列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使国际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宣告了近代国际法的产生。直到二战之后,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一整套国际规则体系,才逐渐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的行为规则,构成了当代国际法。国际组织大量出现,使国际法中出现了全新的关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法律体系。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修改调整外国投资、开发和其他部分的国际法内容,国际法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分支——国际经济法。同时,还产生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支,比如航空法、外层空间法、环境保护法等。

——摘编自周忠海《国际法史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二   近代中国法制观念经历的这次转变,这一时期所提出的“天赋人权”“司法独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最终汇成一场强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直接指导了清末修律,也为民国时期的法制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尽管这些思想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甚至出现某些理想化的色彩,但它的提出和传播掀开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序幕,更是中国法律观念现代化的先声。

——摘编自胡伟《中国法律观念近代转型初探》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以实际行动在国际法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精神,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丰富和发展。港澳特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本不应具备国际法上的缔约主体资格,但为确保港澳特区的繁荣发展,《基本法》作出特殊安排,赋予特区一定的缔约权,使“一国两制”不仅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更是对当代国际法的践行与发展。面对中国与周边有关国家(主要是日本和东南亚各国)领土争议的现状,中国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在《巴黎协定》谈判过程中,中国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促使各国通过“国家自主贡献”气候行动目标,即所谓“自下而上”模式。随着多极化、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时,大国之间的竞争和较量更为突出,20183月,我国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的一个重要外交理念写入宪法,将影响未来世界国际法的实践。

——摘编自贾桂德《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的国际法实践和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国际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法文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对国际法发展的主要贡献。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际法发展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其相对应的土地制度。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两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清前期)苏州机户大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材料三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清初,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帆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摘编自《粤海关志》卷八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指出这些经济政策的消极影响。
2023-11-1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5 . 我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间华夷,兼收并蓄。”北朝的胡人君主,都有大单于和中国皇帝的双重身份。唐太宗继承了同样的传统,一身兼中国大皇帝和草原上天可汗。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有特辟的交通路线引向长安,号称“参天可汗道”。唐朝周边的许多地区实际上仍由原来地方族群的领袖管理,他们有“大都督”“大都护”这一类的名称,甚至还加上唐室中央政府的官衔。

——改编自向达《唐朝与西域文明》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开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摘自陈立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加强五方面工作》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概括指出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党中央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2023-11-1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 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

材料三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 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性质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边区政权建设的措施与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023-11-1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内容出处
“辽之先,出自炎……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苍山。徙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金史·百官志》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作用。
8 . 【中国监察制度的演变】

材料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别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宋代,“政令之推行有缺失,则台官弹劾之,其政令自身有不当,则谏官封驳之”,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点刑狱司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清末宪政的实施,打破了法律监督只是自上而下进行单行监督的传统。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饮定宪法大纲》,首先要求“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定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其次规定“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君主也无权“以命令更改废止”。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宪法权威高于任何政治权力的法律监督原则。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庶政公诸舆论”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庶人不议”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党禁”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法律监察体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应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等现象,我国开始着手恢复设立监察机关。1986年,监察机关被定位为“专司监督职能”的机构。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之后,进一步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履职能力。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明确了监察机关监督、调查、处置三项权力,同时围绕三项权力赋予监察机关谈话、留置等十二项权力,明确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监察制度建设的意义。
9 . 对比研究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的中央政府是“三权分立”的,行政、军政、财政分别由中书、枢密院、三司管理。中书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宰相府,但同传统宰相府相比,宋朝的中书不管军政,也不管财政。枢密院的级别比中书略低,三司更低,……枢密院负责军队的调度等,三司主要负责财政,管理国库。

——摘编自越冬梅《北宋精致的分权制衡》

材料二: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当“三权”中的一个权力部门专权,导致权力失衡时,其他部门便可以依据宪法授予的权力给予限制和纠正,使权力恢复平衡,进入正轨。

——摘编自岳西宽《略述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形成的过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分权目的和内容的角度指出中国宋代分权与美国分权的不同之处。

材料三: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

材料四:从古典民主没落到现代民主萌生,中间长达千余年,1718世纪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欧美国家先后建立。……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概括近代西方民主制度有哪两种类型?并说明近代西方各国政治模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1853年,英国财政部高级官员提出《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改革的原则性建议,包括考试、录用文官、重视文官的专业水平、提拔优秀文官等内容。1855年,内阁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决定成立三人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选事宜。1870年,内阁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制度的枢密院令,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方能录用。至此,英国文官制度最终形成,也标志着西方第一个公务员法规的诞生。

——摘编自顾新生《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

材料六: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

——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五、六,指出与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相比,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独特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这一时期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语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行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1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拿破仑执政后所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促进了革命原则在整个欧洲的传播。《拿破仑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随着拿破仑的征服行动,革命精神如同另一支铁骑冲击着大多数国家封建主义的最后堡垒,促使它们直接或者间接进行体制变革。对被占领国家的掠夺和压迫使欧洲人民很快放弃了对拿破仑的幻想,民族主义以一种反对法国霸权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形式在拿破仑所占领的欧洲兴起,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摘编自张旭鹏《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殖民者做斗争

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战争给当时被占领的欧洲各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