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从目前所发现的近30处两汉(以东汉为主)冶铁遗址来看,绝大多数都建在矿山附近,缺乏利用水力的条件。元朝王祯在其著作《农书》中对杜诗创制的水排考证道:"去古已远,失其制度",经过他"多方搜访",才弄清楚。这些说明(     
A.采矿业发展导致水土流失B.水排在元朝已经失传
C.东汉水排的制造工艺复杂D.汉元水排的利用有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德国文学家恩斯特·霍夫曼(1776—1822)的小说《金罐》和童话《侏儒查赫斯》,反映了社会庸俗、丑陋的生活,描述了诗人的幻想世界,同时尖锐讽刺了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他的作品(     
A.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B.强调光色下事物的“瞬间印象”
C.流露出作者愤怒绝望的心理D.反映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2022-08-18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樊锦诗, 1938年出生于北京,1958 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3 年, 樊锦诗大学毕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是那个时代青年的志向,樊锦诗来到大漠戈,壁中的敦煌研究院工作。漫长的五十年,她择了这一事,也终了这一生。

樊锦诗用爱和生命践行着守护敦煌的神圣誓言,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坚持改革创新,构建“数字敦煌”,开创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有效地缓解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文物和大遗址保护传承与利用作出突出贡献。

——摘编自王仁锋《樊锦诗:“敦煌的女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樊锦诗对敦煌学的突出贡献与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敦煌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2022-05-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库全书》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编纂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官修丛书。它主要是对重要文献的分类编排与汇辑,它的主要用途是仕途举子学习和参考之用。作为一部丛书,延续了自晋、隋以来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经部下设10个类别,即:易、书、诗、礼、春秋、孝经、四书等。史部下划15类, 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传记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等。子部则涵盖诸子百家的经典著述,下分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小说家、释家、道家、杂家、天文算法、术数等14类。编纂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同时也禁、毁图书3100多种。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却没能收录其中。

——摘编自罗红丽《<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的一个世纪两个世界》

材料二   1751年至 1772年,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汇集了伏尔泰、卢梭、霍尔巴赫等150余位作者的智慧结晶。通过梳理“启蒙运动"与《百科全书》的关联,笔者发现整部书籍71818个条目可以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倡导宽容,反对宗教压迫。第二部类则是除旧布新,摆脱蒙昧状态,倡导平等、实现社会公平。这两大部类恰好契合了“启蒙运动”的两火主题:自由与理性。下表为《百科全书派》主要作者及其编纂条目表:


——摘编自林硕《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比较透视十八世纪中欧文化差异》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所透视出的中欧文化差异,并简析这种文化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库全书》与《百科全书》对中法两国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
2021-02-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德国作家、文艺理论家弗里德里希施雷格尔认为:演变是诗的本质,诗人的“为所欲为、不能忍受任何约束”是诗的第一条法则。以下与此相对应的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020-05-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新疆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长庆四年(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写的序文中说,有人拿白诗的写本和印本在街头叫卖或换取酒茶。到文宗太和年间,四川和江淮一带民间已经每岁“以板印历日”,在市场出售,以致不等朝廷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材料最能说明(     
A.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和发展B.印刷术推动了文艺的发展与繁荣
C.唐朝时政府鼓励商业发展D.唐时雕版印刷已相当发达
2019-01-0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实验班冲刺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该诗
A.激励男儿建功立业
B.倡导重用文臣治国
C.歌颂科举公平公正
D.鼓励男子科举入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文同是北宋著名画家,其诗、文、字、画俱佳,尤其墨竹画成就空前,开创了新的画派。这种画派被后世称为
A.人物画
B.文人画
C.风俗画
D.宫廷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唐寅,字伯虎,明中叶杰出的画家、文学家。唐寅曾遭科考案牵连,痛感社会黑暗。为了排遣胸中烦闷,他远游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领略湖山之胜。唐寅的绘画,初学“院派”画家周臣,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工,笔墨精细,形象真实。后师法宋元以来诸名家,以诗画来表现自己的感情,寄托逸花吐云般的英气。唐寅的诗歌,初学唐人,“多凄怨之词”,“不计工拙,兴寄烂漫”,风采斐然,消极自放,却饱含着辛酸的人生感受。他还出入秦楼楚馆,放浪形骸,以尽量享受短暂的人生,在“半醉半醒”的生活中,冷眼世事,孤傲不羁,“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晚年,唐寅还归心佛教,从色空观与人生梦幻说中寻求寄托。唐寅的一生,怀才不遇,但却以诗画为明代的文化作出了贡献,后人把他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共推为画家“吴门派”的四杰,视为重振和发展文人画的大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寅诗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寅诗画风格形成的背景。

10 . 黑格尔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的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活动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下列有利于解决此问题的主张是
A.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B.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
C.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D.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