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在马可·波罗的中国行之后,一个极为正面的中国形象在欧洲流传长达五个多世纪。这一趋势在17~18世纪通过天主教传道使团得以强化。不同于由世袭贵族及教士把持的欧洲,这个国家不论出身而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现实给天主教传教士们留下深刻印象。中国皇帝对他们而言就像一个开明君主——哲人王,并通过文官系统来保障一个和谐、文明且不穷兵黩武的天下。以至于伏尔泰与莱布尼茨等欧洲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将中国作为正面的外来形象用来批判由教士与世袭贵族把持的欧洲教廷。

18世纪末,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开始急剧恶化。对比共和体制诞生的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工业革命,中国不仅被认为是无可救药地落后,而且毫无发展能力。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后,中国形象重新走向正面。鉴于欧洲文明的集体自杀,他们从中国引入充满神秘色彩的“道”,以拯救受自身文明进程所羁绊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深受朝鲜战争及东西冷战的影响,中国形象再次开始走下坡路。

可进一步断言,人们眼中的中国形象实际上很少是为了说明中国,而是用来满足有关自身民族的存亡、恐惧以及自身政治需要。这正印证了犹太人的一句名言: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只看到我们“自己”。

——摘编自(德国)卜松山《发现中国:传统与现代》


(1)依据材料,概括17~18世纪以来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化,并分别指出每阶段变化的原因。
(2)结合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化,你如何理解“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只看到我们‘自己’”这句话。
2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诺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仹
英国德国法国
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
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9517100
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
19175198918553.6————34.43.6
19184989029351.5————1568853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利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发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影响。
2019-04-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欧洲之路——在世界近现代历史的舞台上,欧洲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 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

一一(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长达六年的战争结束时,德、意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一一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II) 》


(1)材料一中“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给欧洲带来哪些巨大灾难?
(2)依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国家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为实现这一梦想,欧洲人在20世纪60年代和 90年代分别采取了怎样的举措?这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
(3)综合材料一、二,你从欧洲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2023-01-0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从建国初期的华盛顿到一战时期的威尔逊再到二战时期的罗斯福,美国的外交政策悄然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它对于我们毫无或甚少关系。欧洲经常发生争执,其原因基本上与我们毫不相干。所以,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治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我国独处一方,远离它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我们奉行一条不同的政策路线。

——改编自(1796年)华盛顿的《告别演说》

材料二   一战后期,参战后美国的外交重点显然稍稍发生了变化,开始从拉美和远东转移到欧洲这个主战场。……在一战即将结束及结束后,美国的战略目标已十分清晰,那就是要在美国的主导下,重建战后世界新秩序。

在创建国际联盟的整个过程中,美国总统威尔逊起了很大作用。但国联的成立未使美国获得多少实际利益,也未实现美国取得战后世界领导权的计划,这就引起了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吵。威尔逊的政敌共和党操纵参议院,以国联盟约没有体现美国的战略目标为借口,拒绝批准威尔逊已签了字的凡尔赛条约,也拒绝加入国际联盟。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册)》等改编

材料三   美国自从在国联问题上失误之后,孤立主义一度重新甚嚣尘上。……二战爆发后的几年,以往美国执政的政策基本未变,在1935-1937年间接连通过几个“中立法案”,声称要避免“重犯”上次欧战时的错误。……19405月巴黎陷落后,罗斯福不得不公开表示:“民主制度已经遭到了危险”,美国应当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这无疑是美国改变其“中立”政策的重要信号。

——摘自何顺果著的《美国历史十五讲》


(1)写出1796年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时欧洲正在发生的“争执”。根据材料一指出华盛顿所奉行的“一条不同的政策路线”,并简析这一政策对19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一战后威尔逊为“在美国的主导下,重建战后世界新秩序”所做的努力,并简析美国之所以“拒绝加入国际联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巴黎陷落后罗斯福“改变其‘中立’政策”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华盛顿时代到威尔逊、罗斯福时代美国外交政策悄然发生的变化。
2020-11-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1918年的欧洲不同于1914年的欧洲,就象1815年的欧洲不同于1789年的欧洲一样。这说明“一战”
A.推进了战后的民主化进程
B.给欧洲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C.促使政府职能发生了变化
D.使“和平主义”成为历史潮流
6 . 以下为德国版图变化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2019-05-02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杭州市八校联盟2018 —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7 . 阅读下表。对表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1914-1918年英国妇女从事劳动情况统计表
行业1914年7月和1918年7月的雇佣女性人数之差女性占所有被雇佣工人的百分比
1914年7月1918年7月
金属+424000925
化学+640002039
服装—440006876
政府机构+223000347

A.战争导致大批妇女参与生产
B.英国社会观念产生重大变化
C.战争改变了政府机构的职能
D.英国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海利哥兰岛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力量,努力争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和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
——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请完成:
(1)材料一中英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
(2)材料二中德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为什么1866年德国政府会“卑微”?1911年德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英国的政策有什么变化?其目的是什么?
2019-01-3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河北邯郸市馆陶县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9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派大批华工赴欧参战,为大战早日结束做出了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是帝国主义两大阵营之间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北洋政府从战事一开始,就表现出参战的积极性和热情,协约国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一度阻止中国派兵出战。…1916年夏,随着欧洲战事的升级,特别是交战双方期待毕其功于一役的索姆河战后的打响,英法政府开始转变态度,希望中国政府给予帮助,但由于老牌殖民帝国的心态作祟,他们要求中国采取变通之道,派遣大批劳工赴欧洲协助协约国,主要从事战勤及后方保障工作,

——徐国琦《大战争与大觉悟一中国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对彼得和许多其他西方人来说,中国人提出的问题给他们造成了极深的困扰。

例如“西方文明说到底只是一种物质文明吗?东方文明是否在道德方面最终更高于西方?如果我们接受西方的物质文明,它是否会损害我们更高层次的道德文明?又或者说,是不是如果我们要为我们的道德文明赢得地位,使我们能安心享有我们的文明,我们就必须武装起来,用西方国家所拥有的武器来同西方争战?”彼得警告西方社会必须密切注意华工回国后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变化

——徐国琦《一战中的华工》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对中国参战态度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彼得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参战的历史影响。

10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帝王宝座倒塌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而且,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俄,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

——摘自《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变化及位居第一的实力地位,使美国产生了“领导世界”的强烈冲动,战后开始把太平洋大国的梦想变成为现实,……中国革命的胜利及中苏同盟的建立,使亚洲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严重动摇了美国在东亚的地位。

——摘编自秦文甫、郭建良《朝鲜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探析》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根本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