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巴黎和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后,历史学家出身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真正的正义与持久的和平计划:公开的和平条约取代秘密外交;裁减军备,只需满足保卫国家安全;民族自决,清晰的民族主义愿望都能得到最大满足.他将一战描述为一场人民战争,旨在反对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捍卫自由和民主.他受到许多欧洲人的热情欢迎.然而,威尔逊很快发现,巴黎和会上其他国家都被更现实的动机驱使.战前的密约不能完全忽视,即使它与民族自决相抵触;国家利益同样使会上的讨价还价变得更加复杂;英国首相的选举承诺是让德国为战争买单;法国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安全;德国未被邀请参会,而俄国因为内战也不能参会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总统和平计划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威尔逊总统和平计划遭遇困境的现实因素。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进行强有力地辩驳。他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就像基督教之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是战胜国。由于中国实力太弱,《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并迫使中国政府在6月28日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此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大,此后北洋军阀政府失去民心而垮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必须收回山东主权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没有收回山东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2018-04-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2单元第1课 巴黎和会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12月14日,顾维钧抵达巴黎。大会前,他特地去了巴黎郊外的华工墓地。顾维钧在大会上承认中国的确在1915年和1918年签订协议,许诺日本将得到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但当时是被迫的,因此不应该履行。按大会所接受的民族自决和领土主权完整等威尔逊的原则,中国有权要求收回山东权益。他的辩词“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轰动了整个巴黎以至欧洲。

——摘编自《顾维钧回忆录》

材料二   1919年1月18日是普鲁士王国宣告成立纪念日,也是普法战争后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的纪念日。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凡尔赛宫镜厅又是威廉一世皇帝即位的场所。这样的时间、地点的选择,固然雪除了法国在历史上蒙受的耻辱,但是它又给德国打上了耻辱的烙印。巴黎和会强令德国对协约国提出的和约不得进行口头谈判,不得有任何保留。协约国的赔偿要求更是对德国极尽搜刮之能事,大大超出了德国的国力,为保障支付赔款的种种措施还使德国丧失了大量主权。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及其条约的特征和影响。
2021-05-10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积极主战,然而,未成功参战。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结束,加剧了英、法等协约国人力资源的匮乏。为挽回颓势,英、法采取招募“干活不知疲倦”的华工的办法。据记载,一战期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多人。华工抵达后即被编为华工军团,从事战地作业和后方战勤保障工作。一战结束后,北洋政府设想以此为契机,打破套在中国人头上的重重枷锁,一改中国卑微的国际地位。然而,巴黎和会期间,日本借美、法、俄等国的支持,强占了德国在山东省的一切利益。得知消息后,华工纷纷投书谴责并踊跃捐款支持北洋政府维护国家利益。1919年5~6月,旅法华工和留学生奔走呼吁,并包围了中国专使的寓所,不准他们出门、签约,并警告:若在和约上签字,他们就像北京学生声讨卖国贼一样对待之。同年6月28日,华工和留学生包围了首席代表陆征祥的寓邸,“陆征祥看见局势危险亦不敢再到凡尔赛去签字,当天的晚报登出了中国代表团在签字时缺席”。

——摘编自赵德生《一战华工与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招募华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在一战和巴黎和会期间行为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作为远东唯一战场,青岛商民损失惨重。据1918年青岛商民损失统计结果显示,共计受损失者1548户,因受枪弹殒命者40人,损失总额计银元19128993.42元。1918年下半年,青岛总商会应政府要求,缮具商民损失、欠债等材料,作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对德索赔的证据之一。为抗议列强将德国原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最终未签署《凡尔赛和约》,因此中国只能在会后与德国就赔偿问题进行双边谈判并获得了数额尚可的赔偿款。与此同时,青岛总商会不断地向各级政府机关申诉,请求政府拨出部分赔偿款补偿商民损失。但因中国当时内外交困,政府需款孔亟,总商会人徽言轻,所作种种努力皆未能奏效,青岛商民未得到任何赔偿。

——摘编自张维缜《一战后中国对德索赔初探-以青岛总商会的活动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青岛总商会开启对德索赔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青岛总商会的索赔行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至侵害了“社

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去除争端的原则。英、法、意、中等国当即表示同意。

材料二日本政府对美国的邀请迟疑不决,日本《读卖新闻》评论说,如出席会议日本将为被告到会受审:不出席则会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在外交上陷于孤立。日本政府经过再三考虑,到7月27日才作出回答,希望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避免涉及“任何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

(1)材料一中,美国发起的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为什么美国要邀请中国参加这次会议?美国在这次会议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3)材料二中所谓“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是指什么问题?

(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这次会议的实质。

材料三1989年11月,堪培拉会议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1991年11月,《汉城宣言》正式确立了这一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即“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亚太经合组织采取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合作原则,所作决定必须经各成员一致同意认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APEC成员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3%,贸易总量约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3%。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华盛顿会议和堪培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有何不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主题?

2018-02-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单元测试题(有 答 案)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6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法、美四国工业产量与殖民地面积位次表

项目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3241
1913年殖民地面积位次1425

材料二   “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讲话

材料三   战后不稳定的最后一个主要原因是存在着这样一个棘手的事实,即:“德国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和更加紧张了……当巴黎和约条款带来了更多的耻辱时,大多数德国人都纷纷对这一“奴役性条约”和同意这些条款的魏玛民主政治家们进行谴责。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四   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美国发放高息债券,引起了日本的反感。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

——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1618-1945):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何在?导火线是什么?由此推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紧张了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
2021-08-1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8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纲领》为标志,西方外交由所谓旧外交演变为新外交。新外交倡导实行公开、民主和多边的外交:但新外交实质是帝国主义的伪善外交。在这种伪善外交的指导下,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宰割战败国,瓜分殖民地,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建立了第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一国际联盟,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不稳固的,它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暂时的实力“均势”和力量对比,并不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进一步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了摆脱危机,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了法西斯统治,并形成了世界战争的策源地。

——摘编自王福春、张学斌《西方外交思想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实行新外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西方的新外交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素以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劳合乔治讲这段话的意图是
A.联合美国提防德国的再度崛起
B.否定美国有关民族自决的提议
C.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D.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欧洲事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9月,美、英、苏、法外交部部长在伦敦会晤,法国正式提出自己的对德方案。方案内容包括:第一,不允许重建中央集权的德意志国家,反对德国建立全国性的政党和中央行政机构;第二,莱茵兰即莱茵河左岸地区脱离德国;科隆以南是入侵法国的通道,应该由法国永久占领……法国还要求大量赔款和拆迁德国工厂。这些主张形成法国战后对德政策的“法国方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兰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坚决反对。

——摘编自姜南《法德英关系与欧洲一体化(1945-1993)》

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的对外政策演变。

20世纪50年代欧洲出于经济上和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在外交上亦步亦趋,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
20世纪60年代1964年,法国主动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
199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提出对苏联、东欧国家“缓和、谅解、合作”的计划。
1969年,联邦德国勃朗特政府提出“新东方政策”,实现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正常化
20世纪70年代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在中东、南部非洲和中美洲等问题上,违背美国的旨意,支持第三世界

——摘编自李景治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法国提出“法国方案”的根本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初法德关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促成其变化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对外政策特点的变化及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民主而战”,提出“十四点计划”,包含了一系列外交原则,以及建立国际联盟等战后世界秩序构想,认为“世界和平的方案,就是我们的方案,唯一可行的方案”。

——1918年威尔逊在国会的演讲

“共产主义危害着自由世界和美国的安全,美国有责任在世界各地承担义务,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全世界的自由人民期待我们支持他们维护自由”。

——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咨文

材料二   “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要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要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搞故步自封。”

——摘编自2021年习主席达沃斯演讲《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霸权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中国方案”受到世界欢迎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