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凡尔赛体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505次组卷 | 20卷引用:人教版选修三第二单元第1课《巴黎和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某一时期,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地位得到巩固,但是美国攫取世界霸权的计划遭到了失败。这种局面出现的背景是(     
A.凡尔赛体系的形成B.波茨坦会议的召开
C.华盛顿体系的确立D.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2022-07-10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高一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3 . 正职演说常常是正义与邪恶交错,真理与谎言相融,成为演讲者鼓动、渲染和辅佐政治的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的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殖民地人民与当地代管政府有政治上的自治权。

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互相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威尔逊1918年1月8日在美国国会的演说

材料二:德国完全愿意放弃一切进攻性武器,如果有武装的国家也销毁它们的进攻性武器的话,……德国愿意解散他的全部军队,销毁他现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邻国也这样做的话,……德国愿意同意任何庄严的不侵犯条约,因为它并不想进攻别国,而只想谋求安全和和平。

——希特勒1933年5月17日在德国国会的演说

材料三: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恶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保证作战。

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丘吉尔1940年5月13日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言说的内容在《凡尔赛和约》中的实践

(2)材料二中的希特勒此番演说的目的是否“只想谋求安全和和平”?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此次演说的背景,并列举事实说明英国“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的成效。

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18年3月15日,根据列宁的建议,全俄苏维埃第四次非常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批准了《布列斯特和约》。3月17日,《布列斯特和约》也经德国批准并开始生效。《布列斯特和约》使苏俄丧失了100万平方公里、相当德法两国领土总和的土地,将近5000万人口,损失了煤占全国90%、铁矿占73%、工业设备占全俄的1/3、铁路的33%,还有大量赔款。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四卷

材料二1922年4月16日,德国、苏俄在热那亚近郊拉巴洛签订了《拉巴洛条约》,该协定共六条,主要内容是:(一)相互放弃要求赔偿战争费用、战争损失及战俘费用的权利。(二)德国放弃因俄国实行国有化对德国国家财产和私有财产造成损失的赔偿要求,但以俄国也不给予第三国同类赔偿为条件。(三)两国立即恢复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四)两国根据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建立贸易和经济关系。缔约后,1922年德国对苏出口增加1倍多,从苏进口增加了13倍。列宁认为它体现了“两种所有制的真正平等”。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德国先后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和《拉巴洛条约》的不同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拉巴洛条约》的突出特征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7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法、英、意、日、波、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公约》。主要内容是:缔结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各方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和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其他各国都可以加入本公约。该公约于1929年7月25日生效,截至1933年,加入者共计63个国家。……列强对公约还提出了各自的保留条件,这些条件集中到一点,就是各国都拥有自己“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的权利。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非战公约》签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非战公约》的内容进行评价。
2017-01-17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同步君 人教版 选修3 第1单元 第2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B卷
6 . 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都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新西兰画家大卫·洛创作了漫画《无尽的赔偿》。画中的马代表德国,马车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手持马鞭的法国总理白里安说:“也许让马骑着地它会跑得更快一些,”1921年,希特勒说道“仇恨!我们拥有仇恨!”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主导了国际关系。……“二战”之前,许多西方领导人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权既恐惧又憎恨。虽然西方和东方最终在“二战”时结成同盟并成功地打败了纳粹德国,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战时的经历确定了而不是减轻了战前的彼此怀疑。1945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材料三 两百年来第一次,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是一个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1992年1月—1996年12月在任)


(1)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关系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依据材料一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美苏走向冷战的原因,运用美苏冷战的基本史实说明“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列举冷战期间多极化力量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20世纪90年代成为“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概括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平条约》是依据战胜国的利益对欧洲领土进行重新划分的。但战胜国依据的不是着眼于国际制衡的欧洲传统均势原则,而是不考虑或干脆损坏国际制衡的民族自决原则。巴黎和会上的民族自决权原则是美国从外移植到欧洲大陆上的,将这个高度简单化的原则贯彻于异常错综复杂的东欧,据此划分国际疆界,就必然顾此失彼、矛盾百出。它制造出一些新的民族问题。虽然各新兴国家根据和会要求都签署了保护少数民族条约,实际上,一纸条约并不能解决复杂的少数民族问题。正是这些少数民族问题,日后成为在欧洲不断引起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编自万楚蛟、高英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脆弱性——从体系建制角度分析其弊端》

材料二   二战全面爆发前,本来存在着许多有利于制止或延缓局部战争发展和升级的条件。世界有关大国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采取集体、果断和有力的措施,是可以把大战推迟或阻止于局部战争阶段的。然而就在这一关键时刻,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却推行了一条纵容侵略、牺牲他人、乞求苟安的绥靖政策,延续了国际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对战局的演变起了加速剂的作用。

——摘编自孔庆茵《论国际体系与世界新秩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学,分析《巴黎和平条约》依据民族自决原则的主要原因,概述该原则确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战争演变的角度,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结合中国战场与欧洲战场的相关史实,说明绥靖政策是战争演变的“加速剂”。
2022-12-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三)(12页)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德意志各邦陆续制定了各自的宪法。这些宪法归根到底是封建贵族为维护其统治的产物,均为“王室的作品”。俾斯麦在1881、1882年两次讲演中,明确宣称:在普鲁士、在德国,皇帝代表了真正实际权力。K·D·布拉赫尔在评论德意志帝国宪法时切中要害强调:“德帝国实行的是逆时代而动的君主制的半专制主义。”

——摘编自丁建弘、李霞《德国文化:普鲁士精神和文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关内容,简述德意志帝国政制“逆时代而动”的表现。

材料二 一战后,“许多人从凡尔赛和平的‘耻辱'中省悟出个人困境的原因,并把这种困境同民族的不幸完全等同起来”。纳粹党极力宣传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正义性战争”,德国民族灾难根源于《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压迫的结果,是一个“强盗和掠夺的条约。”

——吴晓奎《试论希特勒上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凡尔赛和约》有关德国西部领土的规定为例,简析“凡尔赛和平”的特征,并概述“凡尔赛和平”对德国的影响。
2020-06-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2019)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练习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9 . 材料   针对《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其盟国承担全部罪责,1921年3月12日,德国外长西蒙斯在国会发表演讲:“我们已经在和约上签署了一项表明德国唯一承担战争罪的声明,但并不意味着关于德国是唯一的战争罪犯的指责是真实的。世界必须逐渐了解关于德国是唯一罪犯的说法是错误的,竭尽全力来澄清这一问题是我们的责任。”在英国大陆均衡政策和美国的帮助下,德国经济迅速恢复。1926年德国在不承认战争罪责的条件下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从而洗脱了战争罪责的。

——摘编自张国臣《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对一战的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德国推卸战争罪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战后德国推卸战争罪责的认识。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国家,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②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⑦建立联合国,维持战后世界和平.④对德、日、意_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一战不同,它具有反法西斯的正义性,因此,作为这场战争的产物的雅尔塔体系要比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有其历史进步性.材料二……斯大林出于各种考虑多次向英美让步,大体上接受了丘吉尔提出的瓜分巴尔干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而罗斯福为了争取苏联尽快对日宣战,以使美国免于付出lOO万人伤亡的代价,同时为了把战时的同盟关系延续到战后,以实现其“世界蓝图”,他在东欧问题和远东问题上对苏联也作了让步.材料三雅尔塔体系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即:1945-1955……体制的形成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出现,1955-1969年美苏冷战中的局部缓和,1969-1985年前后美苏缓和中的激烈争夺.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体制的瓦解.雅尔塔体制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最终解体,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从根本上说是各种反霸力量合力的结果.

一一引自《世界近代现代史专题30讲》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概括雅尔塔体系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进步的表现。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体现的雅尔塔体系的消极因素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贯穿雅尔塔体系始终的内容是什么?促成其体系瓦解的“多种原因”有哪些?

(4)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瓦解对国际关系格局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2018-02-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第1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