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际联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20世纪以来,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回答:

《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联盟会员国有尊重并保持联盟各会员国领土之完整及现有政治上之独立,以防御外来侵略的义务。”。


(1)《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针对国家领土和主权所提出的原则是什么?1919~1922年中国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哪些努力和斗争?
(2)读图1,概括说明华盛顿会议是如何调整列强在亚太地区利益的。

1945年,欧洲战事结束后,盟国坚持对日作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3)根据图1和图2,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什么变化。简述20世纪4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发展反映了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趋势。请用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发展趋势的。
2021-01-2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0世纪部分国际组织简表

19世纪的部分国际组织20世纪的部分国际组织
官方的国际团体:
国际红十字协会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国际气象组织非官方的国际团体:
第一国际各国议会联盟国际工会联合会
国际联盟:主要机构有国联大会、行政院、秘书处,其他专门机构有国际常设法院、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知识产权合作委员会、难民委员会等。
联合国:主要机构由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其他专门机构有联合国粮农组织、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万国邮政联盟、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原子能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等18个。


上列简表反映近现代国际组织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变化具体明确,说明史论结合,原因至少两个视角。)
2019-08-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主城四区2018—2019学年度(下)高中学业质量调研抽测高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7122日,威尔逊提出了和平建议和重建世界的蓝图。威尔逊的和平建议是要恢复战前的状态,这与英、法等国彻底摧毁德国军国主义的战争目的是相悖的,他们渴望美国的参战,但同时在内心深处反感美国的救世主心态,以及过于理想化的战后秩序。19174月,美国政府正式对德国宣战,结束了长达三年的中立立场。7月,威尔逊写信给众议院说:"英、法两国的战争目的与我们的是相违背的。但是当战争结束时,我们可以迫使他们来接受我们的思维方式。”但是,在共同的敌人德国被打败后,美国的理想主义和旧欧洲的现实主义就发生了冲突。

材料二1920年成立的国联,虽然在一段时间内点然了人们对和平与正义的希望,正如政治学者顾德里奇所言:”国联虽未能如世人理想的那样,成为一个有效的世界组织,以充分实现国际主义的精神,然其趋势究系朝着此方向进行,故不容漠视其历史地位。"但国联存在的时间很短,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和实例则更为有限。除了英、法两个大国存在分歧以外,还有其它很多原因。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联既没有能够防止大规模战争的发生,也未能有效地维护国际秩序。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王黎《欧洲外交史1494—192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一战后“美国的理想主义和旧欧洲的现实主义”冲突的表现。(举两例说明即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联“未能有效地维护国际秩序”的原因。
2021-12-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欧洲形势。由此引发的战争在国际政治领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国际联盟成立于1920年,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曾拥有58个成员国。其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由于该组织在形成决议时要求“全体一致”,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联合国宪章》签订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现有193个会员国。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它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在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时,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上述表格中两个国际组织的不同点。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冲击两极格局的主要国际力量。简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主要影响。
2021-07-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正、公开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2、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控诉……10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国家,10月19日,国联宣布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里尼事后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要退出埃塞俄比亚”。——《世界史纲》
材料3、联合国之宗旨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依照和平方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的国际争端和情势。……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和社会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
——《联合国宪章》
(1)建立国际联盟是哪位政治家在哪份文件中提出的?依据材料1,说明国际联盟成立时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
(2)材料2中,国际联盟对意大利制裁没有包括石油,隐含的原因是什么?这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3)材料1与材料3联合国宗旨与国际联盟的宗旨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世界怎样的一种趋势?
2016-11-18更新 | 10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江苏卷)
6 . 国际交往和国家关系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结论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古日本)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汉朝时中国和东亚诸国已有官方往来
史料1:两汉之际,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唐朝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
史料2: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沿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胡桃、胡椒、棉花等从西方运到东方
史料3: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是高丽乐。
史料4:乾隆二十二年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

——根据教材及相关资料整理

材料二   “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联盟会员国为维护和平起见,必须减缩各本国军备至适足保卫国家安全及共同履行国际义务的最少限度……联盟会员国约定,无论何时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认为适于仲裁或司法解决,而不能在外交上圆满解决者,将该问题完全提交仲裁或司法解决。”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三   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行为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作出的反应。二战后影响中国对外关系的外部环境,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冷战阶段,世界政治的最主要特征是美苏两极对立。另一个是“后冷战”阶段,“一超多强”和多极化发展趋势支配着世界政治。

中国政府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积极、负责任的行为,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21世纪以来中国在维护亚洲安全、全球问题治理等方面更积极地树立这一形象。今天的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对捍卫全人类利益负有重要责任,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世界所瞩目。

——摘编自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概论》、吴兵《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


(1)材料一甲组的结论是否能够直接推导出来?请说明理由。通过乙组史料,你可以推导出中国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具体举措。结合所学,从“国际法应用”的角度,阐述一战爆发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阐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形势作出的反应。请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2022-12-2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以前,一般认为国家拥有诉诸战争的权利。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社会开始通过法律形式限制战争权。主要相关条款如下: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第十二条第1款:“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

《非战公约》(1928年)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联合国宪章》(1945年)第二条第4款:“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第四十二条:“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第五十一条:“会员国受武力攻击时,……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

——节选自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


(1)根据材料,归纳国际社会在限制战争权方面的阶段性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限制战争权的背景。
2022-06-08更新 | 2649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湖南历史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人虽然可以拒绝加入国际联盟,也可以在它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保持完全不承认的态度。但问题是,国联仍然存在,全球50多个国家正在通过他们的国际合作积极推动着它的发展。美国的国际利益使其不得不承认“国联是处理人道主义问题的合适机构。”在哈丁和柯立芝总统时期,美国都在国联中安插了许多所谓的非官方观察员,他们参会但不参与讨论,美国的另一种参与形式是“‘官方代表’作为非官方代表”参加。由“非官方”向“官方”转变的发生是渐进的,1924年起,美国官方代表几乎列席每一次有关军备、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会议。同时美国也曾争取加入国际法庭,但几次努力都因国内孤立主义的反对而作罢。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孤立主义更居上风,但1930年一年里美国参加过40次国联会议,并在国联总部拥有5名常任代表。

     ——摘编自葛宇鹏《20年代美国与国际联盟关系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20年代美国对于国联的态度以及美国与国联关系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国联关系走向变化的推动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1票,这样仅英国与自治领就拥有6票,当时美国根本不能控制其他国家,因此在1919年,当威尔逊带着他以巨大的政治代价“全力以赴换来的”《国际联盟盟约》回到美国国内时,迎面而来的是一片讽刺、谴责和反对之声。美国统治者遵循不插手欧洲事务的孤立主义外交,因此,作为孤立主义者大本营的美国参议院毫不意外地拒绝批准和约。

——摘编自惠春琳《美国公众舆论对美国东亚政策的影响:1931-194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前20年美国孤立主义政策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这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2021-08-0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国际法认为,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合法的,国家有诉诸战争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即所谓的“诉诸战争权”。

材料一   “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白规定者外,凡大会或行政院开会时之决议应得联盟出席于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盟会员国承允为维持和平起见,必须将本国军备减至最少之限度,以足以保卫国家之安全及共同实行国际义务为限。”

——摘自《国际公法参考文件选辑》

材料二   正文共3条。第一条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各国保留条件:法国保留“合法的防御权”;英国声明对于它“具有特殊而重大利害关系”的地区,在执行“自卫行动”时不受其约束;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

——摘编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1914-1945)》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与之相关的文件名称。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对战争权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上述文件在维护和平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2021-06-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