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1933年到1935年,苏联先后同美国、西班牙、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33年7月起,苏联同罗马尼亚、蒙古、中国等邻国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1935年,苏联与法国及法国的盟国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法苏互助条约》和《苏捷互助条约》。条约规定,缔约一方如受到侵略威胁时,彼此应立即给予援助。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并且成立伪满洲国后,苏联公开宣称将不改变绝对不干涉政策。1935年3月,苏联将中东铁路的权益出卖给伪满洲国。同时,苏联还在库页岛石油开采和渔业协定上对日本作出了让步。苏联还派遣志愿军人直接到西班牙和中国抗击法西斯侵略者。1938年,在德捷危机期间,苏联多次明确表示,坚决履行苏捷条约的义务,支持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进行自卫。苏联认为,英法的“不干涉政策就是纵容侵略,就是策动战争。因而就是把它变成世界战争”。

——摘编自郭美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1938年10月苏联在外交上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苏联采取上述外交举措的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9年1月,英国政治漫画家大卫洛(David Low)在伦敦《标准晚报》上发表漫画(见下图)。此漫画意在(     

   

A.抨击德国对外侵略的嚣张气焰B.揭露英意勾结瓜分埃塞俄比亚
C.批判英国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D.说明英德两国矛盾冲突的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6年底,丘吉尔说道“在这四个世纪中,我们总是走较艰难的道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是哪一个国家。这是英国对外政策的不自觉的优秀传统。”这一“不自觉的优秀传统” (     
A.源于始终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B.反映了英国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C.旨在捍卫欧洲大陆的自由与和平D.促进了欧洲国家的和解与联合
2023-05-04更新 | 387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史学家泰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一书中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在第二次战争中,德国明确的是为推倒第一次战争的裁决而战,为摧毁随它而来的清算安排而战。泰勒旨在说明(       
A.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B.一战是二战发生的根本原因
C.德国国际空间受到严重挤压D.二战一定程度是一战的延续
2022-07-14更新 | 310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法西斯势力猖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出现的时代现象,其理论基础是“种族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等;其目的在于打着“灭绝低级人种”旗号与人类为敌和打着“夺取生存空间”旗号称霸世界。该现象
①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
②始终是爱好自由与和平人民的敌人
③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发展迅速
④体现了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310月,德国借口退出裁军会议,1019日,又宣布退出国际联盟,摆脱了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对他的束缚。1935年,萨尔区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举行公民投票,结果德国大获全胜,于是希特勒的扩军步伐大大向前了一步。法国对德国的军事行动深感不安,于是1935411日联合英国意大利召开了斯特某萨会议。一致对德国的违约行为表示遗憾,并声明要采取联合行动,反对危及欧洲和平的单方面违反和约的行为。这样结成了抗衡德国的斯特某莎阵线。但是,英国、意大利两国都表示不考虑制裁,因而大大缩小了阵线的威慑力。19356月,英、德两国以换文的形式缔结了《英德海军协定》,英国瞒住斯特莱莎阵线的伙伴,同阵线的针对国作交易,使得两个月前刚形成的抗德阵线事实上化为乌有。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特莱莎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特莱沙阵线瓦解的原因。
2022-01-11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2届高三3月月考模拟历史试题(A卷)
7 . 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这句话的意思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没有必然性
B.二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重大责任
C.小国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法西斯
2022-01-10更新 | 871次组卷 | 3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现代史上,慕尼黑成了一个不光彩的特定语.代表向勒索低头而受到惩罚:甚至还稻生出一种“慕尼黑类比”的极端思维,反对一切谈判妥协、友好,并将其指斥为“慕尼黑”。“慕尼黑”这种语意的获得,直接源于二战前后
A.捷克被英法牺牲B.法国被德国占领
C.英美等对日绥靖D.美国被拖入战争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62月,代表左翼进步力量的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成立,受到人民的拥护。以佛朗哥为首的反动派阴谋勾结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发动叛乱。为了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和使法国三面受敌,德、意均派出重兵和提供了大量军火。

与此同时,法国和英国却采取了“不干涉”政策:法国政府停止向西班牙输送一切武器,英国首相鲍尔温指出绝不可使英国人站在俄国人方面作战。英法统治阶级担心西班牙的胜利会使欧洲“布尔什维克化”。99日,有德意等27国参加的实施关于不干涉西班牙协定的国际委员会在伦敦成立。德意虽然名义上参加了“不干涉”协定,但根本不予执行。1939420日,不干涉委员会解散。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不干涉”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不干涉”政策的影响。
2021-05-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九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的战略目标既不是与英法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对抗德国,也不是帮助德国建立起世界霸权或对抗苏联,而是取得法国在环地中海地区一南欧与北非一的区域霸权地位。墨索里尼凭借自身的政治能力在战前把意大利对南欧、北非诉求的报价抬到了最高。1935年3月,英法意在斯特雷扎举行反德扩军会议,墨索里尼在会上公开表示:“三国政策的目的就是在国际联盟组织机构下,集体维护和平。”英国外交部立即明白其意图,墨索里尼一方面愿意同英法合作防止德国重整军备;另一方面他又要为侵略非洲阿比西尼亚埋下伏笔。英国认为此时警告意大利不得入侵阿比西尼亚不合时宜,这等于把墨索里尼推向德国,法国对这一问题也是三缄其口。1935年10月英法主导下的国联对意大利侵略北非阿比西尼亚推行了绥靖政策,这直接导致国联在道义与威望上的急剧衰落,进而加速了英法主导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

——摘编自姜鹏《两极格局下同盟政治中的“科林斯难题”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意大利参加反德扩军会议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对意大利态度的影响。
2021-05-12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中学2021届高三第12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