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9年1月,英国政治漫画家大卫洛(David Low)在伦敦《标准晚报》上发表漫画(见下图)。此漫画意在(     

   

A.抨击德国对外侵略的嚣张气焰B.揭露英意勾结瓜分埃塞俄比亚
C.批判英国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D.说明英德两国矛盾冲突的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36年底,丘吉尔说道“在这四个世纪中,我们总是走较艰难的道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是哪一个国家。这是英国对外政策的不自觉的优秀传统。”这一“不自觉的优秀传统” (     
A.源于始终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B.反映了英国的生存和发展需求
C.旨在捍卫欧洲大陆的自由与和平D.促进了欧洲国家的和解与联合
2023-05-04更新 | 386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法西斯势力猖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出现的时代现象,其理论基础是“种族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等;其目的在于打着“灭绝低级人种”旗号与人类为敌和打着“夺取生存空间”旗号称霸世界。该现象
①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
②始终是爱好自由与和平人民的敌人
③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发展迅速
④体现了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310月,德国借口退出裁军会议,1019日,又宣布退出国际联盟,摆脱了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对他的束缚。1935年,萨尔区根据《凡尔赛和约》的规定举行公民投票,结果德国大获全胜,于是希特勒的扩军步伐大大向前了一步。法国对德国的军事行动深感不安,于是1935411日联合英国意大利召开了斯特某萨会议。一致对德国的违约行为表示遗憾,并声明要采取联合行动,反对危及欧洲和平的单方面违反和约的行为。这样结成了抗衡德国的斯特某莎阵线。但是,英国、意大利两国都表示不考虑制裁,因而大大缩小了阵线的威慑力。19356月,英、德两国以换文的形式缔结了《英德海军协定》,英国瞒住斯特莱莎阵线的伙伴,同阵线的针对国作交易,使得两个月前刚形成的抗德阵线事实上化为乌有。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特莱莎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特莱沙阵线瓦解的原因。
2022-01-11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中学2022届高三3月月考模拟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这句话的意思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没有必然性
B.二战的发生绥靖政策有重大责任
C.小国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法西斯
2022-01-10更新 | 865次组卷 | 3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北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国际政治学者小约瑟夫·奈构筑了关于二战起因的关系图。


材料二   绥靖政策的教训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最大的教训就是,绥靖是邪恶的政策。然而,绥靖本身并不坏,它是传统的外交手段。它是一种允许局势发生变化的政策选择,有利于竞争对手。一个国家可能认为,与其遏制对手的侵略行为,还不如让对手得到一点好处。绥靖政策在1815年的时候被运用得十分成功,当时的战胜国对战败但依然强大的法国采取了绥靖政策。英国在19世纪90年代,对正在崛起的美国也采取了绥靖政策。甚至绥靖政策也可能是西方盟国在20世纪20年代对德国政策的正确选择。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具有极大讽刺意义的事情是,西方国家在2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但是实际上却采取了对抗政策,在30年代应该对德国采取对抗政策,但是实际上却采取了绥靖政策。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反事实推理模式是:“假如当时……,就会/不会……”。根据该模式探讨材料二,假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那么应该如何避免?
2021-12-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工大附中分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710月,应中国政府的申诉,国联大会通过报告书,建议召开九国公约签字国及其他乌远东事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国家参加的会议,调解中日冲突。13日至24日,会议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190国与会,日本拒绝参加。会上,中国代表顺维的费来与会国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并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功。但俞周出于各自的战略考虑和利害美系,谁都不愿率先制戴日本。控制会议的英美两国会前商定定不提出任何有损子对目关系的提权,这定会议精一无效果。会议最后通过的宝富只是强调九国公约的和平原则,要求停止战争行动,却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甚至连侵略方和抵抗方这种最基本的区别也未敢指出,便草草收场。这次失败的会议使日本更加肆无忌惮地在亚太地区进行侵略扩张活动,中国希望列强出面牵制日本的想法彻底落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鲁塞尔会议召开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布鲁塞尔会议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2021-09-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直至一战结束,均势政策仍然是英国外交政策的头等考量因素。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均势转向了对德“绥靖政策”。这意味着助长德国的进攻性行动和英国的步步退让: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1933年4月,德国和协约国因为前一年的国联裁军会议草案条文发生争执,并于1933年10月退出裁军会议;1933年10月19日,德国退出国联。作为国联领袖的英国,对此没有采取任何惩戒言行,英国的妥协行为无疑对正在蠢蠢欲动的法西斯德国起到了“安心”扩张的心理作用。接着在1936年,德国进入莱茵非军事区,这一举动使得协约国丧失了一战后获得的最有效的安全保障,而英国仅仅是“超然事外”地向国际联盟提起抗议而已。

——摘编自程诚《两战期间英国对德绥靖政策原因的新视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前英国绥靖政策的影响。
9 . 现代史上,慕尼黑成了一个不光彩的特定语.代表向勒索低头而受到惩罚:甚至还稻生出一种“慕尼黑类比”的极端思维,反对一切谈判妥协、友好,并将其指斥为“慕尼黑”。“慕尼黑”这种语意的获得,直接源于二战前后
A.捷克被英法牺牲B.法国被德国占领
C.英美等对日绥靖D.美国被拖入战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法国试图建立包括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苏联等国在内的安全体系,防范德国侵略,可是英国对于法国的外交活动并不热心。在1932年年底的裁军会议上,英国通使法国同意德国在军备上“享有平等权利”,随后又要求法国本土陆军裁减到20万人,允许德国陆军扩充到同一数字,另外规定法国空军裁减半数,而德国空军则维持现状。在对待德、意的政策上,虽然英法不时发生矛盾,但到头来法国却不得不软化自己的立场和条件,以追随英国为代价来维护英法的联合。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是法国的盟国,德国出兵莱茵区后,比利时为避免与德国发生冲突,退出法国的同盟体系。

——摘编自李怀顺《论英国绥靖政策的错误和教训一兼论二战的不可避免》


(1)根据材料,概括并说明20世纪30年代法国所奉行的欧洲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法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