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在全球化面前,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的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它对于我们毫无或甚少关系。欧洲经常发生争执,其原因基本上与我们毫不相干。所以,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治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我国独处一方,远离它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我们奉行一条不同的政策路线。

——《乔治.华盛顿告别词》(1796年9月17日)

材料二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然后,凡以军械、军火或战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

——美国《中立法》(1935831日)

材料三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1941814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所作联合宣言称为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194211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华盛顿所奉行的“不同的政策路线”,列举他在第二个任期内奉行这一政策路线的具体事例,并分析华盛顿制定此政策路线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5年版美国中立法的实质,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该法案导致的恶果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概述《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2021-05-14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2021.5.19】【SX】【高二下】【高中历史】【SX00095】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军方制定了以亚太地区为主要战略取向,以打败日本为目标的橙色战争计划。1938年10月,希特勒提出了新的军备计划,11月日本首相发表了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使美国面临着来自欧、亚两方面的威胁。罗斯福和军方意识到只针对日本的橙色战争计划已不适用,于是,联合委员会着手制定了一组新的作战计划-彩虹计划。二战爆发后美国不仅越来越认清德国是它的头号敌人,而且越来越明确英国是美国的第一道防线的战略思想,从而使罗斯福采取越来越积极的措施去援助英国,也使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欧洲与大西洋的战争。与此同时,以太平洋为战略重点的橙色计划也最终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历时两年多,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出台的新的彩虹计划,体现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思想,强调美国与英国的合作,准备进行两洋战争,把打敷德国放在了第一位;如果日本进入战争,美国和同盟国在远东的战略将首先是防御。

——摘编自徐蓝《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彩虹”计划与“橙色”计划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彩虹”计划出台的原因及意义。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马来西亚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之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加上其丰富的锡、橡胶等战略资源储备,自然成为日本“南进”觊觎的对象,因此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南太平洋战争后,旋即展开了对马来西亚的进攻。马来亚战役打响以后,英国殖民当局原本寄予厚望的英、澳、印联军一触即溃,前线形势危殆,翌年2月1日日军占领柔佛,马来半岛全部沦陷,2月8日,日军对新加坡发动总攻,战至15日,新加坡的残余英军投降,马来亚战役以日军的全面胜利告终。虽然战役以.英军惨败无条件投降告终,但正是在这场不成功的战役中,马共和英国殖民当局从对立走向了合作,“英国当局被迫接受了马来西亚共产党的共同抗日主张,并允许马共公开活动”。

——摘编自宋少军《马来西亚共产党的抗日运动研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来西亚共产党和英国殖民当局合作抗日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来西亚共产党和英国合作抗日的意义。
2021-03-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1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丙卷B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共产党机关报《赤旗》发表了《告全国工人、农民、士兵书》,号召日本人民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派的一切军事活动”。在中国战场上,仅日本宪兵记录的在思想系统内的日本共产党就有123人。觉醒联盟是抗战期间在华日本人创立的第一个反战团体,也是敌后战场上的第一个日本人反战组织,是觉悟后的日本士兵和日本俘虏主动要求成立的。当时,以延安为中心成立了日本工农学校和反战同盟延安支部,积极开展各种以宣传形式为主的反战活动,并通过渗透的方式进行军事、政治情报的搜集。毛泽东在1937年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曾说过:“我们的胜利不单是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

——摘编自曹金娜《抗战中的在华日本人反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部分日本人开展反战活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部分日本人开展反战活动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向国联提起诉讼,请求国联主持公道。22日,国联发出内容相同的要求中日两国“立撤军队”的紧急通告。可惜日本并不领情,关东军继续扩大侵略规模,一周内侵占了东北30多座大中城市。而国联直到30日才通过了第一个决议案。决议案既没有谴责日本的侵略,又没有采取不扩大事态”的有效措施。关东军很快侵占了辽宁、吉林大部以及黑龙江主要城镇。那么,国联缘何会采取这样的态度呢?一战后,法国“在东亚的投资和势力被其他国家远远地甩在后面”;“1930年各国在东北的投资中,日本占70.45%,英国占到1.15%英法等国始终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世界的威胁才是最大的。日本正是准确把脉了英法等国国情,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侵华战争。而国联则对日本毫无办法,对事件如何处理一拖再拖。10月8日,关东军轰炸了锦州。

——摘编自马永、王勇《“九·一八”事变后国联的反应》


(1)根据材料指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初期,英法主导国联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对日本侵华的态度产生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年,日军在中国战场进攻受阻,使其进一步扩大战略资源掠夺的计划破产。为此,日本决定实施两个作战取向,分别为“南下”“北上”两个作战计划。19395月至9月,日军向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战略进攻。由于日本军事思想和战术技术落后,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最惨重的失败,掠夺苏联远东地区战略资源的计划也宣告破产。不久,日军就策划“南下”,夺取苏门答腊岛等地更多的战争资源,以便为日后吞并世界储备后继资源。但这一地区是美英的传统势力范围,19417月,日本召开御前会议,重申日本在东南亚建立统治秩序的方针,这一方针迫使美国加大对日本的石油禁运。日本军部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先解决掉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主力,切断美军对东南亚地区的海上军事补给线,于是军部精心策划了珍珠港事件。

——摘编自宿文渊《二战全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珍珠港事件对二战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史上,第二战场问题一直是英美苏三大盟国外交的主线。19416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要求尽早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联红军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但英国表现出少有的疑虑和拖延。英国想通过控制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维护其海上运输线,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二战初期德军显示出强大战斗力,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溃败成为笼罩在英国人心头的阴影。英国利用其作为第二战场后方基地的有利战略位置,从大英帝国的利弊和机遇出发,与美苏周旋,最后在1944年才投入第二战场开辟。正如国际关系学者华尔兹所言:

“国家总是按照自己的私利行事,不会为其他国家的利益出卖自己的国家利益,也不会为了所谓的国际共同体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倪学德《英国与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推迟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及其实质。
2021-02-02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超级全能生2021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丙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爆发后,随着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对英国的各种舰只进行袭击,英国很快就面临反潜艇的主要武器——驱逐舰的短缺问题。19405月,首相丘吉尔就驱逐舰问题与美国交涉,要求美国借给英国4050艘驱逐舰,并且表达了英国决不投降的决心。但美国怀疑英国在这场战争中取胜的可能性,政府官员对欧洲形势也普遍持悲观态度。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后,英国抵抗成功的可能性在增加。与此同时,美国军方提出了大西洋上的基地问题,认为出于美国国家安全的需要,有必要获得英国在大西洋上的一些军事基地。19409月,双方终于签订“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美国用50艘老旧驱逐舰换取了租借英国在西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上的8个海空军基地99年的权利。对于这份协议,双方均表示满意。

——摘编自徐蓝《关于1940年美英“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就驱逐舰问题发起谈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驱逐舰换基地”协定的影响。
2021-01-24更新 | 411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2月线上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30年代的世界局势并来像美国所希望的那样向前发展,反而出现了越来越不利于美国的变化,最终迫使美国走上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道路。德国的扩张和法国的投降、英国的削弱对于美国推行的“欧洲均势"政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美国继续在欧洲事务中施加影响极为不利。东南亚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战略资源历来是美国的必争之地,日本的南下侵略行动势必同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日本不仅大谈其所谓的“大东亚新秩序”,拒绝美国“共网合作维持太平洋地区现状”的要求,而且悍然出兵侵占印度支那。1941年12月7日史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活动基地珍珠港实施了突然袭击,公然以报复手段肃清英、美想掌握东亚霸权的“惯技”。日本炸弹在美国人头上爆炸后,笼罩美国的一切孤立主义、和平主义、经济利益和军事力量的顾虑统统被一扫而光。

——摘编自刘国玲(论二战中美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中美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中美国参战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苏联军队入侵波兰时波兰政府要求英国政府按照英波互助条约对波兰提供援助对此英国政府的反应是英波互助条约并不适用于苏联侵略波兰的情况……1939918英国内阁决定与苏联接触用英国的机器换回英国急需的木材。10 11日,英苏签订了关于木材和橡胶等物资交换的协定恢复了双边贸易关系。此后,双方还计划就发展两国贸易关系继续谈判。对英国来说,加强英苏贸易关系除了经济上的利益之外还可以以此作为改善英苏关系的切入点,从而为加强英苏政治联系、防止苏德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摘编自檀跃宇《二战初期英国张伯伦政府对苏联政策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苏联政策的转变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苏联政策转变的影响。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