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8年10月24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护送进舱的数百名孤儿难童趴在栏杆上放声高歌,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宜昌大撤退拉开大幕。到12月底,历时40多天的大撤退基本结束。当日军攻陷宜昌时,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日本军界完全没有估计到宜昌撤退能奇迹般的完成。从宜昌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珍贵文物等;大撤退的同时民生公司又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
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然而,其英勇悲壮更甚于后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史学家指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的;宜昌大撤退是由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创造的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卢作孚一等景星勋章和胜利勋章。1980年,党中央《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结论》里这样写道:“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宜昌大撤退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
2 .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级数转移的特点和意义。
3 . 阅读下列材料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的教训,警惕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

材料一:纳粹党历次选举结果

日期百万票席位
1928年5月20日0.812.6%
1930年9月14日6.4118.3%
1932年7月31日13.737.3%
1933年3月5日17.2843.9%

希特勒被认为是江湖骗子,他的追随者被认为是精神错乱的偏激分子。……然而在1929年,大萧条到来了。希特勒在历史上本来可能是湮没无闻的,却被伴随着德国的萧条而来的形势造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

——(美)R.R.帕尔默《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的没落》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并非必然的战争,从来没有一次战争比这次战争更容易制止的了。”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三 胡锦涛主席在一次与美国布什总统会谈中曾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法西斯的上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试析希特勒成为拿破仑式人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30年代的反法西斯战争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二战中世界人民是怎样共同对付人类面临的挑战的?它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世界形势波诡云谲。……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引爆了中国全民族抗战。而希特勒与日本此时已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苏联反法西斯的形势也愈加严峻。1937年8月21日,国民政府和苏联在南京正式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两国关系进一步密切。这样,以经济交易作掩护,苏联秘密地展开了对华军事援助。

苏联援华装备原计划走海运路线,但由于日本对中国海岸的封锁,海运一次后被迫放弃。陆路成为不二选择,由此“西北孔道”再担历史大任。

现在,“西北孔道”已经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交通大动脉,道路宽阔而平整。但在1937年9月前,新疆段除了乌鲁木齐到哈密、到伊犁有公路外,其他路段是仅供骡马通行的驿道,卡车根本无法通行。为了打通新疆段1500多公里的道路,新疆参与修路的50余万各族民众,还有留驻新疆的东北义勇军将士,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线的基本整修和贯通。

“西北孔道”从中苏边境霍尔果斯口岸为起点,横贯新疆,经河西走廊,直达甘肃兰州。1937年9月—1941年6月,苏联大量的军火物资通过“西北孔道”的地面和空中路线运送到中国,同时还有一百多名军事顾问、上千名技术专家通过“西北孔道”来到中国。“西北孔道”在近四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抗战接受国际援助的最主要的“生命线”和“输血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同时,正因为中国顶住日本,苏联在卫国战争爆发后,也才得以放心地把东线的军队调往了苏德战场。中国通过“西北孔道”偿还给苏联的物资,也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起到了重大作用。

——央视纪录片《西北孔道》摘要


(1)根据材料,概括“西北孔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北孔道”开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北孔道”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