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里亚纳海战,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日本海军与美国海军之间的一次海战。1944年6月,美军兵发马里亚纳群岛,日军不得不动用其两年来积蓄的全部力量,发动战略决战“阿号作战”(美方称“马里亚纳海战”)。经此一役,日本海军损失了3艘大型航母、舰载机600余架,主力航空母舰损失惨重,舰载机消耗殆尽,丧失西太平洋制海权,使之无法在4个月后的莱特湾海战派出飞机支持舰队。美军大获全胜,接下来美军B-29轰炸机可以直接轰炸日本本土。到当年10月莱特湾之战后,日本联合舰队再也无力改写战局。随后美军更逼近日本本土,山穷水尽的日本海军只有依靠“神风特攻”“菊水作战”的血肉之躯抵挡以先进科技和正确战略作为支撑的进攻者,最终伴随着“大东亚共荣圈”和“大日本帝国”迷梦的终结走入了历史。

——摘编自刘怡《联合舰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马里亚纳海战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里亚纳海战的历史意义。
2019-03-10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市级联考】甘肃省兰州市2019届高三3月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二战爆发。1940年6月法国败亡。1940年9月,德国、意大利、日本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奈约》,其主要内容有:“德意志、意大利和日本的政府认为世界一切国家各据有应有的空间是任何持久和平的先决条件,决定在致力于大东亚以及欧洲各区域方面互相援助和合作,其首要目的为在各该区域建立并维持事物的新秩序,旨在促进有关人民的共同繁荣与福利。”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意日三国由原来的反共政治集团正式转变为政治、经济、军事集团,开始了全面对外侵略及合作。1940年10月德国法西斯从西线和其他地区向德苏边境调集军队,希特勒签发了巴巴罗萨对苏作战计划,进而发动了对苏联的全面进攻。日本法西斯抓住时机在远东地区采取行动,迫不及待地把称霸远东及太平洋的愿望变成现实。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摘编自崔洪利《德意日同盟条约对世界战略格局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日三国签署同盟条约的目的及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的影响。
3 . 在法国投降的第一个纪念日,德军550万人的庞大部队分三路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爆发的主要背景有
①德、意、日军事同盟的正式结成   ②“海狮计划”的实施受挫
③《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下旬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一月中旬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之后,中国第九战区召开了大规模的庆祝大会。另在此役结束后不久,美国即宣布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同盟国亦决定任命蒋中正为盟军“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次月,蒋中正访问印度全力游说印度加入同盟国阵营,因印度各界受此战中国大胜的影响,最终印度同意加入同盟国。随后,英美两国宣布废除对话不平等条约。在此之后的两年内,日军再也没有向第九战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然而,第九战区部队尤其是长沙一线守军由于长期相持亦放松了警惕,日军则在此战后总结了经验教训,于是在1944年的长衡会战中,日军经过充分准备,集中主力20余万人向第九战区发动攻势,并改变进军策略,改由湘江逆水而上夺取岳麓山炮兵阵地,在1944年的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日军成功攻占长沙,并在整个长衡会战中将第九战区击溃而使其至战争结束都再无反击能力。唯在衡阳保卫战中,第十军孤军坚守衡阳长达47天并重创日军,大大延缓了日军打通其“陆上交通线”计划受挫,令日本国内生产原料匮乏,从而为中国军队会同盟军在滇西和缅北的反攻作战及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作战创造了战略优势。

——摘编自《第三次长沙会战》等


(1)根据材料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6 . 1934—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但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下列对这一历史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它在欧洲战场上有利于英国
B.它“新”在取消了原来武器禁运的限令
C.它的通过并不代表美国已放弃孤立主义政策
D.它是在德军发起西线进攻背景下做出的决定

7 . 正职演说常常是正义与邪恶交错,真理与谎言相融,成为演讲者鼓动、渲染和辅佐政治的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的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殖民地人民与当地代管政府有政治上的自治权。

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互相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威尔逊1918年1月8日在美国国会的演说

材料二:德国完全愿意放弃一切进攻性武器,如果有武装的国家也销毁它们的进攻性武器的话,……德国愿意解散他的全部军队,销毁他现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邻国也这样做的话,……德国愿意同意任何庄严的不侵犯条约,因为它并不想进攻别国,而只想谋求安全和和平。

——希特勒1933年5月17日在德国国会的演说

材料三: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恶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保证作战。

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丘吉尔1940年5月13日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言说的内容在《凡尔赛和约》中的实践

(2)材料二中的希特勒此番演说的目的是否“只想谋求安全和和平”?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此次演说的背景,并列举事实说明英国“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的成效。

8 . 阅读下列材料:

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任何人都不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像我们处在战争中会表现的那样。我们已经向英国人民提供了巨大的物质支援,将来还将提供更多的物质支援。

——摘自罗斯福《关于国家安全的“炉边谈话”》(1940年12月29日)

请完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1939—1940年的史实,概括罗斯福提出“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所带来的影响。

9 . 阅读下面材料:

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这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请回答:

(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

(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43年1月美英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会上双方达成以下内容:

地中海方面:1.攻占西西里岛,目的是——(1)使地中海的交通线更为安全。(2)减轻德军对俄国前线的压力。(3)加强对意大利的压力。……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罗斯福总统单独会见了艾森豪威尔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说“……他(罗斯福)还机智地指出,既然法国人想迫切取得大量的军事装备,那我们就可以此为条件,采取要他们服从美国在欧洲方面的战略观点,使用他们的基地,并逐步撤换反对美国政府的法国官员,这是完全适当的。如果他们在这些重要问题上不支持我们,那武装他们显然是无用的。”

朱贵生王振德张春年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萨布兰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会后盟军进行的重大军事行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目的。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