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1940年底,崔可夫率军事代表团启程访华,临行前斯大林指示他:“您的任务,我们驻华全体人员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束缚日本侵略者的手脚。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困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斯大林的指示表明
A.苏联面临东西两条战线作战的窘境
B.苏联主张对华进行无私的军事援助
C.中苏协调利于构建同盟并夺取胜利
D.苏联援助使中国束缚住日本的手脚
2 . 下图是二战结束前夕英国的一幅漫画《今天感觉好些了吗?》,图中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正在探视躺在病床上头缠绷带、受了伤的地球。下列对该漫画主旨解读最准确的是
A.承载了民众医治战争创伤、进行战后重建的美好愿望
B.肯定了英美苏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主要贡献
C.预见了美苏由战时合作到战后争霸世界的国际格局
D.反思了核武使用后的环境灾难,倡导生态环保理念
2019-05-20更新 | 759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41年上半年,德国进口所需80%的橡胶、65%的锡、70%的铜、50%的铝、25%的锌都来自苏联,斯大林填补了希特勒矿产品供应的重要缺口。这一现象
A.说明苏联违反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原则
B.彻底改变了欧洲战场的战略态势
C.表明二战初期苏联为德国提供了物资
D.表明苏德已走向亲密的盟友关系
17-18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二战期间,盟国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根据相关知识回答:对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B.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C.据此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D.英、法、美是会议的主要操纵国
2018-10-06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关于美国是否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得知了这一计划,一直是战后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美军有先进监听机关“魔术”,而且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布置了大量的监听站和情报机构,对日军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不可能毫无察觉。而我国史学界则普遍认为,日本重心在中国战场,不可能将进攻的矛头首先对准强大的美国,更不可能直接袭击远在数千公里之外且有重兵防守的珍珠港。这说明
A.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但历史真相却不易还原
B.由于研究者立场的差异,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两种观点均存疑待解,须找到最有力证据求证
D.历史学术问题应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教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2018-06-09更新 | 2815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郎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会晤,这时
A.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已开始瓦解B.欧洲第二战场刚刚开辟
C.法国已经获得解放D.中国战场的战事基本结束
8 . 1942年2月,美国给中国巨额贷款5亿美元,超过了1937年到1941年7月贷款总数的两倍,而且未规定利率、偿还期、担保及借款用途。美国大力加强对中国援助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B.建立战后中美关系,维护美国的远东利益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美是同盟关系
D.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分割中国领土
9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8年10月24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护送进舱的数百名孤儿难童趴在栏杆上放声高歌,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宜昌大撤退拉开大幕。到12月底,历时40多天的大撤退基本结束。当日军攻陷宜昌时,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日本军界完全没有估计到宜昌撤退能奇迹般的完成。从宜昌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珍贵文物等;大撤退的同时民生公司又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
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然而,其英勇悲壮更甚于后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史学家指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的;宜昌大撤退是由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创造的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卢作孚一等景星勋章和胜利勋章。1980年,党中央《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结论》里这样写道:“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宜昌大撤退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日本一直叫嚣北进,迷惑美国,美国政府认为曲“也许一年之内,国民党就会被一个日本傀儡政权所取代,那时全国就会变成一个大满州国了”美国人民认为中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个基本乱槽糟的,并不重要的外国1937年在日本全部进口的军事原料和物资中,美国的钢铁占到92%,汽车及零件占到91%,石油及石油产品占到60%,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在1937年坦率指出:“日本的侵略得到了我国的大力支持。”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1944牟,在美国政府支持下,美国志愿人员组成了志愿航空队,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同年,罗斯福签署一系列论告,宣布对日本实行部分禁运。在日本进兵印度支那南部后,美国断绝了对日石油的供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对日实施经济制裁达到高峰1941年11月,为了拖延于日本开战时间,罗斯福政府考虑对日妥协的“临时协定草案”,美国民众和一些美国官员不赞成对日妥协,呼吁不要牺牲中国。在各方反对和中国所持坚决态度的影响下,美国政府打消了与日本达成临时妥协的念头。

——摘编由韩水利《中国抗日战争与美国远东政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国抗战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日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