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12月初,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同时,日军还在东南亚各地对美英军队发动了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初,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竭尽全力,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至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联合国家宣言》摘编:[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指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背景。
(2)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以来,苏联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单独抗击着2/3以上的德军。在战争状态下,各个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的状态和具体形式千差万别,相比各个国家,共产国际远不比他们更懂得战场的应变。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英美等国家对共产国际提出的“世界革命”纲领愈加疑虑。《纽约时报》报道:“随着红军向前推进……不知道写在他们旗帜上的究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秩序。”为减轻苏联压力,斯大林迫切希望英美盟国能够迅速开辟第二战场。1943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在《关于解数共产国际的提议书》中指出:早在战前就可以日益清楚地看到,各个国家内部情况和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通过某种国际中心来解决每个国家工人运动的各种问题会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此时正值罗斯福特使出使莫斯科与斯大林会晤期间,斯大林正式宣布共产国际解散。

——摘编自张彬彬《共产国际解散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国际解散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解散的历史意义。
2022-06-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州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历史名校练习卷(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开始,美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的汽车被运到苏联,这对苏联红军无疑是雪中送炭。整个二战期间,苏联生产了265600辆汽车、27816辆摩托车,而从美国获得的409500辆汽车和32200辆摩托车,分别为苏联战时汽车和摩托车产量的1.5倍和1.2倍。苏联因气候而无法生产橡胶,美国向苏联提供了近400万条轮胎,英国则提供了103500吨天然橡胶,这些援助大大有助于苏联的汽车生产。西方盟国提供的大批汽车,为苏军确立对德军的优势起了重大作用。英国著名战史学家西顿在其所著的《苏德战争》一书中说:“1943年期间可以看到苏军的一个最重大的改进是它的迅速摩托化,这使苏军最高统帅部能够在隆冬和冰雪融化的季节实施纵深突破。”

——摘编自冷静《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的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时期西方盟国对苏联援助的意义。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莱特湾大海战是指在19441023日至1026日之间,在菲律宾莱特湾周围海城所发生的四场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海空战以及其他几次零星海空战的总称。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命令迈克阿瑟和尼米兹组成联合部队,派出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以及飞机近2000架等,后美军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1艘,人员伤亡不足三千。日军参战的兵力可以说倾其所有,其人员伤亡超过一万。美军对此次行动实施了严格的保密,作战计划翔实周密。而日军多次将截获的告急文件错误解读,在战争中节节失利。莱特湾海战是结束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此役摧毁了日本海军的绝大部分实力,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海军就此一蹶不振。

——摘编自赵国栋《揭开莱特湾海战大幕的无名小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莱特湾海战美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莱特湾海战取得胜利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德累斯顿大轰炸”指的是1945年2月13—15日英美空军对德国东部城市德累斯顿进行的四轮空袭,大约2.5万人在空袭中死亡。对于“德累斯顿大轰炸”有各种不同的认识
认识主体认识内容
参与轰炸的英美军人多多少少地都倾向于把德累斯顿人定位于“受害者”
纳粹政府盟军制造了“有计划的大屠杀”
民主德国政府大轰炸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准备”
联邦德国及统一后政府强调纳粹政权才是悲剧的始作俑者
极右翼政党反复渲染“轰炸大屠杀”的悲情表达

根据以上关于“德累斯顿大轰炸”的认识,能得出的结论是
A.不同来源的史料难以互证B.国际格局变化加剧
C.主体的立场影响历史解释D.强权政治色彩显著
6 . 某论文引用了苏联工业化题材的长篇小说《中央水电站》《动力》;反映苏联农业集体化的作品《被开垦的处女地》《磨刀石农庄》;反映苏联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作品《他们为祖国而战》《青年近卫军》等据此推断,该学者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A.战时共产主义的政治宣传B.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苏联文艺的思政教育功能D.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
8 . 下表列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整体上反映了
年份事件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进一步扩大,苏联红军英勇抗击德军
1941年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A.欧洲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致命打击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到全球战争
C.苏联战场成为抵抗德国法西斯军队的主战场
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1年6月,纳粹德国试图掌控中东石油产地。为了粉碎德国的阴谋,英国和“自由法国”联手进攻维希法国控制下的叙利亚和黎巴嫩,叙黎战役开始。盟国还宣布,叙黎人民“享有自由和独立”,得到了叙黎人民的热烈欢迎。7月中旬,维希政府的军队投降。此后,“自由法国”宣称,废除委任统治的问题要等战后由国联决定,并指派法国驻叙黎全权代表继续执行全部权力,而英国则打着支持叙黎独立的旗帜,不断对“自由法国”进逼。1943年,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成立了民族政府,宣布废除委任统治,“自由法国”驻叙黎代表下令逮捕黎巴嫩总统和总理。为此,叙利亚发动阿拉伯各国掀起反法浪潮,英美趁机对法施压,1944年1月开始,“自由法国”向叙黎移交全部权力。1946年,英法军队被迫全部撤出叙利亚和黎巴嫩。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6卷


(1)简析英国和“自由法国”取得叙黎战役胜利的原因。
(2)简评20世纪40年代英国和“自由法国”在叙黎地区的行动。
2021-12-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10月阶段训练历史试题
10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美、苏、英、中为首的26个同盟国家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协同作战,是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是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美国宣布立即对日宣战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