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累斯顿大轰炸”指的是1945年2月13~ 15日英美空军对德国东部工业城市德累斯顿进行的四轮空袭。它造成老城的大部分地区、工业及军事基础设施完全被毁。在过去的70多年间,有关死亡人数曾长期吸引着大众眼球:最高达到40万,最低也有13.5万。直到2010年3月17日,由德累斯顿市政府设立的历史学家委员会在其结论报告中确定,因空袭而死的人数最多为2.5万人。关于轰炸的性质,也长期充满争议:当时的纳粹德国宣传部发动了一连串批判英美空军的行动,如指责盟军制造了“有计划的大屠杀”,摧毁了文化古城,是用“野蛮”来对抗文明的犯罪举动。参与轰炸的英美军人在“加害者”与“解放者”之间游移,多多少少地都倾向于把德累斯顿顿人定位于“受害者”。 战后民主德国政府指责英美空军造成大量伤亡,并有意把德累斯顿同广岛、长崎相比,把美国描述为“扼杀进步运动”的大本营,进而把大轰炸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准备”扭结在一起。90年代的德国政府则强调纳粹政权才是悲剧的始作俑者。

——摘编自孟钟捷《试论当代德国的“德累斯顿大炸之乡”》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累斯顿大炸”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德国对“德累斯顿大炸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2-05-02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20年代末30年代初,国际形势开始躁动不安。1933年6月成立了世界反战和反法西斯委员会,其指导的30年代的和平运动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参加者中有共产党人、社会党人。自由党人、无政府主义者、宗教徒、工人、农民、学生、士兵、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由此可知
A.自由主义是导做国际局势躁动的根源
B.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已建立
C.维护世界稳定井非是各国人民的追求
D.“反战”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
3 . 某论文引用了苏联工业化题材的长篇小说《中央水电站》《动力》;反映苏联农业集体化的作品《被开垦的处女地》《磨刀石农庄》;反映苏联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作品《他们为祖国而战》《青年近卫军》等据此推断,该学者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A.战时共产主义的政治宣传B.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苏联文艺的思政教育功能D.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英国来说,尽管到19416月,随着德军东进入侵苏联而大大减轻了对其本土的威胁,事关帝国生存的地中海和中东局势依然严峻,更有甚者,日本在确立了南进战略后对英国在远东的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决策层认为,仅靠美国援助而不参战,英国将无力打赢这场战争。受困于国内形势,罗斯福在二战爆发后采取了以物质援助而非直接参战的策略来帮助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抵抗德意志的侵略。于是两国首脑于19418月举行大西洋会议关,并签署了《大西洋宪章》。该文件宣布对德战争的目的和战后和平的处置,同时表明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等。对此,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这项联合宣言的影响深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美国在名义上仍属中立,却同一个交战国发表这样的宣言,仅就这一件事而论,就是惊人的。”

——摘编自《<大西洋宪章>与罗斯福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两国举行大西洋会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西洋宪章》签署的积极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年5月11日,诺门坎事件爆发。它是日苏之间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日本方面挑起诺门坎事件的真正原因是为侵华战争需要,目的就是针对苏联方面的援华行为,对苏联采取以攻为守,迫使其放弃援华政策。另外,日本方面挑起诺门坎事件,也是为了造成更大的反苏烟雾,以换取西方国家继续对其侵华行径采取绥靖主义政策。然而日军的损失是非常惨重的,对日本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都难以忘怀。诺门坎惨败使日本真正认识到苏军实力,对此后的日苏两国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日本不得不放弃对苏强硬政策,而且在苏德战争中也始终不敢轻易参加对苏作战,错过了“北进”的最好时机。

——据李凡《诺门坎事件爆发原因及对日苏关系的影响》编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苏诺门坎事件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军诺门坎惨败的影响。
2021-01-0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参加二战后,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与德、日展开激烈的海权争夺战。在大西洋战场,1942 年1月到6月,美国遭遇了其历史上最大的“海洋屠杀”,将近234万吨船只被德国潜艇击沉。到7月,美国已经拥有足够的护航驱逐舰,专门猎杀德国潜艇,而且护航舰队还得到陆军战斗机的帮助,使损失大为减少。到1944年4月,德国在大西洋的潜艇只剩50艘。二战中,羡国北大西洋的护航舰船有8233艘,共为47997艘商船进行过护航2在太平洋战场,开战之初,美国只有70艘潜艇,但关键时刻,海军部显示出强大的备战能力,到1942年春,有228艘新型潜艇投入使用。大战期间,美国击毁日本共477.9万吨的1113艘商船,以及1艘超级航母和4艘护卫航母在内的201艘战舰。这些损失都是日本在短期内无法弥补的。

——据卞秀瑜《二战期间美国世界海权霸主地位的确立》整理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赢得大西洋和太平洋潜艇战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赢得海权争夺战的影响。
2020-11-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等四校2021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的南进战略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罗斯福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变化。1941726日,美国冻结日本在美财产。81日,美国停止对日本全部石油输出。同时,美国没有放弃同日本达成妥协的努力,由于日美矛盾逐渐加深,谈判陷入僵局。11月中下旬,美国拒绝了日本的最后谈判方案之后,要求日本无条件从中国和印度支那全能撤军,放弃在华权利,德、意、日同盟条约不再有效。日本认为这是逼迫自己投降的最后通牒,决定以谈判为掩护,伺机发动战争。1941127日,日军对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以微小的损失为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随后,日本向美英正式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国民政府与美、英等国达成了联合抗日的具体计划,组织中英联军共同保卫缅甸,并由美国向中国和中英联军提供援助等协议。在日本进攻缅甸后,中国远征军约10万人,于1942年起陆续开进缅甸。缅甸原始森林恶劣的环境使中国官兵死伤累累,沿途尸横遍野,惨绝人寰。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在致妻子的书信中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自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中国官兵的浴血奋战,不仅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有力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

——据张宪文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的重要意义。
2020-07-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的西进战略是太平洋战争的产物。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夕,就企图利用太平洋战争初战胜利,西进印度、印度洋与德国在中东会师,迫使英国屈服,以便集中力量同美国决战。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战略设想,如果日本的西进战略得逞,德意日在中东会师,不仅给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增加了难度,而且亚洲大陆和太平洋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也会遭受重挫。中国战场是牵制日本世界战略展开的最大障碍。日本西进的主力是陆军,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深陷于中国战场,没有余力发动西进攻势,也就无法实施对印度作战,这就严重制约着日本世界战略的展开,日本的西进战略也不例外。西进战略只存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便夭折了。

——摘编自胡德坤《中国抗战与日本西进战略的破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叙述日本的西进战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世界和平事业的贡献。
2020-07-0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0届高三三轮冲刺文综历史试题(五)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1943年10月滇缅战役中,中、美、英三国在战略上达成协同,并与欧洲、太平洋战场呼应。除国民党军队外,当地所有民族和部落几乎都参加了此次战役。作为二战中地形和气候复杂的一个战场,中国军队克服困难,歼灭日军有生力量,削弱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其他地区的兵力,开辟亚洲“第二战场”,揭开抗战反攻阶段的序幕。

——摘编自李林《二战亚洲战场的转折点——滇西缅北反攻》

材料二   二战后,滇缅战役和所属的亚洲战场一度被忽视。美国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和中国主导的亚洲战场淡化处理,并极力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抗,使社会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无力争夺国际政治话语权。加之中国当时的政治格局,在声讨日本罪行和强调滇缅战役在内的亚洲战场的地位方面,没有发出有力声音。

——摘编自梅方青《二战胜利后亚洲战场地位和作用被忽视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滇缅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二战后,滇缅战役和所属的亚洲战场一度被忽视”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