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戴维雷诺兹指出,“战时的英美关系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婚姻,伴随合作旋律的持久音调是竞争。在维护两国作为公认大国的合作框架内,英美却在设法夺取优势和有利地位,这的确是一种竞争性的合作关系。”

——戴维·雷诺兹《霸权与冲突的世界》

材料二   斯大林曾指出:“在我们的时代想不顾各种条约,一下子就挑起战争,并不是那么容易的。”1941年5月,希特勒副手鲁道夫赫斯私自公开飞往英格兰之后,苏联更加怀疑来自英国的情报。苏联对各方提供的德国即将入侵的情报持怀疑态度,自然地影响到其他方面,比如迟迟没有动员导致兵员不足。……大批富有经验的将领在肃反中遭清洗,随之而来的就是对闪电战、新技术装备等没有重视。……入侵邻国建立“东方战线”后,沿新国境线构筑新防线的进度“迟缓得令人不能容忍”。战争爆发几天之后,苏军统帅部发现错误地判断了德军的主攻方向,匆忙改正。不久更惊讶的发现这些“东方战线”地域的居民把德军当作“解放者”看待,对苏联抱着冷淡和不合作态度。

——摘编自《试析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严重失利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39—1942年英美“实用主义婚姻”形成的主要步骤,并分析“婚姻”形成的影响。
(2)阅读材料一,概括苏联在二战初期失利的原因。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3年,美国、英国与苏联在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划分问题上,开始打起各自的算盘。在中国抗战问题上,美英认为:已经投入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达六年之久并做出巨大栖牲的中国,无论是对日作战还是战后有效地遏制苏联的势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扑朔迷离的国际政治背景下,围绕中国是否加入同盟,以美英为一方与苏联之间不断进行讨价还价。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在莫斯科签署了《普遍安全宣言》,声明:四国将采取联合行动,誓将这场反抗各自敌人的战争进行到底。四国认为,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有必要在国家不分大小、主权平等的原则基础上,在适当的时候尽早建立一个公认的国际组织。

——摘编自叶永坚《傅秉常与美英苏中<普遍安全宣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普遍安全宣言》签订时“扑朔迷离的国际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普遍安全宣言》签订的意义。

3 . 材料   1945年4月5日,苏联政府宣布苏日中立条约到期后不再延长。8月8日晚,苏联政府根据亚尔塔会议精神,忠于同盟国义务,宣布从次日起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随着苏联的对日宣战,日本人可能要面临在本土与苏美同时作战,决战难度大增。日军原先估计11月份在南部迎战登陆的美军,而苏军在10天左右就能从北方攻入日本本土。在日本决策层看来,苏军讲很快并早于美军登陆日本是很要命的,或者说他们宁愿被美国占领,也不愿意被苏联占领,因为苏联人很可能将日本变为“共产主义国家”,这样天皇政体也肯定完蛋。但如果马上投降,自然能限制苏军占领日本本土。

——摘编自梅然《战争、帝国与国际政治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日宣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对日宣战对日本的影响。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里亚纳海战,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日本海军与美国海军之间的一次海战。1944年6月,美军兵发马里亚纳群岛,日军不得不动用其两年来积蓄的全部力量,发动战略决战“阿号作战”(美方称“马里亚纳海战”)。经此一役,日本海军损失了3艘大型航母、舰载机600余架,主力航空母舰损失惨重,舰载机消耗殆尽,丧失西太平洋制海权,使之无法在4个月后的莱特湾海战派出飞机支持舰队。美军大获全胜,接下来美军B-29轰炸机可以直接轰炸日本本土。到当年10月莱特湾之战后,日本联合舰队再也无力改写战局。随后美军更逼近日本本土,山穷水尽的日本海军只有依靠“神风特攻”“菊水作战”的血肉之躯抵挡以先进科技和正确战略作为支撑的进攻者,最终伴随着“大东亚共荣圈”和“大日本帝国”迷梦的终结走入了历史。

——摘编自刘怡《联合舰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马里亚纳海战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里亚纳海战的历史意义。
2019-03-10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市级联考】甘肃省兰州市2019届高三3月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材料   1942年5月,苏联和英国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缔约双方保证在对德国以及对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欧洲国家作战中,彼此给予军事及其他各种援助与支持;绝不与德国或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任何欧洲国家进行谈判或缔结停战协定或和平条约;缔约双方顾及每一方的安全利益,同意在再建和平以后,密切友好合作,以组织欧洲的安全与经济繁荣;遵照绝不为自身追求领土扩张及绝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两项原则而行动;绝不缔结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同盟,或参加反对另一方的任何集团;在战后互相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概括《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二战爆发后,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连连胜利,促使美国修改战略方针,罗斯福认为,德国是法西斯集团中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打败德国意味着打败日本。其次,主要反法西斯国家都在欧洲,而且大西洋交通线要比太平洋短得多,英国海军又可以从旁协助。

材料二

1938年冬天,英国驻华日本大使卡尔多次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劝说国民党政讲和。1939年上半年,英、美、法政府又提出召开太平洋国际会议斡旋中日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促成了美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主义政策的终结。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先欧后亚”战略方针的原因及对亚洲绥靖政策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孤立主义外交的影响。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1年1-3月,美国陆军和海军的主要计划人员与其英国同行会语,在美国尚未参展的情况下,就制定了联盟战略的大致轮廓,同盟国战略的核心就是“先欧后亚”,击败德国被列为首要目标。这是因为:德国占领西欧各国后,在人力、物力资源方面大大超过了日本。德国以控制了西欧,并且威胁到了大西洋和拉丁美洲。美国的经济中心和大城市都集中在东海岸,与欧洲隔大西洋相望,而西海岸距美国经济中心十分遥远、距日本也有1万多公里,所以美国惧怕德国甚至与日本,美国海外投资很大一部分在欧洲,仅在英国就占有美国120亿美元国外投资额中的42%,如1937年,美欧贸易额为22亿美元,而美国同亚洲的贸易额仅10.8亿美元。后来,先欧美亚战略成为同盟国知道战争全过程的战略。

—摘编自尹翔《美国在二战参战前的准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制定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的先欧后亚的战略。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中美英《开罗宣言》


(1)根据材料,概括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意义。
2017-05-19更新 | 350次组卷 | 19卷引用:甘肃省通渭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1年8月9日—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正式会晤,其成果便是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其主要条款有八条:……第三,两国尊重各国人民选择他们在其管辖下生活的政府形式的权利; 两国主张凡是被强制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这些权利;……第五,两国愿意在经济领域内促成一切国家之间的最充分的合作,目的在于使所有国家改善劳动标准,发展经济,享有社会安全;第六,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两国希望见到建立这样一种和平,以使一切民族得以在自己的疆界内安居乐业,保证一切地方的所有居民都可以过无所恐惧、不虞匮乏的生活;……第八,两国相信,世界上一切国家,基于实际的和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大西洋宪章》的这些条款宣示了英美两国战争与和平的目标,描绘了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作为战后理想世界秩序的一个展望和设计,它的发布受到世界舆论的赞扬,极大地鼓舞了正在殊死抵抗纳粹、法西斯侵略奴役的各国人民。
——摘编自朱大伟《<大西洋宪章>构建和平思想的价值探析》
材料二 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在201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西洋宪章》所体现的和平建设思想。
(2)请结合史实从几个角度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0 . 有人说1940年的伦敦“已不是一个物质的城市,它已是一个精神之都”。如果要概括当时伦敦的“精神”,以下词组中最恰当的是
A.抗战与胜利B.和平与友谊
C.民主与宽容D.革命与进步
2016-11-18更新 | 8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甘肃天水一中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