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0510日,德国进攻法国、比利时、荷兰等低地国家,法国战役爆发。下面是法国战役的示意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在法国战役中德国取得巨大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战役的主要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起。……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世外桃源”,反对因为过问英法与德、意、日的争夺而卷入战争,主张退守美洲堡垒,置身于欧洲和世界事务之外。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大洲以及各大洋——它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英国人民和他们的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的战争。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

——19401229日罗斯福谈话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奉行“中立”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调整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
2021-11-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成功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双基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击败日本,确立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决定与中国结盟。中国早在“七七事变”后,就对美国的参战寄予希望。国民党政府希望借助美援扩克反共势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中国共产党则主张联合国内外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这构成了中美战略合作的基础,但由于各方对打败日本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上的差异,便产生了战略上的分歧。纵观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尽管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时十分尖锐,但从总体上看,战略上的合作是主流,分歧处于从属地位。在太平洋战争期间, 中美两国人民联合抗日,在战略上进行合作,使日本帝国主义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发扬两国人民之间的这种合作精神,对于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张海麟《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之间的战略合作与分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出现合作与分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保持合作与分歧的启示。
2021-01-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届高三1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军方制定了以亚太地区为主要战略取向,以打败日本为目标的橙色战争计划。1938年10月,希特勒提出了新的军备计划,11月日本首相发表了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使美国面临着来自欧、亚两方面的威胁。罗斯福和军方意识到只针对日本的橙色战争计划已不适用,于是,联合委员会着手制定了一组新的作战计划-彩虹计划。二战爆发后美国不仅越来越认清德国是它的头号敌人,而且越来越明确英国是美国的第一道防线的战略思想,从而使罗斯福采取越来越积极的措施去援助英国,也使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欧洲与大西洋的战争。与此同时,以太平洋为战略重点的橙色计划也最终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历时两年多,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出台的新的彩虹计划,体现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思想,强调美国与英国的合作,准备进行两洋战争,把打敷德国放在了第一位;如果日本进入战争,美国和同盟国在远东的战略将首先是防御。

——摘编自徐蓝《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彩虹”计划与“橙色”计划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彩虹”计划出台的原因及意义。

5 . 材料   二战爆发后,美国担心德国会将矛头指向西半球,宣布将西半球建立中立区。为保证在中立区的海军力量,1940年国会通过了“两洋海军法案”,授权海军部建造1万架飞机用于新航母,48艘硬式飞艇用于“中立巡逻队”的反潜艇。到1941年,美国中立区扩大到大西洋彼岸的亚述尔岛、格陵兰岛和冰岛。1940年法国投降后,美国会高票通过了“两洋海军法案”,打造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舰队。为保证《租借法案》的顺利实施,在1941年5月德国击沉美国商船后,罗斯福正式下令海军保护从美国到冰岛的跨大西洋航道,并将英国、加拿大的商船纳入护航体系。1942年春,228艘装备有雷达系统和平面位置显示器的新型潜艇建成并投入使用。参战后的美国与德、日展开了激烈的海权争夺战。大战结束时,海军较参战时人数增长20倍,舰船增长60倍,飞行器增长24倍。

——据卞秀瑜《二战期间美国世界海权霸主地位的确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海军快速发展的影响。

6 . 材料1938年以后,随着德意法西斯在欧洲连连得手,其征服世界的面目暴露无遗。希特勒不仅获得了欧洲巨大的军事、地理优势,威胁到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利益,甚至还将手伸进了美国的“后院”——拉美,成了美国的直接竞争对手。……截至1941年,美国在欧洲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总计达200600万美元,在亚洲和大洋洲的投资仅为85300万美元。

1939年11月,罗斯福签署的“新中立法”中将取消武器禁运条款改为“现金购货运输自理”,由于英国的海军运输发达,又有强大的海军,故此法对英国极为有利。1941年3月,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授权以租借或贷款形式向某些被认为其国防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及其他物资。从此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巨大军火库。苏德战争爆发后,该法案又扩大到苏联。根据“先欧后亚”战略,美国的战略物资和军事力量源源不断地进入欧洲。罗斯福最终彻底战胜了孤立主义,“先欧后亚”战略得以坚定地贯彻执行。

——摘编自黄光耀《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中美国奉行的“先欧后亚”战略。

7 . 材料   二战爆发后,1940年美国与澳大利亚正式建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澳大利亚对日宣战。1942年1月,日军空袭澳大利亚北海岸,澳政府不再把维护英国在远东的基地作为首要任务,而是把保卫本国安全作为首要目标。1942年3月,菲律宾陷落,美军将领被迫率部南下在澳大利亚登陆。随后,双方设置美澳联合司令部,大本营设在墨尔本。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有100多万的美军经过或驻扎在澳大利亚,美军的大部分物资支持由澳提供。菲律宾被占领后,澳大利亚成为美军太平洋反攻的跳板。美澳两国在“二战”期间建立的战时军事同盟,为战后构建美澳同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摘编自王娟《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美国构建战后亚太同盟体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美澳军事同盟形成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途岛是一个面积只有47平方公里的小岛,位于美国旧——山和日本横滨之间,是太平洋航线的中点,因而得名。申述岛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军珍珠港基地的前沿和门户。……鉴于中途岛的重要性,美军在中逢岛驻军,并修建了航空站和潜艇基地,使之成为美国的重要海军基地之一。日本对中途岛势在必得,美国对中途岛寸土必争。因此,中途岛海战爆发了。在此之前的节节胜利.让日本海军变得骄傲自大,狂妄轻敌。再加上情报战的失败和作战计划的错误,尽管日本拥有优势兵力,但在中途岛战役中却一败涂地,损失惨重。日本4艘重型航空母舰全部被美军击沉,另损失了1艘重巡洋舰、332架飞机3500人阵亡(包括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日军只是在海战进入尾声之际,才依靠伊——168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了美军约克城号航空母舰和哈曼号驱逐舰。挽回一点颜面。对于日本来说,此战更大的损失是,丧失了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一直紧紧掌握的战略主动权。由于丧失了4艘重型航空母舰,日军被迫转为战略防御。

——网易《中途岛海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途岛海战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途岛海战的结果及影响。

9 . 材料   从1943年下半年到战争结束,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召开了一系列会议,1943年11月23—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了开罗会议,主要讨论对日作战和战后亚太地区的安排问题,并签署了“开罗宣言”。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丁德黑兰会议,就开辟第二战场,处置德国.波兰的边界问题.组建联合国和苏联对日作战等问题交换了意见,1944年8月至10月,美、英、苏和美、英、中先后在美国蒙巴顿橡胶园举行会议,专门讨论和规定了联合国的组织章程。1944年10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苏联,英苏达成了在巴尔干地区划分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就战后处置德国及波兰、联合国远东事务等进行了讨论。

——摘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期一系列大国会议召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期一系列大国会议召开的意义。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谴责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早期超现实主义)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绘画风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他们仇恨这场战争和产生这场战争的精神世界…

材料二   对法西斯战争的控诉

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毕加索画了《格尔尼卡》以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抗议。……画面中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画的下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油画《日本731部队活体实验》:手术台上的少女痛苦万状,唯一能挣扎的手指已在手术台边缘抓烂变形;一位日本军医用锋利的手术刀割开少女的胸部,进行器官摘取……面对沾染鲜血的日本军刀,20多双惊恐的眼神闪现着绝望……该画强烈谴责日本侵华731部队惨无人道的罪恶,告诫世人不能忘记那段屈辱悲壮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法西斯轰炸格尔尼卡的原因。如果由你为油画《日本731部队活体实验》做解说,你会如何介绍731细菌部队?
2019-05-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