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他们要求美国对交战国实施武器禁运以及禁止向交战国贷款,以避免卷入新的战争。而美国财团中的军火商和银行家的代理人也在许多国会议员的左右活动,试图对总统的决策施加影响。从1935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国会一共通过了4个中立法,1941年3月租借法案经总统签字生效。

1935年至1937年通过的三个中立法规定对交战国双方实施武器禁运并逐渐把禁运范围扩大为新参战国家和内战国家。1939年10月颁布的中立法取消武器禁运,交战国可在“现购自运”的原则下同美国进行军火贸易。所谓“现购自运”原则即要求交战国必须用现金交付款项并只能用自己的船只运输。1939年大西洋线仍控制在应发手中,太平洋航线仍控制在日本手中,财力和运输能力薄弱的中国几无可能从海上得到盟国供应的军火。

1941年租借法规定,总统有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的并且能给美国人带来好处的国家出售、交换、租给、借予、或转让任何均需产品,同时原有的“现购自运”原则也逐渐失效。从租借法生效后的一周内,就有70亿美元的战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英国。

——摘编自王中文《二战时期美国军火贸易政策探析》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军火贸易相关法律变化的趋势。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军火贸易相关法律变化的背景和影响。

2017-05-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4月模拟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2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特别是进攻上海、华中和华南等地区,直接损害和严重威胁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在华的经济利益和地位。面对日本的严重挑战,美国有一部分人主张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进行反击;另一部分人,由于同日本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并受孤立主义影响,竭力反对制裁日本。虽然英日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不断加深,但因受日益紧张的欧洲局势的牵制,英国在远东的实力和地位不断下降,在处理对日关系中,不得不更多地仰仗美国。英国首相张伯伦宣布,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英国绝不对日本进行制裁,法国则因国内政局动荡,又忙于西班牙内战,无力顾及远东,因此它的对华政策是跟随英美。在上述背景之下,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继续采取利己主义的两面手法。

——摘编自张怀德《国家关系史•第五卷》

(1)依据材料,指出美、英、法三国的对日政策及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对日政策的影响。

3 .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2 5 月,英国和苏联签订了为期 20 年的互助条约,第二个月美国和苏联又签订了《美苏租借协定》;这两个协约是同盟国合作的具体表现。合作的另一表现是 1943 6 月苏联人决定解散他们为推翻世界资本主义而于 1919 年建立的共产国际、鉴于他们同西方列强的友好关系,苏联人这时断定共产国际已没有用处,不过应该指出,这一决定实际上并不意味着什么,因为到 1939 年时共产国际的主要官员已转入党中央书记处,他们在那里继续发挥作用。同盟国战时合作的另一结果是 1943 11 月成立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这一国际机构紧跟在军队的后面,向已被解放的国家提供各种救济,直到新的国民政府能负起责任时为止。它于 1944 年春开始工作,到 1948 9 月解散时,它已分发了主要源自美国的 2200 万吨物资,包括食物、衣服和药品。它的主要活动范围在希腊、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和意大利。如果没有它所作的贡献,战后欧洲的贫困和苦难实际上会更严重。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转向同苏联合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转向同苏联合作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后,便有了对外殖民扩张的计划和愿望。1904年自喻为“盆中之竹”的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占领中国东北多地后,竭力倡导向富饶辽阔的中国东北移民。1910年,日本提出20年向东北移民百万的计划,企图以此将中国东北变成日本强大的后盾,防范列强在中国东北的插足,解决日本不断膨胀的人口和粮食危机,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武装占领东北全境。1932年2月,日本制定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计划案。1936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制定国策《二十年百万移民计划》。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于1942年为完成战时开拓政策,又制定了《开拓实践训》和《康德十年度开拓政策实行方案》,以期为太平洋战争提供稳定的后方基地。

材料二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先后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拓团”分布地区主要是抗日力量存在的游击区,特别是军用铁路沿线为重点。日本通过开拓团的组织形式,在中国东北原住民村庄的基础上建立了“混成村”,不断地将东北由其占领的领土变为其“国土”。“开拓团”还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期间,中国东北大量农民组成抗日游击队,不时袭击日本移民者。同时,从日本内地来到东北的日本移民,最初大多对气候、水土都不适应,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退团。后期,由于开拓团的经营、管理不善,在移民地内部的骚乱、暴行、纠纷、逃跑、罢工等事件不断发生,移民者的生活混乱不堪,特别是青少年移民还要接受3年严格的军事训练,更使他们难以忍受,绝望与动摇情绪日浓,自杀、逃跑事件司空见惯。随着战事的发展,至1944年,日本不得不放弃大量输送移民的政策,“开拓团”处于崩溃的边缘。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向我国东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彻底阻断,日本的移民政策也随之破灭。

——以上材料摘编自姜廷玉、李戈瑞《揭秘:历史上的日本“开拓团”》等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竭力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历史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华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移民政策最终失败的原因。
5 .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的原因。并分析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和《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
(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6 . 墨索里尼曾经说:“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包括石油在内,我就不得不在一
个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这对我将是个无可估量的灾难”。这段话意在说明(     
A.石油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重要性
B.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成功的军事冒险
C.意大利侵略得逞是由于英法的纵容
D.英法对意大利的侵略实行了经济制裁
2016-11-18更新 | 537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回答5—10题。
1.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的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一个国家只能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事实最终证明了罗斯福的论断?
A.法国B.英国C.波兰D.西班牙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B.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C.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
3.二战期间,各大战场发生转折的先后顺序应为
①苏德战场 ②北非战场 ③太平洋战场 ④中国战场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
4.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简单明确的总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类似的总战略是
A.美国对德日宣战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
C.美英愿意帮助苏联D.所有反法西斯的国家结成联盟
5.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原子弹并用于实战,德国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烧火箭用于空袭英国,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这说明
A.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B.二战客观上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C.战争是推动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
D.科技新发明都是从研制新式武器开始的
6.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相似表现有 ①曾以“中立”地位大发战争财 ②为捞取战利品而决定参战 ③美国参战更加说明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 ④美国参战加速了战争结束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16-11-18更新 | 3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河南郑州智林学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