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法对德宣战后,按兵不动,坐视波兰的灭亡。从19399月到19405月,“西线无战事”,这种奇特的现象被称作“静坐战争”“假战争”或“奇怪战争”。德国入侵波兰后,在西线与法英对峙的德军开始只有23个师,而法军则超过80个师。法军本可以进攻萨尔这个重要的德国工业中心,但从912日起法军奉命停止了行动。英国则到1011日波兰战争结束3个月以后,才派了4个师到法国去。法、英统治阶级和高级将领畏战情绪严重,不敢与德军正面冲突,而妄想用经济封锁的办法扼制敌人、最终取得胜利。法国军事思想落后,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一味依赖马奇诺防线。法军无仗可打,政府和最高统帅部为了防止军心涣散,在前方军营建立了娱乐中心,举办体育活动、演剧、放电影,增加酒类配给,总理甚至分发给部队1万个足球,以“鼓励士气”。但这种僵持状态是不可能持久的。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对德实行“静坐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法对德实行“静坐战争”的影响。

2 . 材料一   1999324日至1999610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北约指挥机构向一线部队下达命令只需3分钟,配合由GPS制导的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和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实现了信息与火力一体化,基本做到了“发现即摧毁”。

北约共出动飞机32000架次,使用了大量杀伤性能极强的新式武器,造成南联盟2400多名平民伤亡,近百万人沦为难民,大批医院、学校、工厂、商店、发电厂、桥梁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南斯拉夫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损失。

——摘编自《科索沃战争启示录》

材料二   北约1999年春对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发动的战争可能会成为欧洲觉醒的一个起点,它使欧洲意识到如果想要在国际舞台上特别是在自己所在的大陆上维护自己的政治存在的话,那它就必须拥有自己的防务。

——法国前国防部长米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体现了哪些新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美双方都明白,盟国英美军队开辟第二战场的地点对英国战后势力范围大小至关重要。在丘吉尔看来,战后当美国军队退回美洲后,能够影响欧洲的力量只有英国和苏联,因此,防范苏联,尽可能缩小苏联在欧洲的影响力,是英国战后是否能够保持世界大国地位的关键。与此相反,美国考虑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削弱欧洲,尤其是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要保证有一个最好是能够从东面牵制欧洲的国家力量,显然苏联将是美国实现这项战略目标的最佳搭档。苏联从东面牵制欧洲,就能减轻来自大西洋东岸的对美国的战略压力;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则是从地缘政治上将苏联战后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东欧;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从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以避免英国军事力量大规模地从东欧切入,而丘吉尔从巴尔干半岛开辟第二战场的方案恰好就是英国实现其战略意图最有利的选择。

——摘编自张文木《论正在崛起的中国及其治理世界能力的预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国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上各自的着眼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国政府于1937912日正式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的照会。106日,国联大会通过了远东顾问委员会的两个报告和一个决议。决议要求各国联成员国应各自考虑它所能对中国提供的援助,但没有实际的措施。

召开九国公约会议的建议是英国代表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将责任推给美国。作为当年华盛顿会议的发起国,美国不能拒绝参加会议,但绝不带头。英、美、法几个大国都不愿在自己国家召开会议,好不容易才说服比利时充当东道主。最后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本次会议从1937113日开始,到24日无限期休会。与会者19国,日本拒绝参加。会议最后通过的宣言,只是重申九国公约的原则,并要求停止战争行动。日本是发动侵略战争的一方,中国是被迫抵抗的受害一方,会议甚至对这种最基本的区别也未敢指出。中国没有得到任何援助,日本也没有得到任何制裁,会议便草草收场。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鲁塞尔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日本侵华战争国联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021-10-12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全国卷专用)-第一辑-卷5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1622日,德国在西线获胜后,纠集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附庸国挥师东进,发动了对苏联的突然袭击,苏联人民奋起抵抗,开始了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苏联人民经过顽强抵抗,19421月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1942年夏德军主力进犯斯大林格勒,到次年22日,苏联军民全歼德军主力33万人,从根本上扭转了苏德战局。19437月到8月苏联人民取得了库尔斯克会战的重大胜利,开始了全线反攻。1944年苏联收复了全部沦陷的国土。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德军在苏美英等盟国的联合打击下被迫投降。苏联人民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编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德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卫国战争的意义。
2021-09-03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下同步测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初,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联红军反扑。1943年7月5日—8月23日,苏德两军在库尔斯克展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规模的对攻战役。最终苏军以数量上和武器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库尔斯克会战对德军的打击是巨大的,彻底结束了“苏军冬季进攻,德军夏季进攻”的神话,导致了德军士气的崩溃,德军精锐装甲部队的士气受到沉重打击。此后,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德军再也没有在欧洲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苏军开始了大规模反击,欧洲东线的战局演变成了苏联红军的长途进攻。

——摘编自贾易飞《库尔斯克战役回眸》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库尔斯克会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取得库尔斯克会战胜利的意义。
7 . 制度创新和人文情怀是时代的两个重要驱动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重要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苏格拉底的灵魂深处,为了坚守自己的理念,他选择了“神所给予最容易的死法”,规避了人生最痛苦的时刻。他表现出英勇不屈的精神。选择死亡,直面死亡,等待死亡,临危不惧。对于死亡,他毫无申辩之词,因为他认为他是在践行真理与正义,在他的思想中,“守法就是正义”,违背了神的意志的“法”,就是非正义。最终毫不犹豫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摘自(古希腊)色诺芬《苏格拉底评传》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对这种模式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亚当·斯密和大为·李嘉图从经济学的角度予以支持,杰里米·边沁则从伦理学的角度予以支持。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论证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在最“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最好地发展,一切国家干预都会对经济规律不受节制地起作用,才能把这个国家引向富强。杰里米·边沁告诫说:良好的社会应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追求到他自己的最大利益时,全社会的最大利益才能够实现。斯密——李嘉图的“自由经济理论”和边沁的“功利主义”是英国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英国走上了自有资本主义道路。

——摘自钱乘旦许杰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马奇诺防线,是法国在20世纪30年代为了防御德国和意大利,在边境线上修建的一批国防永备工事的总称。还在设计筹备阶段时,它就吸引了当时世界各国军方的注目。建造完成后,其规模之大、构思之精妙,都不禁让人啧啧称奇,一时间被认为是“牢不可破的要塞”。但是,由于法国在“二战”前期迅速败北投降的糟糕表现,使得战后马奇诺防线背负了太多的骂名。

——摘自翁伟力《最强防线的破灭——二战马奇诺防线》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选择去“死”的原因。结合所学,苏格拉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对后世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业化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从最“自由”的状态这一角度指出英国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学理论、代表作及其对英国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修建马奇诺防线的目的。结合所学,说明“马奇诺防线背负了太多的骂名”的原因。
2021-08-23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思想史模块检测卷(A卷新题基础练)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位外交官的日记

(以下内容节选自一位美国驻日大使的日记。)

1936226日上午10

第一部分

1.现在似可肯定,前首相斋藤海军大将、前内大臣牧野伯爵、侍从长铃木海军大将、教育总监渡边将军均已遇刺。据说大藏大臣高桥和警视总监亦受伤。

2.军人已在政府官署和皇宫周围的街区设下警戒线,无军部通行证者不得擅入。与各官署的电话联系亦已截断。证券交易所已关闭。

193778

中日两军在距北平不远的卢沟桥打起来了。谁是肇事者,还不清楚,不过纳尔逊·约翰逊说,从日本人常在中国驻防军附近举行演习这个事实来看,这种事件早就该发生了,不发生才怪哩。

1940101

同盟条约是927日在柏林签字的……

1941127

谣言四起,谓日本人正在计划,一旦与美国决裂,便出动全部力量,大举突袭珍珠港。我当然向我们政府报告了。

1941622

今天传来德苏开战的消息。此事早在意料之中,但这样突如其来,仍令人惊异,我原以为还要迟一点才爆发。

1941814

今天听到,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某地举行历史性的会议……

1941128

日本政府只能认为,继续谈判,亦不可能达成协议……一听到开成的消息已经证实,我便下令烧毁全部密码和机密信件。

——摘编自(美)约瑟夫·C·格鲁《使日十年》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局势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8-09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10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莫斯科保卫战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战事包括苏军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和进攻战。战役开始后,作为最高统帅和国家象征的斯大林拒绝撤退。他坚持在红场举行大阅兵,并表示将与莫斯科共存亡。与此同时,朱可夫成功重建了莫斯科的防御体系,致使苏德两军陷入了僵持的局面中,而战争也被拖入了冬季。由于苏军执行了坚壁清野的战术,德军根本无法在莫斯科近郊找到任何可供取暖的资源。再加上希特勒本来计划在冬季到来之前攻陷莫斯科,德军的棉衣等取暖物件严重不足。最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使得苏联军队士气大振。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对香港和仰光实行轰炸,接着又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军备物资,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

驼峰空运开始后,规模逐渐扩大,援华空运大队的人员由初期的8千多人增至8万多人,各类运输机到1945年8月已达629架,而中国航空公司参加空运的飞行员至战争结束前已增到约200人,飞机增至30架。到战争临近结束,中美用于驼峰航线的运输机达659架(含中航30架),动员了空勤、地勤人员85643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也最为艰巨的后勤工作之一,“驼峰航线”在开通期间从来没有因天气原因和日军战斗机的攻击而停飞过。无数盟国飞行员用生命和鲜血保证了航线的畅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佘湘、唐艳华:《“驼峰航线”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开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驼峰航线”的历史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